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要撬动一个物体就要寻找一个支点,其目的是为了省力,这就是杠杆原理。再如,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即使骤然刹车也难戛然而止,这就是惯性原理。对于力学原理的应用,在太极拳中也非常重要。太极拳被称为圆的运动,其中的玄机蕴藏了许多力学原理。
  我们知道,一个力对物体产生作用,必须符合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者缺一不可。力量越大,对物体作用越大,但如果失去作用点,再大的力也是无用之力。太极拳的圆运动和柔化作用,就是为了使来犯之力化为乌有。正因为如此,在太极拳中,不论推手还是实战,我们总是设法先在对方身上找受力点,然后通过有效的招法将强大的爆发力施加给对方。如果此力以发放力的形式作用于对方,对方必跌出无疑;如果作用于对方的力量是以穿透力的形式发出,此力必然伤及对方脏腑。当然,如果寻求不到在对方身上的作用点,或者自身的招法被对方破解而失去作用点,我之任何力均如泥牛入海。同样道理,为了不让对方在我身上找到作用点,我可通过肢体的触觉控制或身法调整将来势化解,使对方感到所施之招、所发之力如同作用于不停滚动的球体上,一旦触之即被弧形的切面化解。事实上,太极拳乃至其他拳术的推手都是为了完成找力点的过程。由此可见,只有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得到有效的统一,才能真正达到防守和进攻的目的。为此,必须遵循更多的力学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牛顿第一定律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定律。在太极拳中,若能很好地将惯性定律加以利用,则可起到省力巧打的作用。
  例如,对方以右拳快速向我冲来,我立即向左闪身,然后绕身于对方右侧,两掌以螺旋之力击其背部,对方的前冲惯性力和我的打击力必使对方扑地而倒(图1、2、3)。
  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操作:当对方的拳锋将至之际,我先以右臂■挡,再使右臂边外旋边向右弧形缠绕,目的是将对方之力引开,与此同时,左掌则向右后方拍打对方背部(图4、5、6)。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右臂迎挡时,不要以力相抗,否则就会阻碍了对方的惯性作用,反而不易使之向前跌出,我欲取得较好效果,左掌必须施以更大的拍打力。
  此外,我还可以采用绊腿的方法,使其下肢“急刹车”,以此加大对方上体的惯性,使其跌出。
  二、牛顿第二定律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到的作用力(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其数学表示式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显而易见,如果要使对方受到较大的力而被放出或击倒,第一是要增加自身的质量。俗话说,身大力不亏。自身体重越大,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大;当对方以力作用于我时,则很难使我产生较大的加速度。但是我们不可能为了练拳而使自身体重无限制地增加,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有限的体重得到无限的发挥,其方法就是通过盘架子或太极桩功来增加自身的重力感和下盘的稳固性。第二就是在我以力作用于对方时,尽量提高自身的加速度,以使对方受到较大的作用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其含义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力时强调两足的根基作用,就是要通过地面而施给人体更大的反作用力。推手时周身要松沉,两脚要蹬地,就是要通过双方肢体链的传导,使地面的反作用力更好地施加于对方。
  当对方欲放我时,我两脚距离略微拉开,周身沉实,使对方推我不动,这样对方必受到一个反作用力而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我把握时机,顺势而发,对方必跌扑。
  四、合力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合力原理在太极拳中随处可见。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称为合力的作用效果,这几个力是分力,其综合作用力即合力。以二分力为例,它们的夹角越小,则合力越大,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则力的方向相反,一旦二分力大小相等时,则物体不产生位移运动。
  太极拳讲究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就是对合力的具体应用。不丢是为了在触点感知对方力量的存在,感知其力量的大小与走向,其目的是更好地“听劲”和“懂劲”;不顶就是为了避免我与对方之力形成合力为零的效果,就是为了将对方之力再作用于对方身上,使其受到更大的合力。
  合力的应用可包括顺势与逆势两个方面。顺势应用以发放效果为主,即在对方原力的基础上,再施加一个与之同向的力,两个力的合力的作用会使对方摔出更远。当然,如果此时是以高强度的穿透力击出,则对方既会被摔出又会深受内伤。
  比如,我与对方搭手后,对方欲以前挂力作用于我,我并不急于挣脱,而是在触点黏合的前提下,前脚进半步踏其中线部位,后脚紧跟半步,待其挂力落空失重之际,两掌骤然向前发力;或者,在我与对方搭手的过程中,先在触点的局部给对方一个较小的前推力,使其误以为我要推之,对方若要借我之力而拉我,我可顺势上步将其放出(图7、8、9)。此时,对方的挂力或拉力与我的发放力方向相同,夹角为零,合力最大。
  逆势的合力应用则以重创对方为目的,并非要将对方发放出去。此时合力虽然方向相反,但能量却聚集一点,如此能更好地将打击动能渗透到对方身体内部。如对方右拳击来,当其拳锋将至时,我稍向后闪身,左臂由外向左下方缠挂其右臂,对方自身的冲力和我之挂力会使对方身体前倾,我右拳则迎着对方的身体猛击其心窝部位(图10、11、12)。虽然未将对方击出,但巨大的冲撞力会使其内脏受损而瘫倒在地。
