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创新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南采茶戏音乐在实践运用和发展创新过程中,根据角色造型、艺术特色,坚持程序性规律,该程序性规律跟随事物的变化特征,不断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创新和协调发展。在继承、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形成新的程序性规律。本文在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基础上,对其音乐的艺术特色和发展创新进行了系统综述。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音乐;艺术特色;发展创新
  我国民间戏曲种类高达三百多种,赣南采茶戏作为民间戏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表现方式灵活、艺术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历史发展渊源,在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保留了原始唱腔和民间艺术形态。同时,赣南采茶戏作为客家人独创的戏曲种类,同时属于民间戏曲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结构形态与其他剧种完全不同。因此,研究赣南采茶戏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发展创新,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1 赣南采茶戏概述
  相关资料显示:赣南采茶戏出自于《九龙山摘茶》剧目,被称之为“茶灯戏”。通常而言,采茶戏曲中的角色有三,分别为生、旦、丑,或者为旦、旦、丑。因此,人们将采茶戏又命名为三脚戏、三角戏。20世纪50年代,赣南采茶戏的最终统一名称被定位下来。通常情况下,赣南采茶戏多以平民百姓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为主,真实反映出普通寻常百姓人家的现实生活状况,题材以爱情、喜剧为主。赣南采茶戏曲所用到的音乐器材多数为传统器材,比如锣鼓、笛子、唢呐,同时辅助扇子、衣袖、桌椅、服装等日常用具,人物通常为一男两女,男的被称呼为茶童,女的按大小分别称为大姐和二姐,唱腔化为为四类,分别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腔。采茶舞蹈主要有三类,分别为:空前绝后的“矮子步”、绝无仅有的“单袖筒”和无与伦比的“扇子花”。总而言之,赣南采茶戏集文化、歌剧、灯彩为一体的综合音乐,生活、舞蹈、音乐、语言、艺术气息十分浓郁。
  2 赣南采茶戏音乐的艺术特色
  2.1 赣南采茶戏音乐具备浓郁的生活喜剧艺术特色
  采茶戏是客家人在采茶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行为,源自于生活,完整表现出人们内心真实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采茶戏不仅表现出现实生活,而且通过夸张手法,形成了多姿多彩、幽默诙谐的歌舞动作,通过喜剧化形式来表现出茶叶在赣南地区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意义,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赣南艺术文化和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现状。所以说,赣南采茶戏音乐具备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喜剧化艺术特色。
  2.2 赣南采茶戏音乐具备浓厚的本土风格艺术特色
  赣南采茶戏音乐为小调连接体,由于风格、调式和弦路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为“茶腔”、“路腔”、“灯腔”和“杂调”,被统称为“三腔一调”。其中:“茶腔”作为采茶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奏感强、旋律动人、情调细腻,富有乡村本土气息;“路腔”,顾名思义是在道路上所歌唱的曲子,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载歌载舞,打开了采茶戏音乐艺术的大门;“灯腔”拥有厚重踏实的感觉,旋律动人、歌剧气息浓厚,代表客家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生活态度;“杂调”微妙动听、华丽细腻,尽管没有被纳入腔,但是被作为一个调子,有机融入到赣南采茶戏音乐中,所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文化特色。无论是腔还是调,均在赣南采茶戏音乐中起到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男女合作,准确掌握节奏感,便于曲调的变化,这种天衣无缝、天作之合,从一定程度上完整体现出赣南采茶戏音乐具备浓厚的本土风格艺术特色。
  3 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创新策略
  3.1 通过标准规范进行内容的进一步完善
  关于赣南采茶戏音乐的改进和完善,笔者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革新,传统的赣南采茶戏音乐在确保原味不变的情况下,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关于赣南采茶戏音乐能否转型为板腔体音乐,笔者认为,需要从客观层面出发,认真区分和对待。在营造特殊环境氛围和丰富内心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心理活动、外界环境、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唱腔的合理选择。比如:在表达欢快、愉悦和兴奋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观众共鸣需求,需要通过合理的腔调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因此,通过标准规范进行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将是赣南采茶戏音乐发展与创新的必要策略。
  3.2适当增加行当,重点强调表现能力
  行当作为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基础程式,作为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表现手法。赣南采茶戏音乐唱腔、舞蹈等行为表现,均需要严格按照行当规范设计。我国民间戏曲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所以,赣南采茶戏音乐为了突出艺术特色,展示出人文魅力,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则必须体现出戏曲的戏剧性,富有一定的曲折旋律和耐人寻味情节。通过适当增加行当,重点强调表现能力,则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出赣南 采茶戏音乐的艺术特色,有利于赣南采茶戏音乐持续发展和优化创新,达到预期的艺术目标。
  3.3 通俗语言需要逐步规范化
  长期以来,赣南采茶戏音乐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为本土方言,学者对此褒贬不一,部分学者认为,赣南采茶戏音乐作为客家人的艺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原汁原味的特色不容改变;另外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赣南采茶戏音乐文化同样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对其本土化、通俗化语言进行逐步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样才能成为人人都能够接受的客家文化。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认为赣南采茶戏音乐在确保主体特色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对通俗语言进行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以此来提升采茶戏音乐的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力。
  3.4 充分提升艺术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客家人的现代文明体系被创建和完善。客家人的采茶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客家文化的重中之重,不但作为乡野艺术文化,而且登上了城市化大屏幕。赣南采茶戏音乐情节曲折、幽默诙谐,大多数以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家庭情感和社会需求为主,基本从心理、爱情、亲情、社会层面展开。因此,赣南采茶戏音乐在登上历史荧幕的同时,必须不断提升自身魅力和艺术文化内涵,以此来吸引和打动更多的观众,为后期的发展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佩莺,钟海林.对赣南采茶戏传承的思考[J].中国戏剧,2007,(2),7-9.
