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使用教材,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对教材深度解析,紧紧抓住一个“变”字铺展课堂设计,说课的内容巧妙,着眼点新颖,层层深入,内化主题。把一篇科学小品文讲的有声有色。
  【关键词】 说课;内容的深层解析;教法;学法新颖;一个“变”字统领全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当你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时,你可曾想到它昨夜才经历破茧的痛;当你欣赏璀璨的珍珠时,你可想到不久之前,它还是一颗鄙陋的沙砾!每一天,甚至每一秒,看似如常的周遭,都在悄然的变化。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在呐喊:“我会变”。逗引着好奇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揭开《我是什么》的面纱。
  本文作者就巧妙地利用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把司空见惯的气象知识采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紧紧围绕一个“变”字展开。用第一人称“我”来代替水,对“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生动而形象的描述。它借助金字塔似的的层层猜谜,使孩子们了解到水在无时无刻的变化着。“为云时,有颜色之变;遇冷时,有形态之变;着陆时,可入水池,可成小溪,可汇江河,可融大海。”这样的千变万化,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孩子是探索奥秘的精灵,通读课文以后,他们很容易就能猜出我是什么,以及水的变化特点。但我认为这种理解只能停留在“语言表层”是肤浅的。课标指出:教师应正确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所以,我认为应该引导孩子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探索一个“变”字的统领。发现课文中不仅有水的形态之变,性格之变;还有词语之变,句式之变;进而要有朗读之变,感悟之变。在品词酌句的同时进行个性化朗读的指导。
  鉴于以上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上,让孩子体验朗读的乐趣。我把情感目标确立为,让孩子感受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培养他们树立学科学,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水的变化之美。
  本课难点:理解水的善变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说教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上我主要采用“变字主线,媒体直观帮,学生探究帮,以读代讲帮,”的“一个主题,三个帮”的教学模式。
  说学法:学无定法,而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将引导孩子们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个性朗读法,围绕鸟瞰全文找主题,显微品词悟佳句”的“三种方法,一个围绕”进行学习。
  那么如何将以上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入,体验“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却是最好的向导。上课伊始,我便用湿毛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水”字,看到“水”字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一出,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大门。答案层出不穷。可没等他们尽请回答完毕,那黑板上的水字已经消失殆尽。水到哪里去了?就让我们变成一滴透明的小水珠,飞入水的童话世界吧。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视觉,想象,语言,“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这样便能“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走向文本,探究“变”
  孩子通读课文以后,我见机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滴水,你会跟朋友们说什么呢?”引导孩子们神气十足的说出本课的中心句“我会变”。在学生们创造性的表演读这句话以后,我话锋一转,提出一个统率全文的探索性问题:“为什么说水会变?在书上找到后跟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出,马上激发了他们满心的阅读期待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地走入文本,直击重点。
  三、品词析句,感悟“变”
  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所以,我引导孩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品位读,读出变化。“水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我们跟随他去感受那种千变万化吧!”因为有了前面问题的研讨交流,孩子们已经进入了个性化阅读,他们游历于文本之中,自读,自悟,读后和小伙伴合作交流,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加深,情感也被激活。
  于是,舒缓柔美的音乐响起,师生合作朗读全文。孩子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全身心的投入了水的世界。为了更好的体会“落、打、飘”三个动词的使用和朗读方法,我把“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做成了美丽的字卡,随意的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到黑板上,一边动手拼组,一边说句子。而问题也紧跟其后:“這三个动词的位置能掉换吗?”孩子们联系生活经验说:“小硬球最重应该是打下来,小花朵最轻应该是飘下来,水珠落下来。他们的位置不能调换。”有了以上的感悟,我引导孩子们,“能不能通过你的个性朗读,表现出他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进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就会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朗读。这时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水投入大地妈妈的怀抱,撒娇的躺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悠闲地散步,在江河里热情地奔跑,在海洋里欢快地跳舞、唱歌、开大会。”此时,我利用课件打出这种变化。全班交流后总结出“从小变大,由弱到强,从和缓到激昂。”从而领悟到水在变,同时感受到了海纳百川的博大。然后启发孩子们,根据这个规律练习背诵。因为有了这个规律骨架,背诵就轻而易举了。
  四、由内向外,拓展“变”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使用了“有时候”这个词,为什么呢?学生答出是为了突出水变化多样的特点之后,再让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话。这样不仅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还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是为了紧扣文章的中心。为了更进一步地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相机提出:“是啊,水是千变万化的,它还会变成什么呢?(课件辅助出示雾凇、露珠、冰花等等)“你们瞧,在生活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问几个为什么,其实科学就在你的身边。”我随机擦去问号,贴上“科学”两字,回归文章科学童话的体裁!
  本说课稿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在努力引导孩子们从课文浅层的“字境”,走向深层的“意境”“情境”。让孩子们沉浸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运用重点词句,织就一双能力的翅膀,飞出文本,到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去探索,去发现,去想象。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在“任务”与“应试”双重压力之下,既要安排课堂活动,又要讲解语法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的语
TSARG7 (testis spermato genesis cell apoptosis-related gene 7,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7)是酰基转移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它的序列中存在一个高度保守的磷酸酰基转移酶(Pl
【摘 要】 针对当今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好差两极分化现象普遍的情况,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优化;课堂教学;气氛;操练;运用;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3.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生长面积最大,利用价值最高的优质牧草。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耐盐碱抗旱特性,扩大其种植范围,是当前苜蓿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苜蓿抗盐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研究探讨了和田、阿尔冈金、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陇中、德福、牧歌、润不勒、三得利10个苜蓿品种组织培养程序,确定出再生能力最强的品种及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ADH(
记者听上海徐汇开业指导的老师说洁琳服装服务社的负责人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张洁,妹妹叫张琳.记者上午10点钟赶到位于徐汇区商业圈的流行线广场时,并没有见到双胞胎姐妹
【摘 要】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 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5【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在高中外语教学中巧用网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帮助学生对英语产生并保持浓厚兴趣,真正达到英语作为交际的目的。  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培养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丰富多彩的资源,坚持用课前两到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合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就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1.指导读书方法  洋思教法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有不会上课的苦恼。学生阅读速度缓慢影响了自学进度,自学方法生疏妨碍了自学效果,经过反思我们放下急躁的情绪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指导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拟从备课环节、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有效性浅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信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