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叶欢歌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中国的菜肴可谓流派纷杂。但于诸多的菜式中,独川菜算得上是“食之暴烈”却欲罢不能。我每次吃川菜,总觉是一场肠胃与美食之间的“暴袭”。被川菜猛烈袭击而心甘情愿,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冲着这份刺激,不断地再去再去。
  川菜之所以诱人,我认为就在一个“麻”字。辣,一点不稀罕,但麻,在各种菜式里并不多见。比如麻婆豆腐,要想烧得正宗,关键在最后出锅时花椒怎么放。放多放少,味道迥异。我的经验是,油锅起烟时,先炝一点花椒,等菜出锅时,再把炝熟的花椒放一点,味道才厚实。麻辣味完全渗入豆腐,表里一致,并不仅仅浮在面上。我们饭店大佬是广东人,有回客人点了一道川香黄花鱼。厨房炒菜常用的是花椒水。一碗水,多半碗花椒,就那么泡着。用大勺往锅里一撩,再撩一点。味道远不及用花椒跟花椒粉烧出的黄花鱼。如果有嫩花椒芽,更好。
  上海老锦江饭店,当年靠川菜起家,但如今去老锦江吃川菜,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感觉。改良后的川菜,温和许多,美其名曰“海派川菜”。辣与麻,层次仍然分明,但已谈不上“暴烈”,也就无需担心肠胃招架不住。想起我第一次去重庆,正值午饭时间,沿街大小食肆,一家紧挨着一家,不断有人从里面出来,面红目赤,大张着嘴,人人抬手呼扇,口中斯哈斯哈着从身边走过。
  做菜像是总离不开花椒,尤其拌凉菜。先把整粒的花椒炝一下,然后往菜里一泼。刺啦一声,香气腾腾。换季时脾胃不好,我喜欢把腌过的芥菜疙瘩切丝,青红辣椒炝点花椒,再来一把芫荽,爆炒三两分钟就得,开胃且不上火。但必须是整粒的花椒,用花椒粉不行。做扒羊肉,绝不能一斤二斤,太原人说“出不来那味儿”。羊肉起码得十几斤,别的调料一律不要,只十几粒花椒,整粒的,搁锅里大火猛煮。羊肉跟花椒简直是绝配。但千万别搁盐,无论煮什么肉,盐放早了,肉就不好吃。羊肉煮好,捞出蘸一点盐,就那么白吃,真香。煮过羊肉的汤当然不能浪费,抓把花椒叶,再捏一撮葱花,芫荽放两根提味。这汤若是暑天喝,据说可治陈年胃溃疡。
  花椒的妙处像是专门用来提羊肉鲜香味儿的,想起我奶奶常说,“一物降一物哩”。记忆中,奶奶爱吃辣。每到夏天,奶奶都要吃几回辣椒叶子。以其与嫩牛肉爆炒,猛火爆炒三五分钟,起锅,味道殊绝,非辣椒叶而无可取代。牛肉丝入锅,油要少,中火热油不断翻炒,使牛肉煸干。一路“刺啦刺啦”煸下去,干煸牛肉丝才有嚼头。牛肉丝干煸到见油不见汁就差不多了,加调味料加辅料,继续煸几下,入料酒,再煸一煸。把料酒的味道全吸进去,放辣椒叶,翻几翻就出锅。时间稍长,叶子发了蔫,我奶奶说:“叶子爬爬,不好吃喽。”但更多的时候,奶奶把辣椒叶跟猪肉一起炒,因为牛肉实在太贵。夏天吃不完的辣椒叶,奶奶拿来包包子包饺子,剁馅一定要用猪肉,且越肥越好。辣椒叶剁碎跟猪油完美结合,一口下去满口腴香。除了辣,还有辣椒叶的一丝清鲜。酷热盛夏,奶奶脖子里搭条毛巾,窗外蝉声如沸,她照旧来一杯竹叶青,滋溜一口,笑了:“是个好天哩。”
  薄荷到处都有,但仔细观察,像是更喜欢长在水边。记忆中,奶奶常给我做“薄荷饼”。摘其嫩叶,洗净剁碎,剁得越烂越好。把薄荷碎跟面粉掺在一起,打几颗鸡蛋。面要打得稀,比粥还稀才好,撒一点盐末。奶奶开始烙饼,烙得极快。“滋啦”一张,“滋啦”又一张,没见什么油烟。这饼手抓着吃,来碗二米稀饭,就点酱萝卜丁。来根嫩黄瓜,啪啪拍几下。再炒两颗鸡蛋,绿莹莹、黄澄澄,色彩鲜明的一顿饭。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期。
