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效应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影响相当明显。依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对应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助推器。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平等待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关键词】师生关系;环境影响;心理效应
  古语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道理。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的物质环境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但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影响更大。小、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1]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外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那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具体作用呢?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由师生双方对对方的各种认识、情感和行为等因素综合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师生关系,最终不同程度地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此,要愉快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智力活动环境,教师学识的渊博、语言的生动,推理的清晰,是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气氛的基础,因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心情条件下,学生的脑细胞容易激活,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记忆、思维和想象活动,便于知识的获得。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教师发挥自己最佳的教育教学技巧,良好表达教育教学内容。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提高
  “传道、授业、解惑”,教育首先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它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亲身体验。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正是在与老师真诚的交往中,感受着人间的真、善、美,体验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这种坦诚友好,关心理解的真情,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真情去对待别人,而且在实践中通过反复体验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最终成为固有的个性品质。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助推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这个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 ”和“贴标签效应” (也称“暗示效应”),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自尊心、独特个性都能得到老师应有的关怀,从而对教师的教导易于接受并变为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间的平等,以及做人的尊严,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其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激发出其独特的创造力。
  所以,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
  2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怎样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处在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教师仍然是关键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关系与其他人际关系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因教育而生,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常常在互动中摆脱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着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种客观存在,单一个“受”字就使教师处在心理的上位,学生处在心理的下位,使师生间存在着天然的心理位差。更何况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又被赋予了管理学生的权力,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特征带有“先天”的心理位差。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半隶属关系,有人称其为“师生代际关系”[2]。像家庭代际关系一样,师生关系中的心理位差虽然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设置了天然障碍,但它也为教师正确地行使和利用权力以完成教育使命提供了外在的优势,使学生的“听从师命”成为自然。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巧妙运用师生间的心理位差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进行有利影响呢?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1]。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缩小心理位差,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密切心理联系。具体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21 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教”往往胜于“言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志走向正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才能,改正学生的缺点,就必须从自己开始,否则就没有说服力,也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影响和教育,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他们心中偶像的一些美好的东西。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才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必早来晚归;要求学生勤奋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孜孜以求;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必先树立崇高的人格和师德。这样学生才更愿意追随这样的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指导,做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学生,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真诚的爱心开启他们迷茫的心扉,逐步达到师生间的视界融合,心灵共鸣,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2 平等待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的容器。而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于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平等爱生,注重激励,促使学生上进,使学生感激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师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为学生服务,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我国有句老话:“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功。”斯大林也曾说过:“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也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及时实施鼓励性评价,对他们抱有期望,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学习和自己的行为,经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所希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因此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及时适当的满足,就会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赢得学生的信任,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
  23 教师要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和谐的师生关系,求之难,去之易。学生是一个青年群体,青年人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欠丰富,往往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心理学上,因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比如,当学生犯错时,如果三番四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学生就会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而当学生犯错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矛盾处理得当,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冷静思考,不要感情用事;要发扬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问题讲起,或迂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批评前先赞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主关系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 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36.a.
其他文献
要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1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2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13 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和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期刊
【摘要】缓冲溶液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体的各种体液都属于缓冲溶液。本文从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出发,论述了在生命代谢的过程中,缓冲溶液所起的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液; 缓冲溶液; 酸中毒; 碱中毒; 意义  1 人体内各种体液都有其特定的pH值范围  人体细胞生存于各种体液所形成的环境中,然而人体细胞对于体液酸碱性的变化非常敏感,体液的酸碱度哪怕是很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
期刊
在代数式的求值问题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的差异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但是代换法却是最常用的方法,以下对代数式求值问题中的常用代换方法作出基本的归纳。  1 整体代换法  如果当已知条件不能求出代数式中的字母的值,可以考虑整体代换,即是把要求的代数式转化为关于已知条件的式子,从而进行代换。  (1)已知:1x+1y =5,求2x-3xy+2yx+2xy+y 的值  解:由1x +1y =5得x
期刊
【摘要】 参与式教学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参与式;策略  参与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
期刊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也就是说,班级管理追求的不是他治,而是自治;不是他律,而是自律。所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型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即班主任把握大的方向,学生自主管理,互相监督,共同促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班级的主人。长期以来
期刊
【摘要】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随着课改的实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一个较大的变革,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还要点拔学生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沟通课内外,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
期刊
【摘要】 师生自主开发的草根式校本课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由师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师生合作,自发生成并实施的校本课程,是课程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但由于一些认识或制度上的缺失和混乱,使业已开发的课程,有的质量不高,有的实施时流于形式,这些问题不容回避。  【关键词】草根式校本课程开发反思  自2003年国家实行校本课程改革后,各地各类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目前,我县各学校推广的校本课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班集体管理感兴趣,只有激发学生不同的兴趣。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与依赖老师的安排。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不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的思维与行动至始至终都在老师事先确定好的轨道上相悖。因此,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借鉴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主动参
期刊
【摘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是新课程标准异于原教学大纲的关键点,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精髓,表现了改革所承担着的“新期待”。新课程实施已经数年,2006年高考也已过去四年多,但是,目前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现状却仍然不容乐观,2006年高考让我们回味无穷,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想和思考,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关注。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反思向
期刊
【摘要】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事业。因为实行创新教育,是新的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地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转变学生传统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