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转译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发扬民族的地域文化,创造出就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是现代建筑师们探讨的重要命題。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失语现象,归纳总结地域文化有机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多种方法。试图从地域文化的传统和创新之间寻找一条合适的建筑设计道路。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西方文化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反映地域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设计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中,与当地文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质的联系。
  一、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缺失现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巨大的建设量和建筑设计团队风格的多样化,并没有改变建筑品质的滞后现象。中国建筑设计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旧的城市建筑个性特色在丧失,新城面貌千城一面。身处高楼林立的街道上,我常常忘记是在哪个城市。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归根结底就是某些西方文化取代了地域文化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主流文化。它把建筑当成了一种文化产品不断的进行着复制和传播,失去了建筑设计最基本的技术品质和文化内涵。为此建筑师们为寻求突破展开了一系列对全新的设计理念的探索,如何去掉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取其精华,在“意”的发展下激活思想,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作品,也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界普遍关注的核心内容。
  二、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该如何表达
  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对历史建筑的研究;现代建筑设计结合地域文化才更有活力,以地域文化作为设计和建设的依据,就是有意识地从地域文化入手,使地域文化有机的融合到建筑设计中。为此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1、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地域文化特征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某一地区建筑的风格特征,究其原因也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建筑与地域性资源与特征的关系不能忽视,所以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分析场地地理资源:地质、水质、气候等。各地因人文、地理、历史的不同而形成了有差异的地域特征和地域气质,也正是这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理条件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条件、人文因素)。气候人文因素和地质条件决定城市中建筑的地理位置(如地域轮廓和制高点的建筑以及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并赋予地域建筑灵魂。地域文化要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运用天然材料就是地域建筑设计的最佳选择,不但就地取材有利于地区生态平衡,而且使建筑设计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们提倡这样的建筑设计,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方性材料又尊重了生态环境和地理特征,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就是中国建筑追求的最具代表性的表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在传统建筑中寻求突破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地域文化的融入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建筑的照搬照抄,随着文化遗产热愈演愈烈,各地争相建造仿古街,这只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或是某一形式的局部泛滥,千篇一律、毫无文化内涵。要想从传统建筑中寻求突破,首先,要理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进步带来的建筑文化的改变。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分析,抽取具有地域文化意味的传统片段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就是从建筑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中,寻求其蕴藏着的“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设法实现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空间或形象上的若隐若现。其次,研究地方意识和民俗风情也是在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传统建筑设计时,我们除了研究它的传统制作技艺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和功能分布,借鉴其经过漫长的时代变迁却存留下来的精华。因为任何建筑都要经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只有真正具有存在价值和生命力的建筑才能被传承下来。我们注重的不只是建筑单体本身,更注重的是建筑存在的方式。将传统和现实结合,才不会使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这个大框下的建筑设计中显得牵强生硬。例如: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建筑设计,它融合了贵州侗族的风雨桥、鼓楼,苗寨的银饰和贵州自然的山水瀑布等贵州特有的视觉因子,并在建筑形态上将贵州少数民族少女的银质头饰做了大胆的夸张,充分展示了贵州的自然民俗特色,实现了地域文化和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
  3、西方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共生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要完全摒弃西方文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中外设计师合作日渐频繁的情况下,地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交融是一个共赢的方向。在保持建筑文化的前瞻性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地域文化传统,就存在一个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西方文化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在近代东西文化碰撞的基础上,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滋养自己,使地域建筑文化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的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风格。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创意过程中,可以在现有文化的整体感觉中寻找灵感,在地域文化的积淀中寻找突破,利用现代观念和高科技手段拓展建筑设计的空间。
  结语: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创作地和工地,要想使中国建筑跻身于国际建筑创意前列,就要尊重地域文化,认真理解地域文化并在实践中映射,才能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域建筑。建筑与城市的价值是需要文化的积淀,重塑设计理念,实现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转译,走出中国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升.建筑文亿的地域性[J].安徽建筑,2006(2).
  [2]戴惠,班琼.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现代表达[A].建筑与文化论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3-266.
  [3]罗德启.老房子¬—贵州民居[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4](英)斯莱塞.地域风格建筑.彭信苍 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阐述了一个非正常工艺程序下形成的缺陷分析案例。通过金相分析确定20Cr渗碳轴件表面缺陷是渗碳后长时间退火引起石墨化所致,并对石墨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会议
探讨了多层土和复合衬垫的渗透规律,推导给出了相应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树模型的诊断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实现了一个故障诊断系统。本文仅讨论确定性推理,对可能性推理将另文详述。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树的层次诊断模型,给出了故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威廉·格拉瑟的《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我从2015年10月开始阅读,断断续续地读了半年,直到最近才读完。格拉瑟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