  夏天的好饭,也只能在夏天吃得到。我吃饼,奶奶吃面。太原人家,天一热必吃“过水面”。把薄荷叶用水稍一焯,就那么搭在面上,十分养眼。奶奶吃过水面喜欢蘸酱。芝麻酱一勺,薄荷碎捏一撮,新大蒜来两瓣儿,奶奶牙齿早已掉光了,吸溜吸溜,一碗面没多会儿便见了底。
  去吃韩国火锅,也配薄荷。在云南,朋友请吃饭,动辄来一盘炒天麻丝。没什么特别的味道,跟炒土豆丝相差无几。但因为是天麻,上了一盘又一盘。还有啥地方炒天麻丝吃?太原人说,“啧啧,真阔气!”云南野菜锅里,似乎也离不开薄荷。但现在的薄荷叶,总觉不怎么香。仍然让我想起奶奶,记得奶奶有次拿薄荷叶炒鸡杂,我咬一口,简直像吃了一嘴风油精。
  紫苏的叶子很香。嫩一些的叶子蘸点清酱吃,味道不好形容。看韩剧,似乎韩国人特别爱吃紫苏叶,泡菜里一小半都是。我奶奶总把紫苏反过来说:“苏紫叶,马板肠。”我始终不明白,紫苏叶跟马板肠有啥关系?奶奶来一句:“马身上,就马板肠好吃哩。”
  有年我去宁夏出差,吃饭时,两个小伙把整只煮熟的马头,龇牙咧嘴,硕大一只马头,就那么端上来。我一蹦三尺高,拔腿就跑。那马头后来好几天出现在我梦里,沉默不语,看着我。我不怎么吃肉,更没吃过马肉,实在无法接受眼前这场景。朋友只好让服务员把马头撤下去。马头太过具象,朋友点了马板肠,一大盘切好的肉丝,貌似跟马没一点关系。我还是不能接受,只好看着别人大快朵颐。但我十分喜欢吃紫苏叶,拿盐末就那么稍浸一浸,比盐渍香椿好吃,放嘴里慢慢嚼,香。去年朋友送我一些紫苏籽,我试着种了一盆,有天端阳台外面晚上忘记往回搬,第二天一早发现,才微微冒头的新叶被啄了个精光。嘿,麻雀也吃紫苏叶?
  把辣椒叶、花椒叶、薄荷叶跟紫苏叶,放一起拌着吃,味道见仁见智。先用盐拌拌,太原话叫“杀一杀”,为使其出水,再拌以调好的麻酱。麻酱要厚,稠了才挂得住叶子。这道菜拿来拌面吃,味道不输老北京炸酱面。
  吃个菜,能吃到让人每根神经跟着紧张的,我以为只有川菜。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请他吃一顿川菜,立马就精神了,容光焕发。想起我第一次去成都,朋友请吃饭,夹一筷子夫妻肺片,哎呀,舌头立刻火辣辣燒起来。整个下午,我的嘴唇跟下巴都是麻的,连吃几个冰激凌,根本没用。川菜之所以那么多人喜欢,究竟因其辣还是麻?我个人认为,是麻。我的厨师朋友说,全国乃至全世界吃过的花椒,哪里都比不上四川。麻,且香。嘴巴被花椒麻过,觉得一阵一阵凉丝丝的,被辣椒辣过之后,立刻火烧火燎。
  知道为什么四川人嗜花椒如命了吧?想着吃过辣椒再被麻那么一麻,好像真有那么一点儿凉丝丝的。
其他文献
老北京人写回忆录,总忘不了“槐花香”三个字,其实这里追念的是两件事:一是槐花,二是槐花的香气。槐花最美的不是挂在树上,而是夏天的雨后洒满胡同和小巷,白色的,米粒那么大,星星点点,亦润亦羞,一下子把古老的京城变小了,变嫩了,变得特别文艺和可爱。再说槐花的香气,跟桂花的香味儿迥然不同,桂花的香气发甜,一闻满嘴都跟喝了蜜似的,槐花的香气真的是沁人心脾,一嗅有美梦初醒的慵懒,唇角犹挂的笑意。  槐花香我自
@饶哲生:作为文苑签约作者和《经典美文》的忠实粉丝,我祝愿《经典美文》越办越好,读者越来越多,希望更多的人从《经典美文》中畅享精神佳酿,找到人生的航向,过充实愉悦的生活。   @记录与狗:遇到《经典美文》是2014年4月,当时我只是高一的学生,偶然经过书店发现了一本《经典美文》。这并不是市场上卖的特别火的本杂志,但是我一眼就爱上了,所以说我何其幸运。自此之后,我就很疯狂地几乎一月不落的购买这本杂
