跨越障碍,促进互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刮痧》以一位华人夫妇在美国的经历为视角,体现了人们期盼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融合的愿望。事实上,各种文化都是各国民族在自己疆域内经过漫长岁月的历练沉积下来的,都有各自的精华和特色,因而,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化只能是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在互动关系中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 《刮痧》 价值观 态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15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民族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以及人员的流通,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由于各国民族生存、发展的环境不同,历史、传统、风俗、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差异非常悬殊,这就造成了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即跨文化交际的阻力。这种阻力给侨居国外人们的生活、学习或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还比较滞后,特别是关于如何使移民清楚地认识和正确对待文化适应,即实现文化身份的转变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将从电影《刮痧》引出的移民文化适应文化展开探讨。
  这是一个情节并不复杂,内涵却非常丰富的故事。影片主人公许大同夫妇来美八年。作为游戏开发人员,许大同因在年度颁奖大会上获得最佳设计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认为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所有虚幻的美好前景。许大同的父亲从北京来美与儿子一家团聚。有一天,当祖孙独自在家时,孩子发烧了,由于老人不懂英文,无法给孩子服药,就采用中医的刮痧给孩子治疗。孩子身上的紫色印痕成为虐待儿童的证据,许大同也因此被告上法庭并最终失去了监护权。为了能让老父亲与孙子见上一面,许大同把孩子从福利院里“偷”出来。为了圣诞夜全家团聚,他冒险爬上九楼的家。最终在美国老板的帮助下,误会消除,全家重新聚在一起。
  影片以一位华人夫妇在美国的经历为视角,体现了人们期盼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融合的愿望。这种想象的实质是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一、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产生跨文化障碍的主要原因
  影片《刮痧》体现的是许大同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律观念极强的美国社会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冲突。要跨越这些观念上的障碍远比在经济上获得成功要困难得多。影片反映的价值观念冲突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中国人的人伦本位和美国人的个人本位
  由于中国人注重集体观念,一个人在说话办事时总是以群体利益为前提,以他人为参照,领导、家属、同学、同事以及亲戚朋友等组成一个群体“磁场”,似乎做什么都离不开这一“磁场”的影响。一个人该做什么都受到等级及群体的约束。而西方人以“个人”为中心。为防止个人利益受到损害,社会需要法律法规使个人的行为规范化和制度化。影片中一段对白体现了中美双方在这方面的明显差异:
  昆兰(许大同的美国老板):“我只相信事实!你不应该打丹尼斯。”
  许大同:“我为什么打我儿子?还不是因为尊重你,为了给你面子。”
  昆兰:“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孩子怎么能是给我面子。”
  许大同:“不可理喻!”
  美国人在处事方面习惯于面对事实,就事论事,表现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眼中的人情与事实相比,人情更重要。为了人际交往的和谐,通常通过贬抑自己来突出他人或群体。
  2. 中国家庭的亲情纽带与美国家庭的契约关系
  受集体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行为往往以维护家庭利益和保护家族和谐为前提。“孝”是家族本位的核心。因此,影片中许大同为避免父亲受到指控,承认是自己给儿子刮的痧;为了让父亲与孙子见面,可以违背法律从福利院将儿子“偷”来。同时,许大同在对待孩子方面也存在与美国人相反的态度。许认为儿子是我生的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可以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我的子女。这些是我的私事,不受法律的约束。而在美国人的观念中,父母与子女都是平等的个体,应得到相互尊重,父母不能擅自为子女做决定。当然,子女也不能过多的依赖父母,而是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中美两国在家庭成员的关系上存在巨大差异。
  3. 中国人对朋友的忠义与美国人对朋友的自然和谐
  崇仁义是儒家的主导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友谊观中,最好的朋友是无话不谈,可以交心的朋友。成功时,他不嫉妒你;落难时,他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中国人对朋友的期望值很高。遇到困难时,往往希望朋友能倾囊相助。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的友谊观显得更加自然。友谊往往是在共同的价值观或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旦好感丧失,友谊也随之消亡。双方之间缺少了中国人较为看重的对彼此应负担的责任。因此,许多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常常會感到美国人的人际关系冷漠,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影片中许大同指责昆兰时说:“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出卖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昆兰会感到委屈和不解。
  许大同所表现出的文化交流障碍,主要来自他的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三种障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化交流中的这些障碍将依然存在。尽快克服这些障碍,将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就是从心理上承认异族文化有值得借鉴的长处,本国民族文化中也有需要克服的不足,积极汲取而不是相互本能的排斥异国文化的精华是明智之举。从行动上,以积极的态度、刻苦的精神从突破语言障碍开始,加强相互沟通,主动吸取异族文化的营养,做跨文化交流的促进派。影片中许大同要想适应美国文化并成为美国公民就必须对固有的中华文化身份做出必要的改变,接受美国文化并被美国文化所接受。
  二、解决价值观念冲突的态度和原则
  在改变文化身份的过程中,要对文化差异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别种文化的人的经验从在感情上和行为上持有开放的态度。培养一种愿意修改自身的文化定型和偏见的主观愿望是成功实现文化身份转变的前提。同时,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坚持以下的原则:
  1. 相互理解
  为了避免由于双方价值观的冲突造成交流上的误解,在交流过程中,应灵活处理这些冲突,而且对某些有冲突的价值观进行必要的解释。
  2. 相互尊重
