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_10247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irc_10247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circRNA数据集,包含3对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差异表达circRNA.收集2014年3月—201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qRT-PCR检测circ_102476,分析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用ROC曲线来验证circ_102476诊断胃癌的价值.结果 筛选出9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的circRNA有1个,下调98个,其中circ_102476下调最显著.q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irc_102476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晚期、分化差、发生远处转移是circ_102476表达下调相关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 circ_102476在胃癌中表达下调,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表达下调的相关因素,可能在胃癌临床诊断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2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NLR值分为三组,低值组(4.3889)2469例.平均随访3.2年(2~8年),终点事件设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LR对预后的影响;将NLR和NT-proBNP通过三分位法相互组合比较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手术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寻找室间隔穿孔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后30 d死亡情况及心肌梗死位置进行分组,分别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组的差异,以及不同心肌梗死位置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寻找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对术后死亡预测的截断值,并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定量评估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反流(AR)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纳入轻度以上AR患者119例,根据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法测量的AR容积(ARVol)进行分级并分组:轻中度反流组(n=35),中重度反流组(n=41),重度反流组(n=43).使用GI3DQ法测量AR最大反流束体积代表ARVol,以RT3DE法测量的ARVol为参照标准.结果:(1)轻中度反流组,GI3DQ法与RT3DE法测量的ARVol之间呈正相关(r=0.39,P=0.0223);一致性分
目的 探讨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163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心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CT肺动脉成像和心脏超声有关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 163例PAH患者中,39例发生心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3.93%.发生组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大于未发生组(P<0.05),右心室收缩压(RVSP)高于
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预后往往较差.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养治疗,对改善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综述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营养筛查方法以及围手术期常用营养治疗策略.
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抗栓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必由之路.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常联合应用,然而联合抗栓治疗的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需仔细平衡出血与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目前,ASCVD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方案已得到深入研究并不断更新完善.目前仍然缺乏ASCVD合并VTE抗栓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了抗栓决策路径专家共识,针对ASCVD合并VTE的抗栓治疗路径和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于指导临
肥厚型心肌病是年轻人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在各个年龄段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针对其复杂的分子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发展迅猛,同时结构性的治疗手段也引起广泛重视.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系统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近年新兴的治疗手段.根据目前文献,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系统对梗阻症状的解除与传统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介入酒精消融术一样确切有效,且围术期并发症更少.该治疗方案适用于手术风险高,不能耐受外科或是介入消融的患者,以及曾接受过外科或介入消融治疗后依然有梗阻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隐匿梗阻性患者.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尚缺
心脏记忆指心室除极异常导致复极发生的适应性电重构现象,心电图上表现为异常除极终止后的T波方向仍与之前异常除极的QRS主波方向一致.心室起搏是心脏记忆最常见的诱因,但目前有关心室起搏与心脏记忆的研究较少,心脏记忆在右心室起搏、双室起搏及希浦系统起搏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概述心脏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介绍不同起搏术式产生的心脏记忆及其临床意义,对心脏记忆在起搏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指明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造成上百万人死亡.免疫过激和炎症风暴是COVID-19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肺损伤所致的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西地那非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除经典的扩血管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作用,在各类急性肺损伤模型中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本文通过综述COVID-19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西地那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探讨西地那非对COVID-19患者潜在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掌握学术界关于中药活性成分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作用的研究成果,分析中药活性成分对骨折愈合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国内外医学期刊数据库中筛选相关文献,运用Stata 15.1软件的meta分析模块对提取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系统性分析,获得与研究主题相关的23篇中文文献.经过meta检验结果证实各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添加了部分中药活性成分[淫羊藿成分(MD=10.837,95%CI:9.353~12.321,P<0.05),熟地成分(MD=11.747,9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