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成为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安全问题,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关键点。近几年来,小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断被报道,小学体育课的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重视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利用有效策略加以规避,才能让体育教学得以有效开展。
关键词:安全意识;热身活动;体育设备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开始关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需要重视体育教学。安全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促进体育教育意义发挥的前提。明确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成因,实施有效应对策略,才能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一、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成因
1.师生安全意识不足
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有很大不同,师生需要以运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的安全意识不足,没有在课堂中给予小学生全面的保护与监督,是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与年龄特点,没有实施主动的保护,最终影响体育教学安全性。
2.课堂热身活动不足
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在真正的体育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热身活动,这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热身活动能够调动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机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但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实施有效的热身活动,只是出于走流程的心态引导小学生扭扭手腕与脚腕。流于形式的课堂热身活动,不仅让课堂没有活力,更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
3.运动设备检修不足
运动设备的老化与破损,会增加小学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一般于课外实施,师生需要借助运动设备感受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在体育学科地位不高的现状下,许多学校忽视了运动设备的检修。一些设备已经旧得不能使用,但仍然处于使用状态。运动设备的检修力度不足,加大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二、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规避策略
规避小学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积极去发现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规避的策略如下:
1.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只有师生树立起安全意识,才能形成安全的体育学习氛围,促进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规避。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应当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全面观察会对小学生安全形成威胁的事物与现象,并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安全体育运动的意识。教师要组织学生重视体育课堂的纪律。小学生好动,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十分喜欢在体育活动中与其他学生打闹与推撞。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制止,并解释制止的原因,让小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娱乐形式具有安全隐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一位教师要带领多位学生,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当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该组的安全,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化。久而久之,小学生会树立安全意识。
2.优化体育课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前提。热身活动能够促进运动者活动四肢,放松肌肉,灵活关节,提高身体的运动承受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远不如成人,因此热身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规避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热身形式,这样既能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减少了安全隐患。改变以往让学生围着操场跑一圈的热身活动形式,利用健美操或者游戲活动组织学生热身,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编一段属于他们班级的个性化健美操,选择大家都喜欢的音乐。让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操”,以此作为每节体育课的热身项目,既能保障安全,还能提高学习热情。
3.重视体育设备的检修
体育设备的质量与完好状态,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教师需要借助体育设备去完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做好体育设备的检修工作,以提高体育课堂活动的安全性。小学校园管理者应当安排专人做体育设备的检修工作,在每次使用完与使用前都要做安全检修工作,保障小学生安全应用体育设备学习体育技能。体育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对体育设备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人员。向小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设施使用方法,以学生的正确使用去减少课堂安全隐患最为有效,也最具有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特性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高发生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体育学习环境,才能让小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郝明.体育课的安全风险与有效规避[J].体育学刊,2015(2):94-96.
[2]顾守志.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8):138.
[3]卢敏英.小学体育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分析及预防策略:以莆田市麟峰小学五年级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4(5):52-55.
[4]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6):36-40,45.
[5]吴海霞.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68-70.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安全意识;热身活动;体育设备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开始关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需要重视体育教学。安全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促进体育教育意义发挥的前提。明确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成因,实施有效应对策略,才能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一、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成因
1.师生安全意识不足
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有很大不同,师生需要以运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的安全意识不足,没有在课堂中给予小学生全面的保护与监督,是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与年龄特点,没有实施主动的保护,最终影响体育教学安全性。
2.课堂热身活动不足
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在真正的体育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热身活动,这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热身活动能够调动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机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但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实施有效的热身活动,只是出于走流程的心态引导小学生扭扭手腕与脚腕。流于形式的课堂热身活动,不仅让课堂没有活力,更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
3.运动设备检修不足
运动设备的老化与破损,会增加小学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一般于课外实施,师生需要借助运动设备感受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在体育学科地位不高的现状下,许多学校忽视了运动设备的检修。一些设备已经旧得不能使用,但仍然处于使用状态。运动设备的检修力度不足,加大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二、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规避策略
规避小学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积极去发现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规避的策略如下:
1.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只有师生树立起安全意识,才能形成安全的体育学习氛围,促进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规避。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应当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全面观察会对小学生安全形成威胁的事物与现象,并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安全体育运动的意识。教师要组织学生重视体育课堂的纪律。小学生好动,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十分喜欢在体育活动中与其他学生打闹与推撞。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制止,并解释制止的原因,让小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娱乐形式具有安全隐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一位教师要带领多位学生,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当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该组的安全,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化。久而久之,小学生会树立安全意识。
2.优化体育课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前提。热身活动能够促进运动者活动四肢,放松肌肉,灵活关节,提高身体的运动承受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远不如成人,因此热身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规避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热身形式,这样既能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减少了安全隐患。改变以往让学生围着操场跑一圈的热身活动形式,利用健美操或者游戲活动组织学生热身,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编一段属于他们班级的个性化健美操,选择大家都喜欢的音乐。让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操”,以此作为每节体育课的热身项目,既能保障安全,还能提高学习热情。
3.重视体育设备的检修
体育设备的质量与完好状态,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教师需要借助体育设备去完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做好体育设备的检修工作,以提高体育课堂活动的安全性。小学校园管理者应当安排专人做体育设备的检修工作,在每次使用完与使用前都要做安全检修工作,保障小学生安全应用体育设备学习体育技能。体育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对体育设备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人员。向小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设施使用方法,以学生的正确使用去减少课堂安全隐患最为有效,也最具有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特性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高发生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体育学习环境,才能让小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郝明.体育课的安全风险与有效规避[J].体育学刊,2015(2):94-96.
[2]顾守志.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8):138.
[3]卢敏英.小学体育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分析及预防策略:以莆田市麟峰小学五年级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4(5):52-55.
[4]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6):36-40,45.
[5]吴海霞.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68-7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