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美背后的“三国演义”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ruiho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对华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但又不得不同中国在许多领域搞合作;安倍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拿“中国威胁论”说事儿,但又不愿同中国完全撕破脸,还是要寻求同中方的接触。
  今年4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展开为期一周的访美行程。这是2006年以来日本首相首次正式访美。日本媒体称,安倍此次访美内容紧凑、丰富,时间之长更是“罕见”。期间他相继打出“感情”、“安全”、“经济”、“地方”和“历史”五张牌,刷新日美同盟高度,有分析认为,美日此举是把共同的目标直指一个——对付中国。
  安倍打出五张牌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下午,奥巴马专程带领安倍参观林肯纪念馆。报道称,奥巴马如此接待外国首脑很罕见。但TBS电视台解读说,这是奥巴马在告诫安倍不要忘记历史。然而,在29日美国国会的演讲上,安倍却只字未提慰安妇问题。
  美国官方敦促日本正视历史,但仍然让安倍在国会发表演讲,这有安抚其他亚洲国家的用意。比如,使韩国对美不要离心离德。对此,安倍打出的这张“历史牌”,在某种意义上是“以退为进”。此次演讲是安倍在变相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变相参拜即4月21日,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同时表示不会在春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靖国神社。这种做法实际表达了他对靖国神社的敬意,说明他的战争观、历史观从未改变。
  “安全”是安倍访美最大的一张牌,27日,日美完成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允许日本武装力量扮演更大角色,将军事同盟覆盖面扩展到全球。
  对美国人,安倍注重“动之以情”。他在华盛顿提起自己早年在美留学经历,拜访美国二战纪念园为阵亡士兵默哀,还邀请曾被日军虐待的美军战俘共进晚餐,大打感情牌。在波士顿、旧金山和洛杉矶访问期间,他主打“经济”和“地方”牌,推动日企赴美交流,游说加州选择日本企业建设高铁。
  安倍力图通过此次访问把日美塑造成一个“希望的同盟”,然而,他的诸多表态在美日两国国内和其他亚洲国家引发争议甚至批评。
  另外,此番日美修改防卫指针,也引发日本国内争议和批评。共同社评论称,在安保相关法案尚未提交日本国会的情况下,安倍向美国国会做出在今夏结束前使法案通过的承诺,再加上历史问题,“安倍不顾国内讨论的危险性显而易见”。
  美构建“战略三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安倍受到批评,但他得到美国官方的支持甚至热情“拥抱”。
  美方此举有何逻辑?这要从美国军方今年3月发表《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说起。
  这篇报告中,美国提出“新海洋战略”概念,在亚太区域包括两大战略构想:构建“东海-南海争端链”以及南海和西太平洋“战略三角”。“东海-南海争端链”的辐射区域包括北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而“战略三角”是指日本本土、冲绳和关岛、新加坡的樟宜港、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澳大利亚西海岸。
  美日这次防务合作升级的具体动作,可以被看做是美国在构建“争端链”和“战略三角”中提升日本角色的步骤之一。
  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解除了对日本自卫队行动的地理限制,允许日本武装力量在更大范围内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提升了美日间的“无缝”合作。这为日本参与美国的战略行动提供了条件。
  而日本政府急于制定新指针,是安倍解除自卫队海外派兵制约、重塑日本军事和安保体制的重要一环。据悉,安倍政权计划在今年5月向国会提出《武力攻击事态法修订案》等11个被反对党统称为“战争立法”的安保相关法案。这些法案一旦经国会审议通过,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就具备了实际可操作性。安倍政府也就完成了内阁决议解禁集体自卫权、立法修法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借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伺机出兵海外的安保政策转换三部曲。
  另一方面,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渗透出来的冷战思维,让安倍政权如获至宝。而美国为了一时利益需要的短视政策,也使得他们纵容安倍及其身边右翼势力突破一道道战后国际秩序的红线。
  牵制中国难如愿
  除了上述提及的问题,关于安倍此次访美,日本国内及部分国际舆论在报道中,使用对华“牵制”或“遏制”的字眼屡见不鲜。从意愿和实践看,两国对华政策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分。目前,安倍要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对日本的束缚,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选择靠渲染“中国威胁论”来制造舆论基础;奥巴马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拉日抑华成了政策选项。通过强化同盟关系来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在这方面美日可谓一拍即合。
  即便如此,尚不能说对华牵制或遏制已成为美日对华政策和美日同盟的主导因素和压倒性考虑。当今的亚太和世界,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中日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使得政策目标和选择不能是一种敌我分明的划线。美国对华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但又不得不同中国在许多领域搞合作;安倍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拿“中国威胁论”说事儿,但又不愿同中国完全撕破脸,还是要寻求同中方的接触。这是一种典型的对华两手政策。
  美国对日本是“利用加限制”的关系,有时日本会担心美国与中国搞绕过日本的“越顶外交”;日本表面上对美国“言听计从”,但借美国“卵翼”而坐大的想法一直存在,安倍修改和平宪法的企图中就有这样的考虑。
