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叙事学及其对于文学研究的推进

来源 :东岳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长期以来偏好以环境为主题和内容的现实主义文本,当遇到未明确主题化环境的叙事文本,则显得捉襟见肘.有鉴于此,伊琳·詹姆斯提出生态叙事学的阅读模式,从内容和主题转向形式和策略,从而为所有的叙事打开了生态话语之门.故事世界的生态叙事学阅读,即通过对那些帮助读者沉浸于主观空间、时间和体验中的文本线索的分析,为读者提供对全球环境的文化多样性理解和体验,培养读者的环境洞察力和对差异的敏感性,重塑读者的环境想象,从而实现文学在保护地球方面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态叙事学不仅拓宽和推动了生态批评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叙事学研究的政治和环境维度,同时也是发展跨文化议程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美国破坏多边贸易体系意在迫使中国屈从其主导并独霸的单极秩序.美国动辄以知识产权遏制中国企业的实质是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美国破坏全球治理机制深度遏制了世界经济发展.应对美国破坏国际法治的霸权行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积极贡献全球治理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法治力量;努力从国际法治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坚持引导国际社会深化遵循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法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的共识;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团结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疫情灾害,助力世界经济走出低迷.
海域使用权已在《民法典》用益物权章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抵押权一章中,海域使用权也被明确列入可以抵押的财产范畴之内,由此抵押权存续期间,原则上作为抵押财产的海域使用权可以适用《民法典》中关于抵押财产转让的规则.然而,由于海域使用权抵押转让的过程包含抵押和转让两种流转方式,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海域使用权的抵押和转让均具有私权属性,且符合抵押财产转让的一般规则;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海域使用权因具有使用和流转上的特殊性,其转让的条件尽显公权属性.为促进海域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的发展,满足现实
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文化融合对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融合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城市创业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增加他们对流入地人身份的认同和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实现的。与"生存型"创业相比,文化融合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要大一些。另外,老一代、高中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受文化融合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政府应尽快扫除阻碍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制度性因素,改
和平发展、相互依存的冷战后国际环境以及美国面临的多维战略目标促使克林顿政府在成本-风险-收益的综合评估后对中国实施对冲战略.一方面坚持对华接触、协调、合作,力促中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另一方面对华防范、牵制、施压,软硬兼施两手并用,对冲逻辑清晰、分明.对冲战略使中美“斗而不破”,互利共赢,但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目标必然导致冷战后中美关系龃龉不断,也必将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难以为继.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责任.改革开放以来,从解放思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从政策创新与理论创造推动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以及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再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到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等,蕴含着关注现实、创造性地解答“中国问题”,紧扣时代、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等内在共性.新发展阶段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理论创新的前提,着力做好“结合”工作,践行以人
生当清王朝逐渐称盛、士大夫价值观趋于一致的康雍乾时期,薛雪却以"极物外跌荡之致"的个性活出了自己多样化的人生.其《一瓢诗话》把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与诗论联系到一起,引类取譬,如同佛家偈语,令人耳目一新.理论上继承发扬乃师叶燮的诗学,又受时代思潮影响,尊唐崇杜.在开掘晚唐诗学用力尤多,对李商隐的推崇达到了新的高度,表现出清诗局面展开过程中对传统逐步深入的发现与借鉴.强调格律音韵,与其同窗沈德潜的"格调说"相呼应;对才性、悟的强调,又不无"性灵说"的气息.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历时之长、受害范围之广、灾情之重为历史罕见,造成朝野震动并引发舆论的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在舆情的影响下,具有资本主义意识的新兴工商业者和外国传教士等新型的民间赈灾组织也积极呼应,采取多种形式展开赈济.绅商的慷慨义举成为中国慈善事业近代化的主要源泉和民间赈灾新生力量的表达,而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也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的救灾"成式",使西方的赈灾慈善理念得到传播.救灾过程中,官民互动尤其是民间力量中近代绅商和西方传教士的参与,书写了中国救灾的多样形式、多元主体及趋向专业的新篇章.
中国古代节日所构建的岁时空间,是以整个文明体为时空背景的多元一体的岁时空间,它是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中所特有的,与芮德菲尔德构建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文明结构有着明显不同.在这一岁时空间中,一体性是最重要的特质,岁时的完整统一性与空间的内在联系性得到充分体现;同一岁时的不同空间对岁时节俗的表达各具特色,体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官方是岁时空间最重要的主导者,既是节日的确定者、设计者,又是节日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祭祀与仪式始终是节日活动的主导.这一岁时空间内周而复始、不断延展的节日与节日活动,既是不同时空共同
梁遇春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以小品文著称,但在文学翻译方面贡献更大,译文数量之大不仅远超小品文,而且译文坚持"信"的同时,还不失"达"和"雅"的更高追求,包括其译作中的译者注和译注评,更是确立了其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关注其翻译业绩,探讨其翻译风格与情调,有助于推进梁遇春研究进一步走向全面和深入.
"时"是儒家思想中兼及天人、具有主客双重性征的哲学概念.儒家"时"思想源自孔子,其"用行舍藏""无可无不可""执中"等言论和行事体现了"时"的思想观念.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和《易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时"思想,孟子提出的"圣之时者"和"经权之辨"侧重于从人道的角度开拓孔子的"时"思想;而《易传》则从儒家宇宙论、形上学的角度凸显了"时"的天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