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桥梁角色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学 桥梁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做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自己的桥梁角色: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有责任自觉地为学生架起一座良好的桥梁作用呢?
  一、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
  (一)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
  (三)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他们感受,创造这些美。
  二、打开学生视野,加强课外阅读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局限性。阅读活动应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就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放生活大书橱”,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就能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的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
  (一)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好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要从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
  (二)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四、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总之,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桥梁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大充实了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更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
摘要: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实施学案导学,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有效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效性 有效性的措施 实施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深入展开,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新课
“人格”是指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性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体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人格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一种职业都要
毕宝祥,1960年生于南京。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画展多次。出版有《山 Bi Bao Xian
摘要:中学美术教学要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教师在教学生临摹作画时要强调认真观察,不能只局限于成功作品的表面。教学中,应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教师应具备高超的绘画才能,要科学地把握时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领悟技能技巧并有创新精神。这样,就能培养多方面作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表现方法,逐步地由临摹进入创作。  关键词:美术 教学 临摹
研究目的编制一份适用于医院、养老机构及社区的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全面、有效地评估老年人基本健康功能提供可靠工具,从而衔接医院、社区、养老机构老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惰绪和学习惰感,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
本文从以下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绪论   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60%~80%,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继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容酶原激活物(r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心理因素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古代伟大的
摘要: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中,第三条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