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抚州采茶戏的发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诞生于清朝末年的抚州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剧的一支主力军,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省内外扬名,是临川地区地方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抚州采茶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抚州采茶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抚州;采茶戏;发展现状
  诞生于清朝末年的抚州采茶戏在三百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自发到自觉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抚州采茶戏作为近现代戏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发展历程涵盖了同时期地方剧种发展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成为解读抚州戏曲文化的重要史料。
  1 抚州采茶戏发展历程
  抚州采茶戏以地名冠之,属于“采茶戏”剧种之一。自古以来,抚州生产茶叶,清朝末年,江西境内盛行采茶戏,由于地域方言不同,江西采茶戏形成高安采茶戏、萍乡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等众多流派,自东汉至今,抚州成为历代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抚州采茶戏,曾有三角班、花鼓班、半班等俗称”。西汉至建国时期,抚州历经多次变名,但抚州采茶戏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气。
  1.1孕育成型期(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后期)。抚州采茶戏的前身是抚州地区十分盛行的茶灯歌舞表演。以抚州方言演出的“一旦、一丑、一坐堂”的“三脚班”戏剧故事情节简练生动、内容朴实风趣,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富有抚州地方特色的单台戏和单台调奠定了抚州采茶戏的雏形。清康熙、乾隆年间,抚州三脚班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角色中增添了小生行当,而且还丰富了戏剧情节,“三脚班”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脚班”,抚州采茶戏基本成型。
  新中国成立前,为纠正民俗,三脚班屡遭官府查禁,许多艺人被迫改学其他戏剧,由于采茶戏演出规模小、形式灵活、具有稳定的观众市场,“三脚班”开始向“半班”过渡。民国时期,抚州采茶戏迎来了发展契机。长期在抚州地区流传的傀儡戏艺人将傀儡戏的剧目与采茶戏相融合丰富了抚州的采茶戏,重新崛起的三脚班戏剧内容和艺术形式不断扩展,戏剧表现力大大增强。
  1.2发展成熟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抚州采茶戏剧团”的成立标志着抚州采茶戏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业余生活逐渐变得丰富,抚州采茶戏在迎来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从传统小戏向现代戏转型的过渡期,抚州采茶戏除了创作大量作品、频繁演出外,还对剧目、板式、曲调等进行全面改良,涌现出像万安安、易兰英等表演艺术名家。[2]同时文化政策的扶持与专业创作队伍的加入使得抚州采茶戏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尤其是采茶戏《牡丹亭》将西方乐队编制与戏曲乐队重新组合,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西方写作元素,丰富了舞台表演形式和乐队表现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抚州采茶戏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2 抚州采茶戏发展现状
  21世纪的今天,与其他地方小剧种一样,曾经深受群众欢迎的抚州采茶戏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但在农村基层或者在重大活动中仍能看到抚州采茶戏活跃的身影,抚州采茶戏在戏曲市场的冷清与在基层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抚州采茶戏自诞生以来一直凭借灵活简便、低成本运作、适应性强的优势活跃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出现在节庆时节、庙会、祭祀等需要演出采茶戏的地方,在抚州地区有着相对稳定的文化依托、受众群体和发展前景。
  当前多元文化共存、竞争激烈,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抚州采茶戏在技术队伍专业化、内容时代化、曲调旋律多元化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为抚州采茶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继承优秀传统剧目,又推陈出新的作品创作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而且还为抚州采茶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时代气息;对西洋创作技法的吸收、融合和借鉴充实和丰富了抚州采茶戏的曲调旋律,使得抚州采茶戏传统剧目中随处可见复调、织声现象。此外,方言化的艺术表演既使得抚州采茶戏历经曲折依然顽强生存,又使得抚州采茶戏面临着优秀人才流失、剧目陈旧、剧团减少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3 促进抚州采茶戏发展的对策
  3.1舆论宣传与激励措施相结合,保护和开发抚州采茶戏
  为有效指导抚州采茶戏保护和开发工作政府必须制定健全的保护政策和保护规划,重视对抚州采茶戏的保护,既要全盘考虑,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抚州采茶戏原真性特色,又要将抚州采茶戏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专业剧团的演出经费;保护和发展抚州采茶戏还需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扩大其普及面和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抚州采茶戏;采取激励措施,结合新农村文化三项创建活动,在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专业剧团发展,逐步增加送戏下乡的次数和演出场次,使更多人重新认识和接受抚州采茶戏,形成具有广告效应的演出氛围;在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剧目。
  3.2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扩大抚州采茶戏的普及面
  抚州采茶戏虽然在江西省内小有名气,但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重大的影响,走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之路,在立足抚州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如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国内外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抚州采茶戏并没有对该剧目予以全本演出,借助对“临川四梦”的改变和创作将抚州采茶戏推向省外,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3.3培养人才,加强现有专业剧团的队伍建设
  培养出类拔萃的抚州采茶戏人才应提高传承人的物质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留住专业人才,广泛培养文化传承人,以保证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后劲;不断强化大师级人物的培养,挖掘传统戏剧,确保抚州采茶戏表演艺术薪火相传。促进抚州采茶戏发展还应加强现有专业剧团的队伍建设。为此,政府应制定人才培养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对一些具有影响的业余剧团加强引导、管理和规范;对专业剧团加强指导和建设,培养专业的戏曲音乐人才,推动创新唱腔音乐的创新。
  抚州采茶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保护抚州采茶戏并使之一直延续下去是一项艰辛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形式逐渐多元化,抚州采茶戏只有与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抚州采茶戏尽快走向全国。
  参考文献:
  [1]黄建荣,高赟.抚州采茶戏的历史回顾、发展前景及相关问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4.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 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下册)[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9:1516.
