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校西南大学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进西南大学一号门,你便会为那满眼的绿色倾倒。往里走几步,便可瞧见屋檐后蔓延而出的樱花枝头,沿路有各式各样的花朵为你开道,淡妆浓抹总相宜。甚至,连个平凡的单车棚上也有密密的紫藤萝瀑布优雅垂髫。西南大学被誉为重庆的后花园,真可谓实至名归。到了这里,似乎每一寸土地都生机盎然,掩映在红花绿叶中的古老建筑,在光速流转的现代社会中,越发体现出西南大学对历史的敬重。然而它并非要做本庞大的历史书,偌大的校园里哪能缺得了现代的时尚气息?是的,博古通今,才是它的代名词。
  在这百年当中,西南大学几经沧海,就像是目光祥和的老人,总有一段说不完的故事。而那祥和,也是经由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沉淀而成。
  1906年,西南大学便拥有现在的名字。那时的它,青春年少,却又肩负重任。一开始,人们称它为“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它是西南地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式高等学府,同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独立的师范院校。它的“潮”,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1950年,经由三所院校合并,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这两个新生儿很快便让他们的名字在大西南、在整个中国教育界打响了名号。可是这之后,它们一直彼此分隔在围墙两端。幸运的是,在2005年,它们终于重逢,并取名为西南大学。
  这些年,很多大学努力发展新颖、热门的学科建设,更有甚者偏离航道,做一些光鲜浮华却意义无多的事情,可西南大学却将一件事坚持了百年,那就是“教育”。
  在西南大学,大多数学院都有教育类学科。同时,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不仅大力扶持了祖国的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们读书难的问题。教育,是西南大学最关心的东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西南大学一直将教育、学习、传播文化作为己任。
  西南大学之所以能很好地发展教育,又是与它的宁静密不可分的。在现今的西南大学,无论你是多么缺乏耐心的人,都能得到安宁。早晨,你可以去校园里跑跑步,五个大型田径场任你选择,你可以去以著名学者吴宓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宓园”朗读英语;你也可以坐在随处可见的树荫下,或者是存满古籍的图书馆里读一本好书。太多太多的方式,来迎接每一个新鲜的开始。
  对于求知的莘莘学子而言,心里能保存一片阴爽显得尤为可贵。这份宁静让人拥有思考的能力,不会盲目前进,让人消解怒火,以礼待人……
  校园像是一道天然屏障,让学子们远离充满诱惑的繁华中心,远离尔虞我诈的俗尘世界。在这里,允许你保留最天真的学生气,它为你提供了一个洁;争的场所,钻研学术。无数的自习室,让你可以轻松找到安静的场所学习,身边的人也都与你一样,热爱知识。
  西南大学不仅仅在“家门口”办学,还时刻希望将祖国文化遍布海外。目前,西南大学在泰国和加拿大均设有“孔子学院”,每年都有大批交换生来到这个校园里。
  之所以能受到世界各国友人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继承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产物,同时,也是因为西南大学在百年里,一直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思辨和求同存异的“特立”精神发展着祖国优秀文化。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在这座校园里度过了自己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倡导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影响了数不尽的西大学子。
  西南大学的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甘绩镛先生所题。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指继承,开,指开辟,即“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西南大学把教育当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如同学校的植树传统一般,明明校园里已经有不计其数的树木,可每年却依旧栽种下更多的树苗。我曾在卫星地图上搜寻学校的身影,看见的,是满满的墨绿色,而学校的本体,就孕育在这片“森林”之中。
  西南大学有着它宝贵的低调,到今天,相当多的人还未曾听说过这所中国名校。每当我说起它的名字,别人总会问-“西南邮政7西南政法?”我并不会因为别人的无知而愤怒,永远都只是微笑地说:“是西南大学。”我想,我大概也被它的“宁静”和“教育精神”所深深影响了吧。
  它从不在全国各地大张旗鼓地为自己撑门面,它也不必炫耀自己“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身份,它甚至连百年的办学经验也不放在嘴边。它就像个老人,保持着谦逊,不轻易显山露水,与人为善,但只要你耐下心来,就会发现这位老人是多么的博学,他的思想是多么厚重、耐人寻味,而他的心态,又是那样年轻,那样“潮”。
  编辑/梁字清
其他文献
【故事新编】  老鼠吉力古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那样的话,他就可以通过写书挣钱来养活自己。他不想再当一只偷偷摸摸的老鼠了。  吉力古决定拜访著名作家古东先生。吉力古就是看了古东先生的童话,才萌发出要当作家的想法的。  古东先生听说一只老鼠想当作家,很高兴,他热情地接待了吉力古。  吉力古喝了甜甜的牛奶,吃了一块奶油蛋糕,又吃了两块苹果。没办法,古东先生太客气了。说实话,吉力古挺爱这些美食的,那么就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学好文言文,既是初中生考试的需要,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但经调查发现,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文言文排斥,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硬着头皮强迫自己学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虽然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书面语的时间不长,但是将来语言文化仍然会朝白话文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