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亟待修订的文献教材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云“无巧不成书”,而今学界易为“无错不成书”!激愤之情溢于言表。著书立说编教材者敢不慎欤?
  
  古典文献学概要(第二版)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笔者在大学为中文专业大四学生讲授文献学时,案头虽已有中年学者张三夕所赠《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等书,但鉴于课时无多和教科书定价两个因素,我选择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古典文献学概要(第二版)》(以下简称《概要》)为教材。令我失望的是:该书几乎每章都出现常识性的“初级错误”及“学术硬伤”。窃以为亟待修订,以免误人子弟。
  古人云:读书有三难——人名、地名、职官名。今就此书,易之为有三错:人名、书名、年号(年代)名。试论列如下:
  一、人名讹误
  《概要•绪论》有云:“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东土校全经。’”遍查各类工具书未见享祚不长的元代有位叫杨维恢的大诗人。心下疑为系杨维祯(一作桢)之讹,翻检《四部备要》所收《铁厓逸诗编注•卷七》,果得其诗。又意外发现该诗附有一段与文献学有密切关系的小注,特抄录之:
  
  《经书考》欧阳修《日本歌》曰:‘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通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按:今世经书往往有外国本,则书之独全于日本者,未可知也。
  
  《概要》类此说不清缘由的讹误还有史学名著《晚明史籍考》的作者谢国桢(多误作祯)被写做谢匡成。《绎史》编者马骕(音sù),讹作马绣,千里马变成绣花马了。此“绣”字,疑为异体字“繍”,复又因“繍骕”形近而致误。
  此类错误还有不少,如《概要》在论述《总集与别集》时有云:“谢眺有集、有逸集”,按:谢玄晖乃南朝齐著名诗人,既与沈约比肩为永明体代表作家,又与其前朝谢灵运齐名,合称“大小二谢”,两人都是中古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其名“朓(tiǎo)”(读上声),是一种天文现象。它与眺望之“眺(tiào)”(读去声)是形近、音近而义殊别的两个字。谢朓颇得后人李白、杜甫之推重——李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诗云:“谢朓每诗堪讽诵”,因而诗名益加远播。由于谢朓的大名在中国文学史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其名成为校勘时需要特别关注之字。
  在论述版本时云:“伊少稷能诵麻沙版本书厚一寸。”按:尹穑,字少稷,南宋绍兴年间枢密院编修。其与陆游交好,此段文字正引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故知“伊”为“尹”之误。
  为节省篇幅此类讹错列表如下:页码正误备注29董诰(誥)董浩全唐文49伍崇曜伍崇耀粤雅堂丛书58王晫王卓今世说71西周生辑著西周声辑著醒世姻缘传95余绍宋余绍宗书画书录解题137朱祐樘朱祐堂明孝宗之名157臧懋循藏懋循元曲选192宇文化及宇文化隋书197孙瑴孙谷古微书198余萧客余肖容古经解钩沉二、 书名讹误
  《概要》在论述文献体裁及版本时,几次提到南宋王明清所撰笔记《挥麈录》,可惜均将上鹿下主的“麈”字误写作“尘”了。麈是一种鹿类动物,其尾可制成“拂尘”,是古代名士们日常手持之物,而“尘”的繁体字为上鹿下土的“塵”字。这个错误就把挥动“拂尘”之举,变成了真正的“扬灰”了。有些报刊所载普及类文章多有此误,似可原谅;但学术性论著及高校教科书则绝不应该出现此等“初级错误”。
  又,《概要》多次提及清代学者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均讹作《墨子闲诂》。这是由于不懂古文字“間”有“间、闲、间(jiàn)”三解造成的。而“间(jiàn)诂”即是一种断句析义注解古书的方法。早在东汉时代,许慎即为《淮南子》撰写过《鸿烈间诂》。
  论述唐写本时写道:“《行索堂目睹书录》云:‘日本使官黎庶昌……’”实则,清人朱记荣所编分类书目名为《行素草堂目睹书录》。这样错,就将我行我素的清白,错成索贿的恶行了。另外,黎庶昌为清朝出使日本的官员,而不是什么日本使官。
  为节减篇幅亦列表如下:
  此外还有人名、书名全错的情况。《概要》所载:“楼钓石《金石书志》”,实则应为: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可能是将“钧”误作“钓”,而“石庐”之“石”串入人名了。另有类书《子史精华》,《概要》著录“清吴士玉等奉敕编”。而《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则作“清张廷玉等编”。《河南省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第三册子部》著录为“吴襄等奉敕编”。还有著录为“爱新觉罗•允禄等奉敕编”的。同一种类书,编者被著录得如此岐说纷丛,只好去查检《四库全书总目》“圣祖仁皇帝敕修,雍正五年世宗宪皇帝颁行”一语,仍不得要领。最后我参考光绪十二年(《概要》误作十年)仲秋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才得以明了。原来允禄、允礼为武英殿监修,吴士玉为武英殿总裁,张廷玉为南书房校对,实际纂修者为吴襄等人。按古籍著录体例应写作:允禄等修,吴襄等纂。
