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失衡模式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肠道菌群失衡模式及功能变化,寻找两种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关键变化特征。

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患者,纳入T2DM人群30例、DKD人群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粪便及血清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标本16S rDNA-v4区测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静脉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1.9.1)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使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LEfSe比较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肠菌标志物。随机森林法建立诊断模型。PICRUSt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特征。

结果

T2DM和DK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对照组明显不同(P<0.05)。T2DM和DKD患者肠道有较多一致的变化信号,如具有产短链脂肪酸能力的毛螺旋菌属、柔嫩梭菌属、罗斯菌属和粪球菌属显著下降(P<0.05),但两者间也存在疾病特异性的菌群失衡模式,T2DM患者拟杆菌属显著增多,DKD患者乳杆菌属、史雷克菌属、厌氧棒状菌属、嗜血杆菌和肠球菌属显著增多。功能预测也证实,T2DM和DKD患者肠道有较多一致功能变化。T2DM和DKD血清炎症指标与菌的关联性分析提示T2DM和DKD患者肠道有益菌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血清炎症指标上升的原因。

结论

T2DM和DKD患者肠道菌群存在一致的变化,均为产丁酸菌减少,但两者之间也有疾病特异性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通过肠道菌群评估T2DM患者肾病发生风险提供了数据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健康成人查体血清,寻找其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蛋白多肽峰作为鉴别标志峰并建立相关诊断模型,以辅助诊断骨关节结核。方法临床型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12月临床已确诊骨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入院首日治疗前的相应血清标本并同时收集健康成人查体相应血清标本作为对照。利用MALDI-TOF MS进行质谱检测后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血清多肽指纹图谱数据分析,筛选差
类固醇激素的水平能够反映体内的内分泌功能,为内分泌疾病的诊疗提供精准的信息。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具有高特异、高灵敏度的特点,更优于传统免疫学方法,成为临床类固醇激素检测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围绕临床需求,规范地应用这项技术,推动其良性发展。
目的探讨分离胶促凝管离心富集法和差速离心富集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简称MS)直接检测中段尿样本中病原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样本2 150份,其中男性934例,女性1 216例,年龄(72.0±17.5)岁。通过镜检定量后对细菌计数≥105cfu/ml的中段尿样本分别采用两种预处理方法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同源性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全军细菌耐药监测网上海长海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57株,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36株;纳入标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当中任一药物耐药菌株并鉴定质谱蛋白峰数大于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易损斑块的破裂更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残疾与死亡的重要原因。寻找到可靠的用于诊断、治疗和判断AS发展的血清标志物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总结一些新发现的,可以通过调控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来控制AS发生发展的microRNAs(miRNAs),及其作用的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抗AS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为寻找到可以评估AS发生及判断斑块稳定性的血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rs6682925T/C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易感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ACS患者为疾病组,其中男性109例,女性71例,年龄(59.95±9.29)岁;9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58.39±9.43)岁。采用
维生素分为脂溶系列包括ADEK和水溶系列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目前只有对维生素D、B6、B9及B12开发了传统的免疫学的检测方法,但免疫法无法区分亚型比如维生素D2及D3以及在婴儿中含量较高的Epi同分异构体,因此免疫学方法检测经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质谱技术以其快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成为生物样本内小分子分析的金标准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及诊断,也为减少样品采集量及一次进样同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是利用母体血液中游离的胎儿DNA对胎儿进行相关疾病筛选的新型临床检测方法,与传统的产前孕检和疾病诊断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无创、便利、准确等优点。自1997年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胎儿DNA以来,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前筛查胎儿出生缺陷等相关医学研究中。本文就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进行阐述。
遗传代谢疾病又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遗传代谢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串联质谱技术(MS/MS)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该技术不但扩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谱,同时提高了筛查效率及筛查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下的多道睡眠监测(PSG)睡眠结构及呼吸事件与自然睡眠下PSG各项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的4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和3例单纯打鼾患者,同期进行PSG监测,比较与自然睡眠状态下PSG呼吸事件、睡眠结构的各项参数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美托咪定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