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校园是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主要阵地。集交互性、及时性、个性化、社群化等特点为一身的社交媒体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也反映和带动了社会大环境下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反过来,社交媒体本身的即时共享性及海量信息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塑造着大学校园文化。本文列举了社交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方式,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探讨社交媒体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校园文化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社交媒体也叫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共享信息、分享经验和观点,也可以上传视频、图片共享多媒体资源。
各个社交媒体的发展都经历了在大学校园风靡的阶段,从2005年开通空间的腾讯QQ,到2009年诞生的人人网社交网站、新浪微博再到2011年腾讯推出的移动端社交APP—微信,大学校园在吸纳社交媒体进入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吸纳了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冲击,接受者社交媒体对校园物质、精神文化的塑造。有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有90%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配合教学,20%的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而在国内,虽然少了教师鼓励这一环节,社交媒体在大学校园的风行势头一直有增无减。
二、微博、微信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方式
1、拓展并强化校园关系网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的社交方式,人们的社交关系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通过社交媒体结交朋友更为简单和便利。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一张松散的关系网络,彼此之间处于弱关系状态,在社会学中,弱关系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和频繁交流的强关系相对应。
社交媒体上便利的互动则使得大学校园这个范围中的弱关系得到强化更为容易。社交媒体可以在保证校园每个个体之间弱关系持续性的同时,为两个意图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个体提供了桥梁。例如微博中,通过好友推荐或者自行查找或通过向与其目标对象更为熟悉的同学打听其微博账号,很容易就能找到同在一个校园中的老师或同学。通过关注其微博的方式即可了解对方的生活动向,同时,也可以向对方发私信或评论其微博,获得注意和进一步的沟通,频繁的互动将逐渐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
2、生活细节娱乐化展示
除了便利的互动性,社交媒体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为个性化的展示提供平台,而社交媒体本身的发展使其应用和功能更为丰富和完善,其用户习惯于娱乐化展示成为常态。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朋友圈的内容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图片分享在校园中的发现更容易引起同校人注意和共鸣。
3、学习过程信息共享与交流
学习是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社交媒体上从来不乏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学习资源共享,此外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与学习有关的话题。
以腾讯QQ为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小组作业或者其他的学术活动组要组队,那么在腾讯QQ上建立讨论组随时上传文件和随时随地的讨论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这为行动自主性强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交流且不占用私人时间的平台,因此社交媒体逐渐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位置。
4、扩大校园活动集群效应
在扩大校园活动集群效应方面,社交媒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为校园活动的宣传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平台,校园活动的发起和宣传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群、社交网站等多种渠道大规模发布宣传海报和活动事宜,不再局限于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海报;二是校园活动一旦吸引了某个个体参与,通过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受这个个体影响下的其他人自然也会关注该校园活动,进而对活动产生兴趣。
三、社交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1、社交媒体对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影响
物质文化是指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为主的那部分产物,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校园设施的建设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校园中一员的个体,对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关注并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应尽的责任,而学校的管理者健全社交媒体渠道,畅通校园内部沟通成为时下流行的做法。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行政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开通账号倾听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较为理想的状态是,通过社交媒体上与学校管理者或者行政人员进行平等和自由的沟通,学校和老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到了社交媒体层面,大学校園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再局限于校园道路、建筑的布局、校园雕塑牌匾的传统的硬件设施,而是拓展到将互联网上的虚拟的社交媒体,校园社交媒体的建设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交媒体对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
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具有自由、创新和开放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出现无疑强化了这些特点,使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精髓更易于传播和掌握。
首先,社交媒体促进了个体之间交流渠道的畅通,频繁联系的强关系加深了校园内成员的思想交流;其次,社交媒体也成了校园内部思想汇聚的平台,管理者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倾听师生的建议,更客观地看待学校建设的不足;再次,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老师的学术动向和思想精华,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探讨学术问题;最后,通过社交媒体,及时了解校园内的各个事件或者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也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中,并进一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社交媒体的发展对校园精神文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过分依赖社交媒体进行交流,个体意识增强、团队意识淡化,只通过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交流,而在实际生活中逐渐脱离群体;受到社交媒体娱乐性的影响,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收到影响,部分大学生心智还未成熟,自控力不足,对娱乐化的事物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应恰当利用社交媒体优势,尽量采取措施削弱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社交媒体翻转美国校园》,光明网-《光明日报》,http://edu.gmw.cn/2013-03/30/content_7163126.htm