  [2]刘洪忠.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戏剧,2010,(3),4-6.
  [3]肖艳平.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探析——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J].民族音乐,2011,(4),11-13.
  作者简介:
  徐航(1986~),男,硕士研究生,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其他文献
文言文在高中的课文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历来是被学生视为最难学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指导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结合我校本届高中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知识面较窄的特点,在教学文言文时从以下五个环节去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    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克服语言障碍。克服语言障碍,就要做到熟读。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熟读,古人称之为“熟观”、“熟视”
通辽市共有基层党组织7319个,党员150017名。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谋划和部署创先争优活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强化措施,努力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干部群
香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A、B、C、E和羟色胺、去钾肾上腺素以及二羟基苯乙胺等物质,还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同时膳食纤维
摘 要:网络热词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语言范式和文化景观,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其热议的背后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折射出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大众群体的社会心理诉求,是社会民意的“曲线”表达,应当引起相关重视和健康引导。此外它对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等积极作用同样不应被忽视。  关键词:网络热词;心理诉求;时代特征  近年来,随着一些被网络热炒、深度曝光的新闻事件大白于天下而被广大群体共知,总会由此衍生出
摘 要: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更要体现文学语言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原作的创作风格和意境。 而异化法和归化法则体现了是以接近原语还是接近目的语为目的的差异。 本文通过《达洛维夫人》两中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方法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所启示。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归化;异化  一、引言  目前,在翻译界流行两种理论,一种是异化法,另一种是归化法。 异化主张接近原语或原文作者
摘 要:“硬译”作为鲁迅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鲁迅主张“硬译”与其翻译目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希望通过翻译塑造国民精神,激励民族抗争,同时以翻译作为手段引入新的表达方式,促进白话汉语的发展。  关键词:鲁迅;硬译;翻译目的  中国近代时期能够同时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屈指可数,鲁迅便是其中之一。在长达33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通过翻译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女嫁男娶是一种正统的婚姻形式,但除此之外,与之相反的男子“嫁入”女方家里,则被称为赘婚,该男子叫做赘婿。就女方而言,称为“招赘”,在男子一方,就是“出赘”,着眼于男子到女子家庭生活,则称“入赘”。  一、赘婿之历史慨况:苦难的深渊  赘婿婚作为母权制时代的遗留,因为当时女性在部落或氏族中地位高于男性,男子到女家并参加女方家庭的生产劳动,其子女也按照母系氏族来继承财产与世系。但这
摘 要: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古老神话反映了羌民族在生活的西南地区,艰难成长和繁衍的历史。羌族神话故事是一种多元化的存在,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羌族神话故事的多元性,进而分析羌族文化的多元特征。  关键词:羌族神话;多元性;传统文化  一、羌族神话传说故事的多样性  羌族是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灵崇拜民族,所以他们崇拜的神的种类繁多:有天神、土地神、山神、牛王神、火神、羊神、角角神、白石神等几十种
摘 要: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受昆剧《牡丹亭》的启发而后又改编成同名话剧在各地演出,主要讲述的是昆曲名伶蓝田玉的赴邀经历,表现了她由盛转衰的悲剧性命运。小说与话剧《游园惊梦》都可以明显看到白先勇受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的痕迹。本文通过《游园惊梦》文本的解读及其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从而来阐释其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游园惊梦;意识流;平行蒙太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游园惊梦》主题突出一个
摘 要:本文初步探究《诗经》中动物意象与比兴表现手法的联系及其意义,并挖掘这些兴象在特定的抒情环境中所表达的象征性意义,为解读《诗经》提供借鉴。  关键词:诗经;动物;比兴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部现实主义经典奠基之作,以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关于古代先民生活状态、风俗民情、宗族信仰、社会演变等方方面面的生动画卷,在抒情的同时常常离不开具体物象的起兴或作比,以致形成重要的比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