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指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等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教师的发展是关键,教师的自身发展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生源的吸收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才能有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
几年来,学校坚持“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全人”为办学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最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构成及特点等多方面对教师队伍现状做了具体的分析。从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我校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显著特点,而一些中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些发展障碍,包括专业发展动力不强、家庭负担加重、取得高级职称后安于现状等。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高原现象”,即在专业发展中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后退的现象。
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近几年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形成民主、平等、沟通的和谐人际关系,创建适合人才成长的组织文化
我们认识到教师作为人力资源因素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个教师体会到事业成功的喜悦,在奉献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注重以平等为基石,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空间,形成了和谐的家园氛围;以沟通为途径使教师认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教师的凝聚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互促互补的协同合作关系,加快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步伐。
2.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调动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
彼得·圣吉指出:“如果有任何一位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一个缺少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为了激发教师潜在的发展动力,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我校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制定了全体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校和个人双方的规划充分挖掘出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使全体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教师自主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学校目标和教师的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计划的长期性和一致性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此举也很符合教师这一群体的特点,印证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
3.实施校本人力开发工程,促进拔尖人才成长
通过教师自定三年发展目标,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促进广大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树立科研工作源于教改、促进教改的理念,确立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更新办学理念,走依靠科研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之路。
一是“名师工程”,有计划地推出校园名师,充分发挥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实现“名师扬名校”、“名校出名师”的良性循环。
二是“青年教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针对学校目前的状况,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校采取“抓青年,带中年”的战略。
●成立了青年教师“鸿鹄”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了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力,学校制定《新课改背景下北京九中青年教师培养两年规划》,成立了为期两年的青年教师“鸿鹄”研修班,进行教育法规和政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艺术、教科研的基本方法、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等内容的培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搭设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年轻教师实行“双师制”,每名教师分配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两位师傅,分别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会作为一种外力即竞争力,推动中年教师特别是处于高原期有职业倦怠情绪的中年教师的发展。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循环,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堂始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每学期,学校开展“聚焦课堂、提高效益、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活动。在课改年级我们推出“课改探索实践课”,在高三年级推出“高三复习高效课”。聚焦教学,反思课堂细节;开放教研,提升教研水准;诊断学生,找教师问题;诊断教师,找管理问题。“聚焦课堂”的背后,是对学生、教师自身、教学教材、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等一系环节与对象的聚焦。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教科研也必须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展开和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校教师大胆创新,创造出了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先后有多名教师承担了国家级、市区级的公开课和展示课的任务,均获得专家的好评。
●加强教育教学反思,开展“教育教学论坛”。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愈教愈新。
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学期末进行评比,开学初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交流经验,并表彰奖励。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中,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方法,获取了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使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
4.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从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角度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自我超越,不以一次考核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而是作为新的起点,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己。
●重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加强对教师常规考核,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师督导制度,专职的教育教学督导员对全校常规工作进行督导,严格教学常规管理,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学校结合每名教师自定的目标,为每个年级制定发展目标,以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幅度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成立学生教学评估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在民主评议中的作用。学生评教,是学校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评估结果与教师的发展关系密切。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对评估全过程的参与,成立了学生教学评估委员会。
学生教学评估委员会在教学处和团委的引导下负责评教工作的组织、宣传,并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对评估工作的意见,反馈校方对意见的处理结果等。学校采取个别谈话等形式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同时采取激励方法促进教师发展。
在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也要克服教师中存在的平原现象和高原现象,我们主要采用两种途径和措施加以解决:打破死水,力图在变化中求发展,提供机会推一把;加强竞争,强化危机意识,促发展。
总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当代学校人事管理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给学校的人力开发带来机遇,同时也提出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立足长远,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合理调整教师培养策略,改进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几年来,学校坚持“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全人”为办学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最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构成及特点等多方面对教师队伍现状做了具体的分析。从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我校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显著特点,而一些中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些发展障碍,包括专业发展动力不强、家庭负担加重、取得高级职称后安于现状等。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高原现象”,即在专业发展中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后退的现象。
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近几年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形成民主、平等、沟通的和谐人际关系,创建适合人才成长的组织文化
我们认识到教师作为人力资源因素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个教师体会到事业成功的喜悦,在奉献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注重以平等为基石,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空间,形成了和谐的家园氛围;以沟通为途径使教师认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教师的凝聚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互促互补的协同合作关系,加快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步伐。
2.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调动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
彼得·圣吉指出:“如果有任何一位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一个缺少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为了激发教师潜在的发展动力,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我校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制定了全体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校和个人双方的规划充分挖掘出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使全体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教师自主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学校目标和教师的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计划的长期性和一致性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此举也很符合教师这一群体的特点,印证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
3.实施校本人力开发工程,促进拔尖人才成长
通过教师自定三年发展目标,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促进广大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树立科研工作源于教改、促进教改的理念,确立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更新办学理念,走依靠科研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之路。
一是“名师工程”,有计划地推出校园名师,充分发挥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实现“名师扬名校”、“名校出名师”的良性循环。
二是“青年教师发展工程”,青年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针对学校目前的状况,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校采取“抓青年,带中年”的战略。
●成立了青年教师“鸿鹄”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了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力,学校制定《新课改背景下北京九中青年教师培养两年规划》,成立了为期两年的青年教师“鸿鹄”研修班,进行教育法规和政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艺术、教科研的基本方法、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等内容的培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搭设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年轻教师实行“双师制”,每名教师分配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两位师傅,分别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会作为一种外力即竞争力,推动中年教师特别是处于高原期有职业倦怠情绪的中年教师的发展。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循环,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堂始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每学期,学校开展“聚焦课堂、提高效益、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活动。在课改年级我们推出“课改探索实践课”,在高三年级推出“高三复习高效课”。聚焦教学,反思课堂细节;开放教研,提升教研水准;诊断学生,找教师问题;诊断教师,找管理问题。“聚焦课堂”的背后,是对学生、教师自身、教学教材、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等一系环节与对象的聚焦。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教科研也必须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展开和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校教师大胆创新,创造出了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先后有多名教师承担了国家级、市区级的公开课和展示课的任务,均获得专家的好评。
●加强教育教学反思,开展“教育教学论坛”。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愈教愈新。
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学期末进行评比,开学初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交流经验,并表彰奖励。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中,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方法,获取了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使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
4.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从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角度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自我超越,不以一次考核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而是作为新的起点,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己。
●重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加强对教师常规考核,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师督导制度,专职的教育教学督导员对全校常规工作进行督导,严格教学常规管理,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学校结合每名教师自定的目标,为每个年级制定发展目标,以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幅度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成立学生教学评估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在民主评议中的作用。学生评教,是学校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评估结果与教师的发展关系密切。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对评估全过程的参与,成立了学生教学评估委员会。
学生教学评估委员会在教学处和团委的引导下负责评教工作的组织、宣传,并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对评估工作的意见,反馈校方对意见的处理结果等。学校采取个别谈话等形式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同时采取激励方法促进教师发展。
在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也要克服教师中存在的平原现象和高原现象,我们主要采用两种途径和措施加以解决:打破死水,力图在变化中求发展,提供机会推一把;加强竞争,强化危机意识,促发展。
总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当代学校人事管理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给学校的人力开发带来机遇,同时也提出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立足长远,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合理调整教师培养策略,改进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