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吗?我确定,你知道,又不知道。你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体了,你从娘肚子里出来,就被父母关心着,也被自己关心着。高多少、重多少,一顿吃多少,哪儿长得好看、哪儿有些不足,哪儿痛、哪儿病,你一清二楚。我也断定,你肯定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了,你就不会半夜不睡,也不会动不动就发脾气,更不会一天到晚捧着手机。你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去折腾身体呢?  你知道你家屋后那座山、你家屋前那片田野
都市里男性精液质量越来越低,若要想生个健康的宝宝,专家提醒在饮食上可不能随便。   除了人人尽知的不要吸烟和酗酒外,准爸爸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有人把韭菜当伟哥来助性,其实韭菜农药含量特别高,很难去毒,对男性生殖危害大,尽量不吃。   2.现在长得又肥又大的茄子,是用催生激素催化而成的,对精子生长有害,最好不要多吃。   3.虽然水果皮有丰富的营养,但果皮的农药含量也最高,所以一定要削皮吃。
01  在火车上遇见一个男孩,约摸十七八岁,皮肤黝黑,眼神清亮。也许是见我在看书,他主动开口和我攀谈:“姐姐,你去哪里?”  我这才知道,他是外出求学的大学新生,平生第一次出远门,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从西南奔赴祖国心脏。  “第一次出远门,父母放心你一个人吗?”我替他担心。  他爽朗一笑:“没事的,其实我也希望父母能来北京看看。可他们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路费,不如省下来给我做生活费。”  他没再往下
  
项见闻,男,村夫矣。滥竽充数而忝列省作协会员。半生飘蓬、尝尽艰辛,仍以深情爱着这个世界。出身寒门却喜附庸风雅,屡碰壁仍不思面壁悔过。好诗书、喜收藏、嗜对弈,孜孜不倦而实皮毛而已。半途习诗,一曝十寒,间有零星之作见诸于《人民日报》 《诗刊》 《诗选刊》《诗潮》等。  杜勃罗留波夫说:“作家应有一种令人震惊的能力,他能够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瞬间,摄住那正在飞逝过去的生活现象,把握它的全部的完整性和新鲜性,
读了数不胜数的咏月诗文,看了千万遍明月。望月、赏月,是“中秋”题中应有之义。不过,皓月,连同天空、星星、云彩,至多加上一些来自神话的意象,如嫦娥、吴刚、玉兔,元素有限。千古高手苏东坡的《念奴娇·中秋》只写到这份上:“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可见不写月影,难得酣畅。空荡荡的一片,一眼到底的光华,哪怕
这里说的寄,不是邮寄递送,而是托养。至于狗,也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就是家里看家的土狗罢了。  新一年,某家的人决定离开乡里去别的地方讨生活,就把狗给寄养出去。孩子托给谁,家托给谁,其他的畜口托给谁,都要考虑。猪鸡牛鸭这些都可以卖了,狗却不能,和孩子一样,得寄养。如果以后还落到村里过活,再把它接回来。  随着狗一起去新家的,是它的口粮——几大条肉和百来斤的稻谷。当然,也有不带这些直接折成钱去的。有的狗
《悲惨世界》最常被谈及的情节一般都是米里哀主教送冉·阿让银烛台的这一幕,探讨人道主义精神。然而我更喜欢书中关于冉·阿让晚年内心深沉细腻的孤独这一段描写:他慢慢地把十年前珂赛特离开孟费郿时穿的衣服拿出来;先取出黑色小衣服,再取出黑色方围巾,再取出粗笨的童靴。珂赛特现在差不多还能穿得下,因为她的脚很小巧,接着他又取出很厚的粗斜纹布紧身上衣,还有针织品的短裙,又取出有口袋的围裙,再取出毛线袜。这双毛线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