[2]文昊《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关系发展取向——“强”“弱”关系的选择》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校园文化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社交媒体也叫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共享信息、分享经验和观点,也可以上传视频、图片共享多媒体资源。
各个社交媒体的发展都经历了在大学校园风靡的阶段,从2005年开通空间的腾讯QQ,到2009年诞生的人人网社交网站、新浪微博再到2011年腾讯推出的移动端社交APP—微信,大学校园在吸纳社交媒体进入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吸纳了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冲击,接受者社交媒体对校园物质、精神文化的塑造。有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有90%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配合教学,20%的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而在国内,虽然少了教师鼓励这一环节,社交媒体在大学校园的风行势头一直有增无减。
二、微博、微信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方式
1、拓展并强化校园关系网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的社交方式,人们的社交关系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通过社交媒体结交朋友更为简单和便利。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一张松散的关系网络,彼此之间处于弱关系状态,在社会学中,弱关系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和频繁交流的强关系相对应。
社交媒体上便利的互动则使得大学校园这个范围中的弱关系得到强化更为容易。社交媒体可以在保证校园每个个体之间弱关系持续性的同时,为两个意图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个体提供了桥梁。例如微博中,通过好友推荐或者自行查找或通过向与其目标对象更为熟悉的同学打听其微博账号,很容易就能找到同在一个校园中的老师或同学。通过关注其微博的方式即可了解对方的生活动向,同时,也可以向对方发私信或评论其微博,获得注意和进一步的沟通,频繁的互动将逐渐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
2、生活细节娱乐化展示
除了便利的互动性,社交媒体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为个性化的展示提供平台,而社交媒体本身的发展使其应用和功能更为丰富和完善,其用户习惯于娱乐化展示成为常态。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朋友圈的内容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图片分享在校园中的发现更容易引起同校人注意和共鸣。
3、学习过程信息共享与交流
学习是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社交媒体上从来不乏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学习资源共享,此外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与学习有关的话题。
以腾讯QQ为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小组作业或者其他的学术活动组要组队,那么在腾讯QQ上建立讨论组随时上传文件和随时随地的讨论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这为行动自主性强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交流且不占用私人时间的平台,因此社交媒体逐渐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位置。
4、扩大校园活动集群效应
在扩大校园活动集群效应方面,社交媒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为校园活动的宣传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平台,校园活动的发起和宣传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群、社交网站等多种渠道大规模发布宣传海报和活动事宜,不再局限于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海报;二是校园活动一旦吸引了某个个体参与,通过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受这个个体影响下的其他人自然也会关注该校园活动,进而对活动产生兴趣。
三、社交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1、社交媒体对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影响
物质文化是指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为主的那部分产物,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校园设施的建设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校园中一员的个体,对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关注并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应尽的责任,而学校的管理者健全社交媒体渠道,畅通校园内部沟通成为时下流行的做法。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行政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开通账号倾听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较为理想的状态是,通过社交媒体上与学校管理者或者行政人员进行平等和自由的沟通,学校和老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到了社交媒体层面,大学校園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再局限于校园道路、建筑的布局、校园雕塑牌匾的传统的硬件设施,而是拓展到将互联网上的虚拟的社交媒体,校园社交媒体的建设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交媒体对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
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具有自由、创新和开放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出现无疑强化了这些特点,使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精髓更易于传播和掌握。
首先,社交媒体促进了个体之间交流渠道的畅通,频繁联系的强关系加深了校园内成员的思想交流;其次,社交媒体也成了校园内部思想汇聚的平台,管理者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倾听师生的建议,更客观地看待学校建设的不足;再次,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老师的学术动向和思想精华,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探讨学术问题;最后,通过社交媒体,及时了解校园内的各个事件或者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也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中,并进一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社交媒体的发展对校园精神文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过分依赖社交媒体进行交流,个体意识增强、团队意识淡化,只通过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交流,而在实际生活中逐渐脱离群体;受到社交媒体娱乐性的影响,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收到影响,部分大学生心智还未成熟,自控力不足,对娱乐化的事物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应恰当利用社交媒体优势,尽量采取措施削弱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社交媒体翻转美国校园》,光明网-《光明日报》,http://edu.gmw.cn/2013-03/30/content_7163126.htm
[2]文昊《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关系发展取向——“强”“弱”关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