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职场的“天花板”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职业的“天花板”?据说是一些党政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在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困局,故称“开花板”。还把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干部称为“天花板”干部。
  笔者认为,不管哪一级干部,在为官的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局,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把这种现象称为职场的“天花板”,是否贴切,值得商榷;又笼而统之地把称作“天花板”的现象拿来剖析、研究,又很有些让人一头雾水。
  其实,这种所谓的“天花板”现象不仅是古已有之,而且是从中到外,概莫能外。因为不管是哪个国家、企业,也不管是哪种管理体制,总是管理层少于民众和员工,而且是层层递减,成为金字塔型。如果反过来,从下到上,层层递增,变成倒金字塔,大家都能随心所欲、兴高采烈地去当官、指挥别人,职场的“天花板”可能没有了,那最底层屈指可数的百姓和员工可怎么办?上层那多如牛毛的官员和管理者又该如何?岂不要浑浑噩噩,乱成一片?国将何国?企将何企?我看只好劳驾那发明“天花板”的哲人们去解决了。
  对于如何化解职场“天花板”现象,国内国外都在积极探索,方方面面的专家也都提出了许多良策。比如深化干部体制改革;拓宽干部交流任职、交叉任职、交流培养的渠道,开发多元化和有效化的激励手段;防止干部选拔使用中的“年龄划线”、“学历划线”等简单化、绝对化作法。特别是对反对和杜绝干部选拔使用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这无疑都是些好建议、好方法。
  但是,任何制度都是有缺陷的,任何政策都是有局限性的,任何领导指数都是有限的。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在这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之中,在只有相对平等而没有绝对平等的条件下,仅靠外部因素的调整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用我们理论先驱的话说,还是“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呢?首先,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把“天花板”作为一种机遇,一种挑战、一种人生的体验、一种自我完善与充实的过程。痛切总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认真解析自己的毅力和才干。把“失意”人生变为最丰富、最多彩、最真实、最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从此自暴自弃、退步不前、怨天尤人、心烦意乱,更不能违法乱纪、腐化堕落,让头上的“天花板”变成脚下的“绊马索”或手上的“铁链锁”。
  其次,既然是“天花板”,就不是合金钢板,铜墙铁壁。只要锲而不舍,刻苦努力,总会有所突破的。在这里,跳出自我的圈子,超越单一价值观是最重要的。那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天宽地阔。不要只盯着某一个职位,不要以为只有仕途上的升迁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突破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反思后的奋起是一种突破;量才打造,另辟蹊径是一种突破;调好心态,忠于职守,也是一种突破。道理很简单,也很凝重:不是人人都能当好官、当好管理者的,正如不是人人都能当个好百姓、好员工,不是人人都能当好科学家、艺术家一样。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差别”和“矛盾”,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注定了我们共产党人存在的理由。
  岁尾年初,在我们盘点以往,展望未来,认真学习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巩固“三农”、深化改革、稳定出口和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时,世界金融危机那惊涛裂岸的呼啸仿佛还在耳畔回荡,奥运圣火中,我和你的动人歌声又在召唤每一个我和你去用心创造和谐社会,天安门广场上大阅兵的铁军步伐,正敲响我们的心鼓,催促、激励我们去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还有时间去抱怨、自艾,还有权力去消极、颓废吗?什么“天花板”!只配做我们自勉自戒、自强自立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马克思说:“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永远的座右铭。
其他文献
权威发布    国务院:六大政策做好农民工工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有关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通知主要包括六大方面: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二、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三、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四、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五、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六、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   
教育部将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  近日获悉,教育部将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人才紧缺现象,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发布、行政规范等多种措施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像学生一样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教室,但年龄明显比学生大:他们步履匆匆,不时打着电话,也常常以羡慕的眼神看着身边年轻的天之骄子,好像在回想以前自己的青春年少;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走到一起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百战归来再读书”,为了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创新的源泉,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各种各样的培训应
中国商学院如何借鉴西方模式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我国商学院的发展,能直接拷贝西方的发展模式么?  张维炯答(以下简称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喜欢问我们需不需要拷贝西方的模式。可以先想一想,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是不是西方的模式?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是不是西方的模式?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要在中西方模式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是非常牵强的。只要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我们
眼下,HR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正风靡业界,这既是HR从业资格逐步走向规范的要求,也是HR从业者追求自我提升的一种表现。但考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职学习,应当掌握哪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呢?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每年两次,考试时间分别为6月和11月。现在,很多人开始为6月份的考试作准备,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讲授该类认证课程的心得,结合多年自学的体会,谈谈人力资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企业采取了与自身的战略或经营环境不相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另一种是完全脱离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来制定企业战略。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的失败。那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有管理学家比喻说,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之间的关系非常类似“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先有鸡,后有蛋,也可能是先有蛋,后有鸡。一方
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国内的用工背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更加有效、规范地处理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就显得格外关键。2010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企业员工管理管理高层论坛”上,本刊记者围绕企业在这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劳达集团/劳动法世界laboroot.com创始人魏浩征进行了专访。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年来,我国企业用工的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  魏浩征答(
国内新闻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3.9%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日表示,2006年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国31个省份均颁布实施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启动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总体水平达到83.9%,实现了2006年达到80%的目标。  田成平称,目前,全国劳动争议仲裁院已达到221家
如今,各公司利用绩效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绩效表现的效果到底如何呢?2010年,加拿大的希博森咨询公司曾与世界薪酬协会(WorldatWork)合作,调查了协会成员在绩效管理体系下表现的状态和产生的效率。调查得出的结论令很多业内人士震惊:绝大多数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正在失去其应发挥的效用。这项调查表明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改善其绩效评价系统的道路上面临的巨大挑战。该调查认为,当前绩效评价体系面临着三大拦路虎:
每到年底,人力资源部门都会组织员工敬业度的调研,通过调研结果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升公司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但是在国内,由于一些企业对敬业度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敬业度调研的实际效果。  误区一:错把满意度当作敬业度  一些企业习惯把满意度当作敬业度,不理解敬业度的真正含义,把敬业度当作满意度来看待,容易造成企业把落脚点放在提升员工满意度上面,最后的结果是员工满意了,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