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继电保护专业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m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阐述了电力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就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继电保护专业教学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实际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高职院校;继电保护;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张占安(1975-),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随着电力系统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院校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来隶属于电力公司的电力学校从系统内剥离到教育系统,而有些学校如电力职大和电力职业学院则留在系统内部,怎样为电力系统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各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而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也在经受着巨大的冲击。虽然行政上隶属于电力公司,具有一定的行业优势,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却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电力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的继电保护专业教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怎样面对和迎接这些挑战,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把电力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电力行业的新技术人才培养摇篮,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如何理性地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在学校发展思路上具有前瞻性,这是目前每一所电力职业技术学校所共同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一、继电保护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问题
  随着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大专学历的电力高职院校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首先,社会上对高学历的追逐,使本科教育十分普及,专科学历相对处于劣势,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直接就把专科毕业的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而电力高职教学的定位是培养现场的检修、运行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型人才,而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使得高职学生的优势不在。另外,本科院校的扩招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难以保证,使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很难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提高,以适应新的更高的教学内容。比如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外语水平普遍不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而对于现在的电力系统,尤其是继电保护专业来说,不懂外语和不会计算机是很难胜任本专业工作的。
  2.教学内容问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使用上的问题。偏重理论的教材大多是以前本科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理论推导复杂,高职学生接受起来很吃力。另外教材中的实例过于陈旧,现在的现场早已不用,加上许多新教师没有从事过现场工作,他们也不知道具体装置的工作情况,教学效果很不好。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教材则过多引用现场各种装置的说明书,理论讲述只言片语,逻辑凌乱,有些甚至是错误百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缺少理论深度合适,举例新颖的适合高职教育的好教材。
  (2)实训课程使用的图纸和设备很难与现场同步,尤其是现场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更新的速度很快,各个厂家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学校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现在的光纤通讯、PMU等先进设备很多教师都没见过。
  (3)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以现场应用为主,理论够用就可以。但现在的继电保护已经成为数字化变电站中的一部分,与智能电网融为一体。这样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电力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通讯、远动、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等许多专业的知识,教学难度很大。
  (4)中国加入WTO之后,电力系统与国际合作日渐增多,许多新建的电厂、变电站运行着大量的国外设备,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具备很好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的翻译、阅读、听说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例如我院已有几届毕业生到国外参加电厂的建设工作,甚至来校招聘的核电站对学生的外语要求是英语过6级。在进口设备面前,外语已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而是必须的和基本的能力。
  (5)现场的保护早已实现微机化,先进的数字化变电站已实现网络化,他们要求员工对计算机的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而是有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继电保护调试手段,要求必须得掌握仿真软件的应用,甚至对计算机编程和高级语言的掌握也提出要求。
  二、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1.电力职业教育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培训。美、法、英、德等国家经济的强力发展源自职业教育培训的大力发展,欧洲的瑞士、卢森堡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重视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电力高等教育却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本科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往往忽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造成本科学生动手能力严重不足,不能适应电力系统现场的应用要求。而这正是高等职业学院的特长,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连接。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了解电力系统现场的现状,纠正用人单位只重文凭而忽视能力的观念,在就业端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让用人单位满意我们培养的学生,反过来通过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更加切合现场实际的需要,形成培养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走下去,并且越办越好,否则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是难以为继的局面。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寻找我国的电力职业教育的出路。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的发展变化
  一个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它存在的大背景。我国提出要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2]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来是与其它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继电保护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要不断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将来的继电保护将成为数字化变电站和综合自动化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随着光纤通信和PMU的普及应用,WAMS将是保护发展的方向,即将来的继电保护将向着智能化、网络化、广域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继电保护专业的教学肯定还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并且应该适当的超前。而基于WAMS的继电保护或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中发挥作用,使我们在诸多领域面临挑战。将来的继电保护将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前沿领域的广泛应用。最直接的就是通讯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知识的大量应用,同时对更加基础的学科知识,如数学、数字电子、网络知识的大量应用将极为普遍。
  3.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挑战,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育的工作者需要做许多的努力,谁在应对改革变化时走在了前头,将赢得今后的主动。否则将被飞速发展的技术进步落在后面。