  大多数人在某种文化氛围中生活都会有一些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即习惯于以一元的价值观标准判断对方的话语和行为。要达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交流双方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应尊重对方的价值标准,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不必强求对方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行事。
  3. 求同存异
  几千年沿袭和继承下来的东西文化存在着地域、时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都不能掩盖人类在需求上的一致性和面对基本生存问题的共通性。由于人类拥有相似的认知结构,类似的生存经验以及相同的生理特征,不同文化概念隐喻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共性。这些文化共性为各族人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基础,是缓和或化解矛盾的源泉。
  结语
  事实上,各种文化都是各国民族在自己疆域内经过漫长岁月的历练沉积下来的,都有各自的精华和特色,因而,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化只能是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在互动关系中实现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交流必然不断加强,在各种文化相互借鉴、优势互补的“共振”中,经过若干世纪之后,必将出现“趋同”之势,最终也必将出现世界范围的“文化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郑辰. <刮痧>走向人类的家园.电影艺术2001(2)
  [2]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 江畅,戴茂堂.西方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4]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科学中国人,2003(8)
  [5] Kim Youngyun
其他文献
摘要:《24小时》是美国近期电视连续剧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囊括了艾美奖3项大奖。其中,音响、音乐、人声等的成功运用,不仅为剧作锦上添花,甚至成为整部电视剧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此,探讨声音在《24小时》中的造型性,对其他电视剧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剧《24小时》声音造型性    Robert Cochran(ll)、Joel Surnow执导、Kiefer Sutherla
[摘要]电影《让子弹飞》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影片中诸多颇具黑色幽默的搞笑台词更是国产电影中的翘楚。多种辞格的运用不仅使《让子弹飞》的台词幽默诙谐、富有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向人们昭示了语言的独特魅力,而且赋予了人物更为鲜明生动的形象,同时也使观众的身心在一个个笑点中畅然舒展,享受到无穷的审美乐趣。  [关键词] 《让子弹飞》 台词 辞格 黑色幽默  [DOI]10.3969/j.is
摘要:中国影片《被告山杠爷》和美国影片《魔鬼与丹尼尔·韦伯斯特》体现出中美民众一般法律观念的差异。中国由于传统“礼治”的影响,对法的认识倾向于道德伦理性,认为“村规民约”这样的“民间法”比“国家法”有更大的正义;美国民众倾向于认识法的自由性,认为维护自由的法是维护美国存在的基石。是最大的正义。  关键词;法律观念 道德 自由 正义    一般法律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法的道德性评价和对法律的作用的看
[摘要]《大竞赛下的阿富汗》是由十二部系列短剧构成的一部大型英国戏剧,描写阿富汗及外军对该国干预的历史。该剧由三大部分组成:“侵略和独立”、“共产主义、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塔利班”、“永久自由”,每部分又包含四个短剧。该剧2009年4月在伦敦著名的“三轮车”剧院首演,2010年9月至12月在美国巡演。《大竞赛下的阿富汗》由尼古拉肯特和印德胡卢伯星汉姆导演,十二位作家共同创作而成。   [关键词]《大竞
[摘要]《让子弹飞》是姜文2010年导演的一部新片。在这部电影中,众多“子弹男星群”在电影中的加盟亮相让业内人士惊呼,姜文这次是在誓为影坛男星“补钙”,力证中国男星的阳刚之美。但为女性而拍的这部电影却给人一种霸气和强势征服女性的印象。仔细分析开来,也许姜文的英雄主义情怀和“男性图腾”在潜意识里作怪,导致他电影中的女性大都是花瓶的摆设、可有可无。  [关键词] 《让子弹飞》 女性形象 英雄主义男性图
[摘要]社会文化的变迁会引起语言变化,社会文化的变迁促动了影视“方言热”现象,非行政权力系统的公共空间的扩大,为方言影视提供了客观的话语空间;方言独特的地域性,为方言影视表现地方文化提供了语言的表述前提;多元文化诉求心理的受众,为方言影视提供了终端的消费群体。  [关键词]影视 方言 社会 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运用方言,方言电影电视比比皆是。尤
[摘要] 将幽默元素导入武侠电影是创新电影风格、丰富电影范式的重要手段。电影《太极张三丰》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例子。  [关键词] 《太极张三丰》 幽默元素 武侠电影 导入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21    武侠电影,特别是摄制于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武侠电影曾经风靡一时。幽默元素在其中的广泛运用系其一大亮点,为武侠电影增色不少。由袁和平导
【摘要】从细节着手,通过对阿诺德的电影《鱼缸》,解读阿诺德镜头世界里的深层次含义,及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影片的精神价值与内涵。  【关键词】 《鱼缸》 阿诺德 青春    每一个叛逆的灵魂下其实都有一颗孤独的心。  夸张的黑色眼影、硕大的环形耳环、松松垮垮的衣服和裤子。被学校开除、被最好的朋友离弃、与行为放荡的母亲关系恶劣、前途一片渺茫。生活的复杂与恶劣让15岁的米娅有了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和一颗难以被
【摘要】 艺术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整体、系统且漫长的工程。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本土特色,所以就会有自己的本土问题。西方的艺术教育革新里有很多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借鉴着,创新着,思考着。研究整个艺术教育,理所当然的就要从儿童基础教育开始。本文仅仅是就当下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师资共享 设计管理应用在教学    什么事情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前进和时代的更替,高校艺术
[摘要]当下影视文化已不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它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注意力经济”,“影视小说”则是面对现代媒介技术的强烈冲击,随之而生的文学“影视化”具体表征之一。  [关键词]“读图时代” 传统文学 影视小说    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兴起,在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同时,又将我们引入到“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