  [3]衣萍.采茶戏的名与实一一采茶戏若干问题辨析[J].农业考古,2003,(2):45-46.
  作者简介:
  蒋琦(1978~ ),男,本科,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技巧。
其他文献
通辽市共有基层党组织7319个,党员150017名。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谋划和部署创先争优活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强化措施,努力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干部群
香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A、B、C、E和羟色胺、去钾肾上腺素以及二羟基苯乙胺等物质,还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同时膳食纤维
摘 要:网络热词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语言范式和文化景观,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其热议的背后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折射出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大众群体的社会心理诉求,是社会民意的“曲线”表达,应当引起相关重视和健康引导。此外它对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等积极作用同样不应被忽视。  关键词:网络热词;心理诉求;时代特征  近年来,随着一些被网络热炒、深度曝光的新闻事件大白于天下而被广大群体共知,总会由此衍生出
摘 要: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更要体现文学语言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原作的创作风格和意境。 而异化法和归化法则体现了是以接近原语还是接近目的语为目的的差异。 本文通过《达洛维夫人》两中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方法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所启示。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归化;异化  一、引言  目前,在翻译界流行两种理论,一种是异化法,另一种是归化法。 异化主张接近原语或原文作者
摘 要:“硬译”作为鲁迅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鲁迅主张“硬译”与其翻译目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希望通过翻译塑造国民精神,激励民族抗争,同时以翻译作为手段引入新的表达方式,促进白话汉语的发展。  关键词:鲁迅;硬译;翻译目的  中国近代时期能够同时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屈指可数,鲁迅便是其中之一。在长达33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通过翻译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女嫁男娶是一种正统的婚姻形式,但除此之外,与之相反的男子“嫁入”女方家里,则被称为赘婚,该男子叫做赘婿。就女方而言,称为“招赘”,在男子一方,就是“出赘”,着眼于男子到女子家庭生活,则称“入赘”。  一、赘婿之历史慨况:苦难的深渊  赘婿婚作为母权制时代的遗留,因为当时女性在部落或氏族中地位高于男性,男子到女家并参加女方家庭的生产劳动,其子女也按照母系氏族来继承财产与世系。但这
摘 要: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古老神话反映了羌民族在生活的西南地区,艰难成长和繁衍的历史。羌族神话故事是一种多元化的存在,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羌族神话故事的多元性,进而分析羌族文化的多元特征。  关键词:羌族神话;多元性;传统文化  一、羌族神话传说故事的多样性  羌族是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灵崇拜民族,所以他们崇拜的神的种类繁多:有天神、土地神、山神、牛王神、火神、羊神、角角神、白石神等几十种
摘 要: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受昆剧《牡丹亭》的启发而后又改编成同名话剧在各地演出,主要讲述的是昆曲名伶蓝田玉的赴邀经历,表现了她由盛转衰的悲剧性命运。小说与话剧《游园惊梦》都可以明显看到白先勇受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的痕迹。本文通过《游园惊梦》文本的解读及其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从而来阐释其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游园惊梦;意识流;平行蒙太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游园惊梦》主题突出一个
摘 要:本文初步探究《诗经》中动物意象与比兴表现手法的联系及其意义,并挖掘这些兴象在特定的抒情环境中所表达的象征性意义,为解读《诗经》提供借鉴。  关键词:诗经;动物;比兴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部现实主义经典奠基之作,以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关于古代先民生活状态、风俗民情、宗族信仰、社会演变等方方面面的生动画卷,在抒情的同时常常离不开具体物象的起兴或作比,以致形成重要的比兴现象
摘 要:赣南采茶戏音乐在实践运用和发展创新过程中,根据角色造型、艺术特色,坚持程序性规律,该程序性规律跟随事物的变化特征,不断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创新和协调发展。在继承、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形成新的程序性规律。本文在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基础上,对其音乐的艺术特色和发展创新进行了系统综述。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音乐;艺术特色;发展创新  我国民间戏曲种类高达三百多种,赣南采茶戏作为民间戏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