  (1)不断充实改革教学内容。随着现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不断更新换代,理论课应用的教材基本上都落后于现场实际的应用,原来的够用的理论知识变得不再够用,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理论内容和知识,而不能怕麻烦。因为如果不增加这些理论内容,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无法满足现场实际应用的要求。如果从理论上就没跟上,那么在动手能力和实践环节上肯定也是达不到实际要求的。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是只会干以前有的和现在有的保护装置,而且还要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以后的技术更先进的设备。即完全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发展和变化,这就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随着微机保护的普及,现场要求的继电保护的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因为继电保护已经实现微机化,保护装置的安装调试、保护的投退、定值的整定和修改、动作报告和故障数据的处理都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上都要做到熟练应用。既然计算机包括软件和硬件,那就要求对硬件的数字电路还有软件的框图和动作流程,中断、返回都要求熟练掌握。而这些内容在以前被认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但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懂继电保护原理是干不了继电保护专业工作的,所以就要求我们继电保护专业的学生去掌握这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另外现在的保护很多已实现了网络化,甚至有的是基于WEB平台开发的界面,所以有时候还要求懂计算机高级语言,这就给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外电力专业英语也是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因为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保护设备进入我国的电力系统,我国也经常到国外参与电力系统的建设,所以能看懂英文说明书和与外国技术人员进行语言交流也是基本的技能要求之一。设想如果连说明书和保护装置的界面操作系统的文字都不认识的话,那就根本提不上能胜任岗位工作了。
  另外在现场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技术改造等情况,这就要求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设计修改图纸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AUTOCAD等实际应用课程。当现场的技术条件变更或系统出现特殊的运行方式时,要求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必须马上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理。比如重新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定值修改,校验各种方式下的灵敏度等,这些又要求掌握一定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MATLAB等知识。
  总之我们要根据现场实际应用的需求不断补充教学内容,做到现场用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尽量与现场保持同步。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上去了,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广大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掌握现场的先进技术动态,千万不能有啃老本的想法。因为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先进的知识和理论伴随着先进的媒体和网络,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着。从事继电保护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要做好长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技能的准备。如果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能提高的话,是不可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和竞争的时代,各个科研院所和设备制造厂家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只有在技术上领先才能占领市场。而从事继电保护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培养需要平时坚持不断的学习,时刻保证敏锐的头脑和洞察力。
  (3)构建校企联合的平台。学校应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深入电厂、电业局等电力企业和电力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电力系统改革的动态和市场的脉搏。加强与电力企业的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如邀请电力企业资深专家作为客座教授,选派教师深入电力企业学习锻炼等等。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综合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加大资金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3]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向才会紧跟实际需要,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会有的放矢,紧跟改革的时代步伐。
  电力教学应和电力企业生产实际和电力设备生产厂家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坚持贯彻为电力工业服务和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抓住学生就业的大方向。通过构建校企联合的平台,使学校能够从电力工业的实际出发,了解用人单位的新要求和特点,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正确把握就业方向,实现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连接,赢得市场机制下就业的主动。
  (4)特色取胜战略。学校要有特色才能提高办学的效率,形成办学活力,进而使学校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如果学校的办学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害怕创新而失败,墨守成规,那么就永远没有新的突破,也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许多开设有电力系统专业的高校在专业改革后取消了继电保护专业,只保留电力系统或电气工程这一大方向专业。而我院则坚持把继电保护专业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特色。电力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以电力教育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形成自己的学科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突出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今后的发展中,以特色取胜的战略仍要进一步强化。[4]
  三、结论
  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就会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抓住电力体制改革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牢牢把握为电力事业培养人才的理念,培养出适合电力系统和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电力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李志丽.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再创职业教育辉煌[J].重庆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许晓慧.智能电网导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贺延海.略谈电力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
  [4]吴慧芳,郭庆琳.电力高等学校教育发展战略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有了爱,苦难就不只是苦难,还相伴着欢乐,甚至反转为幸运—— “爸爸妈妈,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是多么想和你们在一起啊!然而,我们还有学业。待我们练就本领后,一定会
目的:研究参芪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中一片小小的绿洲上,有一位辛勤的耕耘者。20年来,他情系沙乡黄土地,甘为乡财献青春,执着地追求,默默地奉献。他,就是民勤县东坝镇财税所所长邱琚玉
本文针对黄土沟谷地区桥梁下部结构病害进行研究,对桥梁桩基被冲刷前和冲刷后的各种病害及其成因深入分析,并对针对性的防护对策进行研究,对工程实际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I
油品名称1996年8月1996年9月新加坡东京}中东湾新加坡东京中东湾石脑油(美元/吨)181.29193.06174.05191.75203.14184.43汽油(美元/桶)211.5122.73航空煤油(美元/桶)27.5931.5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是否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到一个单位的长远发展。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管理艺术。近几年,我院的
十六大报告中,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要求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对服务的期望值
介绍了由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带筋管冷轧机的主要结构及特点。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d strip mill with tube de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参保人群的服务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下工夫,制定有利于参保病人就诊治疗的管理制度,认真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转诊制度,切实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