  页码正误备注56词品诗品杨慎69唐两京城坊考唐两京域坊考徐松95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提要通俗小说史孙楷第140丛书书目续编初集丛书书目编初集新编丛书书目丛书目录拾遗丛书书目拾遗同上195晋元明纪元明纪邓粲198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201薛史《薛史》薛居正《旧五代史》
  三、 年代、年号讹误
  《概要》载,“传世最古的唐代印刷品是太和二年(828年)……”据钱大昕考正及出土文献证明,唐文宗年号应为大和。
  《概要》载:“现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年)与中和二年(822年)两种唐历……”考:中和二年为僖宗年号,二年为882年。而822年为唐穆宗长庆二年。此前已叙及此事,知确为中和二年,所以822年错误,应改为882年。
  《概要》称:“皇明正德已卯眘独斋刊行”,按干支纪年中只有乙卯年和己卯年并无已卯。正德十三年应为己卯年。
  《概要》在论述史讳时说:“雍正、乾隆两朝最为严厉,嘉靖道光以后……”这是一般书籍报刊上常见的错误。但学术界都很注意明嘉靖与清嘉庆的区别。不应该出现此类错误。
  更让人不解的是,《概要》在论及从文体上辨伪时,竟写道:“李白生于中唐,却能作《菩萨蛮》、《忆秦娥》那样工整的双调词,岂不怪哉?”真是怪哉!李白是盛唐大诗人(又为盛唐“三绝”之一,另二绝为张旭之书,裴旻之剑),这可是连中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怎么竟迟至中唐才出生?
  此外,因不辨异体字而讹误的还有“彊(强)弱”误作“疆弱”,“亡鈇(斧)”误作“亡铁”。还有鲁鱼亥豕的手民之误,如“誊录”误为“誉录”,“葱茏”误为“葱笼”等等,均为校对不严谨而致。於戏!俗语云“无巧不成书”,而今学界易为“无错不成书”!激愤之情溢于言表。著书立说编教材者敢不慎欤?评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升达学院
其他文献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优势、弱点、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河南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足,发挥现有优势,把握机
美国亚裔正在崛起,已成为支撑美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华裔的崛起扮演了亚裔崛起的主要角色;美国社会对于亚裔的崛起持有惊、赞、哀三种态度;目前的美国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亚裔
诗的语言是一种更为有秩序的明晰的属于男性的语言,而词则是比较混乱和破碎的一种属于女性的语言。词体这一文类具有“双性”之美。    叶嘉莹谈词,叶嘉莹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词文献研究,任德魁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词,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按其作者的性别身份自然可分为男性之作与女性之作。 但当一首男性词作被后人误为女性作品加以解读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值得反思。  任德魁的《词
社会控制体系就像一个“差序格局”:最外层是政治和法律体制,往里一层是道德、风俗及礼仪等矫正机构,再往里一层则是职业系统,最里边一层是初级群体和私人生活圈子,而个人处于社会控制体系的中心。□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真正意义就是追求自由,他的一生就是“越狱”人生。人们应对社会控制的具体措施或逃生隧道主要有变革、超然和利用三种方式。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彼得·伯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
观摩过很多现场教学,教者精心预设,及时抓住课堂生成,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学智慧总是让我获得许多启发。纵观我们的课堂,经常看到两种教学失衡的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
□近阅本刊本年第1期载《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的几本书》一文,作者散木对毛泽东所荐的两本西方著作究指何书,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对其有赞同,也有质疑。    1967年1月,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之前,曾与毛泽东见过最后一面,毛泽东在谈话中要刘少奇“好好学习”,并推荐他读几本书,其中有两本外国书是西方哲学的著作,一是“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是“狄德罗的《机械人》”。刘少奇当时曾要身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