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写作技法“伏笔”“铺垫”“悬念”三朵花

来源 :中国当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常提及“伏笔”、“铺垫”、“悬念”三个概念并简析们它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做了大量的题,听了多位老师的课,总觉得学生的回答是凭猜。老师的讲授也不够清楚具体,所以是越教越懵,学生如坠云雾之中,现就写作技法上的这三朵花,从概念上表达作用上作一个简单的辨析,目的便于今后的教学。
  “伏笔”、“铺垫”、“悬念”均属于写作技法的范畴,属于写作中有意而为的方法技巧,但三者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1伏笔
  指文章前文为后文埋下的线索,是前文对后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也就是隐伏着的看是无意实则有意为后文设置的潜伏着的一笔。常在前文用一关键词句作暗示或者提示,随着行文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后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中写到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买了酒喝了酒,在别人的耻笑声中是“用手慢慢走去”的凄惨情景,景中的“用手慢慢走去”这一语句,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是为后文的推测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一结果的出现而设置的一个伏笔。读完文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用手走去的孔乙己是必死无疑的。这一结果的得出来源于前文的“用手慢慢走去”的提示。
  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第二部分反复渲染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地位变化,由开初的“坏蛋”“流氓”递增为“福星”“唯一的希望”,这一漫画式的夸张几笔,就是为下文于勒跌入社会“底舱”再变为“恐怖”,受到“诅咒”这一结果的出现埋下伏笔。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夸赞越高越美,就预示着于勒受到的诅咒越深,命运更悲惨;菲利普夫妇视财如命,金钱至上,六亲不认的丑恶嘴脸愈暴露无余。
  经以上分析我们看可以看出伏笔的使用能使全文变得含蓄,结构严密、紧凑、也能使下文内容不显得突兀。但值得注意的是伏笔的使用应前后伏应,做到有“伏”有“应”另外,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要做到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2铺垫
  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也就是铺设垫好基础,好比建座塔盖栋楼而事先打下的基础准备。基础打好打牢,楼塔才能建高建稳固。写作技法中的铺垫可指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它不像伏笔那样暗示着某一与之对应的结果出现在后文,仅为主要写作对象的出现作一个铺垫作用。
  如《孔乙己》一文的第一部分交代描写的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就是为下文主人公的出现及性格命运的揭示作了一个铺设衬垫。可想在那样没有同情心,没有友爱的社会环境下,不会营生的孔乙己只能在世人们的讥笑取乐声中消失蒸发,根本没有生存之地。导致世人如此麻木冷漠,不具有同情友爱之心,其根源就是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
  又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文,用了很多段落描写交代梨花妹妹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小茅屋的主人梨花的出现而铺设的。如果没有前面的铺设描写交代,读者就很难领悟到文中的梨花不仅指梨花其人,而且指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这一文旨。
  3悬念
  通俗说来就是悬在心中的念想。即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是吸引人们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悬念的设置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激起人们的兴趣和急于了解结果的欲望。
  来看大家熟悉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的开头一段叙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的“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开篇扣题又设置悬念-为什么最不能忘记,这个背影有什么非同寻常的意义呢?于是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去探寻这一背影的意义。还有《核舟记》一课开篇一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人到底奇巧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高超的雕刻技巧手法呢?这些念想一下就会涌上读者心头,还是抓紧读完下文吧!
  类似的还有《口技》一文的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等句例。当然悬念的设置并不是一概放于文首,那些险象环生,池水兴波的好文章就得力于文中悬念的设置。
  通俗说来“伏笔”、“铺垫”、“悬念”是写作技法园中的三朵花,教学中不仅要认识它们,更重要的是写作教学中会使用它们,让这三朵花开得更普遍、更鲜艳、更芳香四溢。
其他文献
掐指一算,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十二个年头,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三十年了。在飞逝过去的日子里,面对一个个聪明机灵,思想行动灵动的生命个体,我的班主任工作永远是鲜活的, 我可以坦然地对所有人说:我是快乐而充实的!  1一个踔厉前行的理想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三十多年来,我坚守着教育的梦想,将执著追求与脚踏实地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曾几何时,我不是没有想过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当清晨走进校园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价值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那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呢?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双丰收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造思维;教学理念;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
期刊
有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40分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课堂问题即使懂得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就像上课时没有这些人一样;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这表明了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基本生存技能以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着手,认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贯穿一些智慧的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服务意识的教育以及感恩的教育,从而希望能使当今的语文教育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更能有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贯穿;新内容  语文不仅仅是交流工具
期刊
【摘要】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开辟新天地,也是对学生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信息技术;整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期刊
大家都知道: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期刊
近年来,农村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把农村教育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或许,只有教育改革的主体——农村一线教师才最了解改革进程中的实际状况。  1农村教育环境及教育现状分析  1.1农村学校教育目标错位。在农村,升学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升学是农村基础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学生厌学、辍学;教师职业倦怠;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无效性、低效性而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本文分析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氛围;教学情境;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期刊
在近几年的英语一线教学中,我深深感到英语教学的艰辛。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尤其是英语教学,脱离课堂学生就失去了语言环境,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想做到这些,就必修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老师、家长、还有学生共
期刊
1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教育教学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