  长期以来,中美日的力量对比和互动关系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的格局演变。中美日三角关系中三边之长和力度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其中,中美关系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分量超越美日关系,对日关系在中国亚太和全球战略中的分量较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所下降,并将继续发展。对比来看,中美关系大大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具有越来越大的全球意义,中日关系则主要具有地区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战略竞争不会淹没务实合作,日本在中美之间渔利的空间不太大;美日同盟关系仍然基本牢固,美国对日本战略约束的大小主要看中美关系的态势,中国做不到要美国不顾对日同盟关系而完全占到中国一边;在中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美国把日本当做对华战略“棋子”并不能改变中国崛起的趋势和路径。
其他文献
虽然父亲和胡适对章士钊文章的评价很高,但钱钟书都是不以为然的,在他心目中,章文不过“差能尽俗,未入流品”而已。除此之外,在看了章士钊所著《柳文指要》后,钱钟书对其人品文德还有直截了当的指斥。  章士钊与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很早就有交情,在钱基博眼中,章士钊当时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在钱基博著的《现代文学史》中,他指出新文学三体:“新民体、逻辑文、白话文”,新民体的代表是康有为、梁启超,白话文的代表则为胡
期刊
一个人身上如此鲜明地融合着改良与革命、赞誉与非议、理论与实践、功臣与逆寇等争锋相对的矛盾,这是怎样谜一般的人物?  陈炯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被视为孙中山的叛徒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广为流传;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他似乎知之不多。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这位中国近现代史无法绕过的人留给世界的背影竟是那么的奇特,既清楚又模糊。  秀才?议员?革命党  1878年1月13日,广东海丰县一户陈姓绅商家庭新添了
期刊
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个离婚案件。女方提出离婚,男方是出租车司机,公婆对儿媳很满意。通过庭审及和原、被告谈话,我判断矛盾主要是男方是上夜班的,双方交流很少;男方压力比较大,说话方式简单粗暴。后来我找男方谈话,我对他说,我感觉你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就是你说话的语气和口吻,这是我作为一个陌生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你如果想和对方和好、幸福地过日子,这个毛病必须得改,还有不能让你的工作影响了家庭生活。虽然男方同意离婚,
期刊
日本人崇尚明治天皇的维新,赞赏昭和天皇的《人间宣言》,却不愿提及这祖孙两代天皇对中国长达70余年侵略战争的责任。  与战争密不可分的天皇家族  7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祸起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殃及中国亿万无辜百姓。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一系列野蛮的侵略和惨无人道的杀戮,都与昭和天皇密切相关,无不出自他的暗示、默许、批准、决定甚至诏令。  再往
期刊
即使多年的资深烟民,其对待烟草的态度也像18世纪末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描述的那样:“一支,还行;两支,更好;三支,郁闷;四支,讨厌;五支,耍赖。”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抽到香烟,最应该感谢的是哥伦布。从欧洲人第一次踏上美洲始,烟草便随着欧洲人的脚步遍及全球。印第安人是最早的烟民,哥伦布从美洲回到欧洲后,“能从嘴里吐出烟雾”的印第安人形象便在欧洲人中传播。  印第安人是最早的烟民  从好奇到尝试
期刊
自信 要相信自己性机能是正常的、强壮的,是富有生殖能力的。在精神上立足于不败之地,这对中年人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注意外表的年轻化 老年人追求年轻的情绪,会使机体也随之年轻;相反,害怕衰老,常自叹“老矣”,在精神上做了衰老的俘虏,则很快会跌入老人的境地。  经常运动 慢跑或步行,着重锻炼下半身。性机能兴衰的“关键”在腰、足。  饮食营养 适当多吃些海味类食物,因海味含“锌”多,对于增强性欲是有益的
期刊
对先进劳模的表彰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对他们的记忆也从黑白换成了彩色。  淘粪工人时传祥、石油“铁人”王进喜、售货“一抓准”的张秉贵……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劳模绝大多数是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体力劳动者,评选与劳动竞赛和计划生产相伴,符合当时生产的需要。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都透着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局面,新成
期刊
日本人是最善于卧薪尝胆的。中国唐朝大军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卧薪尝胆一千年,甲午战争时把中国打败了。卧薪尝胆,对中国人是一个成语、一个比喻,但对日本人来说是实践。  近期,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李长声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他眼中的日本,我们不禁可以从这些日本文化中反观中国——  国民性就是国民的习惯和教养  在日本,人们一般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但在中国,就没有这个习惯。中国人到外国旅游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外打工的河南小伙王超杰遇工友落水,他和一东北小伙救人,工友得救,两人却不幸遇难。谁料,悲痛欲绝的王父又被告知:那名一起遇难的东北小伙是城市户口,所以施工方赔偿40多万元,而自己的儿子是农村户口,只能赔偿19万元。  同样是见义勇为,同样是因救人而死亡,但因为一个是城市户口,一个是农村户口,赔偿竟然相差一倍有余,“同命不同价”的议题借由一个典型案例,再次引发巨大的争议。  拉大
期刊
历史学家吕思勉总结说,“抗战夫人,不论在从前不许二嫡的时代,和现在不许重婚的时代,于法于情,都不能有十分圆满的解决的。这是夫妇制度本身的缺陷,无法可以改良”。  “抗战夫人”和“留守夫人”  “抗战夫人”和“留守夫人”的故事,其实张爱玲在战时就已经写在她的小说《等》中。  《等》描述了一群丈夫在重庆抗日的“留守夫人”,她们抱怨丈夫在陪都挣大钱,娶“抗战夫人”,而她们只能在沦陷区苦捱。  因为这篇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