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如何把教学目标的落实分段实施、在实际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适当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拓展探究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在探究活动中注重交流、评价的互动空间,完善探究活动的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关键词: 科学探究;分段实施;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所谓科学探究(可简称为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
  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可以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科学探究,它将是新时代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仅仅教学生掌握知识很显然已经不够,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终生的探究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手脑并用,把学生的兴趣(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能力(动作领域)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在探究的课堂中享受工作的快乐。那么怎样发挥探究试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想法做法,来谈谈几个问题。
  一、把握科学探究程序,将教学目标的落实分段实施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究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这个思维的过程是模拟科学工作者进行科研的思维程序来进行的。这种思维程序也就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程序步骤。这种思维程序有如下的各个要素组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一思维程序对教师来讲是进行探究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参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创造活动的重要参考步骤,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课题的选择以及活动的范围、层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课题应该从小到大,活动要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从低到高,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整个探究活动中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同阶段的探究实验,有不同的达成目标。如在八年级物理中,可安排了不同达成目标的探究实验逐一展开。在八年级(上),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定性的,例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这几个探究都是一两步就能解决的。学期过半后,学生的探究能力已初步具备,此后的几个探究逐渐复杂。到九年级(上)关于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的探究已经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动了。同时要对初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有总体的把握,将三维目标的达成渗透到各个探究实验之中,最后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飞跃。
  二、在实际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有了明确的问题,才能明确探究的目标和任务。
  因此在探究时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后发现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探究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敢于提问。具体的操作步骤: 设置问题情景任务→分析归纳情境体现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电路连接方式的探究实验”,在未讲电路时,开始就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每组3-4人,分给每组3-4个电键开关,三盏小灯珠及灯座,电池组,若干导线,只提1个实验要求,就是让三盏灯亮起来,另外每个小组都要就实验提出1个以上表述正确的问题,各组提的问题不得重复。学生提出问题后就记在黑板上,比赛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 最后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把问题解决。
  有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则问,小疑则少问,大疑则多问。所以在探究实验中,要让学生多多质疑,达到提高探究的效率的目的。
  三、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索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究,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体验,从整体上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可把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科学探究。比如对于初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可先让学生自己先对光的反射的特点提出假设,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和表格,并选择学生手边的器材,一边实验一边探究,再从中发现光的反射规律。又如对于初三“怎样使用电流表”的实验探究,在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把探究的程序性知识推到前台。
  四、注重交流、评价的互动空间,完善探究活动的激励机制
  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得出实验的结论不意味着科学探究的完成。对结果的评估、科学解释、对实验的反思必不可少。创造心理学信息催化理论认为: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我们两个人将各占有两个思想,这是扩散性。信息扩散思想交换的结果,不只是各自占有几种思想,还可以通过组合改造已有的思想而产生新的思想,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发一些有价值的观念,这就导致创造。所以我想在此提示各位同仁,对这个环节千万不能忽视。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完成以后,选择固定物与光屏不动的同学,在实验中走了不少的弯路,遇到了不同的困惑,在实验时,有的始终找不到像。通过小组间的互评、交流,最后其他同学提示能不能把物与屏的距离加大时,才终于有了发现。交流与评估在这里对他们以及其他的同学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评估与交流可以是自我反思、小组互评、组内互评、师生互评。
  五、在课外活动中,拓展探究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理念之一。由于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供或指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 “研究开水瓶的保温问题”,“调查学校电能消耗情况,并对节约用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研究拔河取胜的诀窍中那些与物理有关”,“研究电冰箱内外温度差和所耗电能的关系”,“温室效应”,“调查居住地的燃料使用情况,并对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发明,小自作”等。
  还可根据课题进行课外阅读,网上查询,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进行课外探究的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可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和活动的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因此,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究,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探究性实验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条件是有限的,教师不得不把一些探究性实验改为演示探究实验或者用课件代替,甚至不做,只用口述,这样一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科学探究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因有些教学的深度难以把握,有“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感觉。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就要认真体会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有重视探究实验、重视科学探究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掌握终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廖伯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八、九年教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版,2005.
其他文献
赛音吉雅,男,蒙古族,中共党员。
2010年8月中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弘扬草
领导干部的距离观.是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派生出来的,既有一定的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原则性,又有一定的伦理性、理念性、理论性。树立正确的“距离观”.应从四个方面抓
摘 要: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难免有部分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如何帮他们提高物理学习成绩,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更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健词:物理教学;转化;后进生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肩负起培养学生品行和传授知识的双重担子,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难免会出现后进生,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恒心和耐心,就一定可以帮助后进生脱离后进生队列。  首先,我们来看
把自己家里的书带过来,在书屋中取走另一本书去读,一本好书可以在不同的读者手中“漂流”下去。近日,这种循环“漂流”的书屋在武汉市武昌区楚河汉街文华书城正式挂牌,武昌“读书
随着国际版权的双向化,无论是版权引进还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版权洽谈工作对版权从业者的专业水准、逻辑和沟通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如
期刊
我迟迟没有写下这些总结回顾的文字,皆因为怯于面对这套并不丰盈的“文存”.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那恍在眼前却又分明逝去的日子,就在这一字一句的接力中,化为了昨日的晨露.
期刊
摘 要:教育系统信息网络的安全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现有的校园网络实际需求情况建立一道有效的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防线是必须的。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系统;服务器;Internet;网络    1 引言    伴随着各种网上教育系统和办公系统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工作的方便和效果,但随之而来的黑客、木马、病毒猖獗入侵,也给许多学校工作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教育系统信息网络的安全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
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必然性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所涵盖的意义是:草原文化从传统文化转型为现代文化。讨论草原文化是否需要实现文化转型,首先要搞清楚文化转型的内涵。具有代表
一、“探究性学习”背景下的教与学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它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因为是学习,所以它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创造那样的探究,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未知的知识;同时探究性学习,又不同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关注的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另外探究性学习还是一种学习的手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