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呼唤真实的回归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可每次批阅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不是空洞无物的生活流水账,就是“千人一面”的假大空。为此,无数教育工作者呼吁:真实,是作文教学的唯一出路。但是,写作回归真实,作文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不能迎刃而解。因为,如果对“真实”思考不深,甚至理解错误,那么,学生写作反而会进入“伪真实”的误区。所以,在寻找表达“真实”的路径之前,我们必须厘清两组概念,探讨真实的“真实”。
  【關键词】中学生作文;探讨;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把“真实性”视为艺术的生命。学生的写作,尽管稚嫩,也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然而,写作不是对生活真实的抄袭。所谓生活真实,是指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包括崇高的与卑下的、必然的与偶然的、真相与假相……它是真实的,也是杂乱的琐碎的。如果学生事无巨细地把一天的吃喝拉撒都罗列出来,把个人化的偏激狭隘不健康的情感渲染出来,那就不是艺术,而是一堆垃圾。
  写作必须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提炼、发掘、补充、加工改造、去粗取精,从而达到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
  二、虚构与虚假
  有学生说,文学艺术不是可以“虚构”吗,作文为什么不能编故事?的确,写进文章的人事景都是可以虚构的,如望穿秋水、怒发冲冠、杜丽娘死而复生等,这些描写显然与事实相左,但读者并不感到虚假,因为其中流露的情感是真切的,正如鲁迅所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虚构,应符合人的情感逻辑。
  文本的虚构,必须符合逻辑的可能性,是一种审美化的真实。而虚假,是一种欺骗,如瞎编父母遭遇车祸身亡的作文,违背人的情感逻辑,其动机令人心寒。综上所述,学生写作的真实,是可以虚构的艺术的真实。那么,回归真实的路径何在?
  首先,要确立现代化的写作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写作,就是要真实准确地表达自我交流信息,“为己立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在写作训练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自由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是写作的基本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作文,总是限制太多,定题目,定时间,甚至思想性都限定好了,如有脆弱必须战胜之,有困难必须克服之。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没有言说自己的自由,只好去凑一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了,于是假大空的作文也就此诞生了。新课标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语言表达的自由。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发现:学生的随笔比考试作文更中看。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写随笔有更多的“随意与自由”,随笔里有真实的“自我”。
  其次,鼓励学生张扬真实的自我。叶圣陶先生早就大声疾呼,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写作,不能缺失自我,没有真实的自我,就没有真实的写作。唯有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和训练上,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假大空的窘状。
  语言文字是思想的外化,写作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作文有无个性,取决于学生的思想有无个性。没有个性的思想,就不会有个性的自我,更不会有个性的语言。强化思维训练,是引导学生彰显自我、提升文风的有效方法。例如王栋生老师曾在一节作文课上以《“水滴石穿”的启示》为题,练学生的脑子,结果学生从滴水穿石的条件、效率、结果多角度获得了启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像王老师那样,鼓励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多视角观察事物,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能拓展,才不至于陷入“人云亦云、感受雷同”的泥沼。当然,学生敢写了,教师就得有敢于接受的胸襟。主题积极向上的作文,我们要肯定;那些表达困惑迷茫的作文,我们要宽容。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学生的真实自我,应该百花齐放。王栋生老师说:“我很赞成一种教学观,即让少年儿童自由地表现个性,无所顾忌。”这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有的教学观。
  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真实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永远不缺写作的素材:晚归时,父母站在楼道口张望的身影;贪玩时,妈妈的唠叨甚至责骂;难过时,朋友送过来的一个安慰眼神……可我们的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十分漠然。写“我的老妈大人”,只会写“我”生病时整夜陪在我身边,甚至家里有车不开,非得背着我跑去医院,每一个妈妈的做法竟然如此傻傻地相似。学生太缺乏“发现”的意识了。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了,才能熟悉;熟悉了,凡事多思考,才能有发现。笔者常常跟学生聊生活,有意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从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动人的细节。例如:提醒学生注意学校的柳树与其他地方的柳树有什么区别。有一位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写成一篇随笔《女汉子》,幽默风趣,因为学校的柳树被校工修剪成光头,春天,刚发的芽根根直竖,如同鲁迅的发型。渐渐地,学生的作文里多了些生活的色彩。
  我们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用心感受,一定能发现它的美点。寻觅生命中点滴的美,捡拾生活中点滴的纯,平凡也就立体了鲜活了。
  李海林曾尖锐地指出,目前假大空盛行的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走错了路”,“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走真实写作之路。在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大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笔描绘生活,让他们讲真话写真文抒真情。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多年以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咀嚼喂养”式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个性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课型的核心环节是什么?我认为是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文本解读关注两个点:一是个性,二是文本。个性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个性活动为主要形式,在阅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着眼于如何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兴趣的  激发、课内教学改善和课外阅读强化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备的词句和手法,还能开阔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新课改的目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可分割,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教师阅读教学相结合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值得关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也应将写作能力的提高作为目的和学生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技巧。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能力;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能够自我完成阅读理解,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就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如何让学生自我完成阅读理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资源;感性阅读;把控文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