  五、力偶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力偶原理指的是:两个平行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为力偶。力偶的作用可使物体旋转。在实际的运用中,两力方向相反是绝对的,其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其效果均会使对方旋转。太极拳的■法即是对力偶原理的具体使用。
  例如,敌左拳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右腕外侧■挡,然后右腕内旋,以右腕内侧扣挂其左腕,在右腕继续向右下方挂敌左腕之际,左掌则由其胸肋部位向右上方发力,使其受到力偶作用而跌出(图13、14、15)。
  六、平衡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平衡原理在推手或技击中也很重要。在双方的对搏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平衡问题。谁能把握好平衡,谁就处于不败之地;谁失去了平衡,谁就失去了主动权。影响平衡的因素,除了自身功底素质外,还要善于破坏对方重心,同时又要化解来势以随时调整自身的重心。
  例如,当对方右掌推我或以右拳击来时,我左臂上迎■挡,并不立即发起攻势,而是以右掌触及对方胸部,然后左臂与右掌向右做一个顺时针的螺旋动作,使对方重心向左后方发生较大的倾斜而失去平衡,我则迅速以弹抖之力将对方发出(图16、17、18)。
  七、杠杆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在太极拳中,利用杠杆原理同样能起到省力的作用。不论推手还是技击,在我接触对方处于防御状态时,或欲以肢体某个部位控制对方时,可尽量利用腕关节部位去缠拉或挫推对方小臂或大臂,如此可增大自身力臂。当然,太极拳的整体“内劲”作用,则是将力臂延伸至肩部、背部、腰部、胯部乃至整个腿部。
  比如,对方以双掌向我胸部推来,我两臂立即由外向内将其两臂扣住,然后在上身稍向后闪的同时,两臂向后滑动以延长力臂,将我腕部作为支点控制对方。此时,我要充分感知对方力量大小、方向的变化状况,并根据这种变化准确无误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各种力学原理在太极拳的技击或推手中的应用并非孤立的,它们往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有时在某一技法中会同时呈现。尤其在“沾黏连随”、“不丢不顶”、“借力打力”、“舍己从人”等原则性要求中,惯性作用与合力原理会双双应用于某一实用技法中,对于诸多类似问题习者必须加以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24例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
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为企业同时提供审计与非审计服务,会不会为保证非审计服务收入而在审计过程中丧失其独立性?本文在分析了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将非审计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形成的临床资料,DVT确诊后给予介入、静脉溶栓和抗凝治疗。结果 1
9月又到了新一学年的开学季,呼呼熊又与大家见面啦!这不相约几枚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上学去,欢声笑语中突然传来非常不和谐的一声“扑通”,哎呀!飞飞象怎么突然不见了?往地上一
多年从事文字工作。人至中年,耳鸣、眼干、头疼头昏、心悸的情形时有发生,特别在稿件催逼紧迫时,状况愈加明显,机体的虚弱导致了精神上万分疲惫痛苦。  为了征服病魔、乐观人生,我选择了利用闲暇时间打打太极拳,调理身心。  说来容易做来难,坚持更是难上加难。首先时间就是个大问题。工作忙碌起来几天没有闲暇,有时饭都顾不得吃上几口,更甭说锻炼身体了。然而时不我待,不锻炼是坚决不行的,愁闷出灵感,忽一日,想到默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瘤周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膜瘤患者70例,计算水肿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脑膜瘤中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分析AQP-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酮戊酸(5一ALA)做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对U25l细胞蛋白酶体亚基低分子量多肽(LMP)2、7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U251细胞
内功大架子,是传统洪门拳械体系中拳功一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的重要功夫拳架。此拳既是洪门入门必练的基础功夫,又是“壮内坚外、抻筋拔骨、调息走劲、抗打反弹”的高级功夫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视力下降半年、口角向左侧歪斜3周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中枢性面瘫;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
简易养生采气桩功,是由著名中医养生专家、中医师、气功师、《中国宇环气功》创始人苏堂田先生所创。集释、道、医、儒、武等百家之长和名家之精华及多年临床经验而创编。经众多患者临床验证,均取得显著功效。几十年来,从国内到国外有众多热爱简易养生功的习练者。练习本功法,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长期习练,真气充盈,并能开发人体潜能。  简易养生采气桩功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不易出偏,对患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