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常态规范:网络主播的劳动过程

来源 :清华社会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劳动过程的研究呈现碎片化的状态,对于各种劳动控制策略的概括越来越缺少理论提炼,甚至转变为烦琐伎俩的简单总结。本研究以网络主播的劳动为例,探讨劳动过程中的规范问题。基于福柯的规范理论及经典劳动过程理论,本研究发现,劳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规范——确立规范与常态规范。本文将主播劳动中的"情商"归结为常态规范的体现。通过常态规范,主播的劳动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仍然能被整合进资本积累的逻辑。常态规范的提出揭示了资本控制从个体到整体、从确定的控制到不确定的控制的变化。劳动者个体不仅被确立规
其他文献
东南亚华人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跨文化背景下,如何策略性地进行身份选择与文化特质的转换?针对这一问题,香港教育大学李玟霖在《规范中国性:新加坡的身份与族群管理》一书中选
产生于社会思潮激流中的思想家著作蕴含的思想更具多元要素或者说更具非官学要素,与官学的冲突更凸显,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也就更容易引起清代官学的思想警惧和重视。晚明思
本研究分别采用视频与VR的方式诱发被试的敬畏情绪,从创造力的测量指标——创造性思维的两个方面(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来探究敬畏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在引入敬畏情绪消极
清代汉、宋学派围绕“道统”的争论更多是一种单向的学术批判,即宋学一派试图从“道统”角度对汉学家的展开批驳,汉学家则尽量避免从“道统”的角度去挑战宋学一派。发生在嘉
在唐宋古文大家中,曾文以醇厚严密、简淡明洁著称,这既决定了曾巩的文风走向,也带来了他古文特有的文学美感。本文按文体门类分别论述曾巩书牍古文、目录序、集序、送序、杂
以往关于乡村社区的研究大多采取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观点,认为城市化过程中都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入侵和替换,是乡村抗争爆发的根源。但大都市中的乡村社区却有着它的独特
与明代前中期相比,明末士人的师法对象与创作情怀产生了较大变化,围绕苏轼产生的追摹式书写在明末士人文集中屡见不鲜。就武进郑鄤而言,苏轼及其衍生的丰富文化意义能够较高
明代诗文“载道派”与“缘情派”以阳明学为节点的分野固然是一种大势所趋,不过明代诗文的理、情向度并非呈现一种交互递嬗的局面,实际上则是一种交织、延迟又递嬗的情形。明
明代是文艺气息浓厚的时代,朱明政权立国之初,朱元璋就与浙东文士通过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希冀“并理学、经济、文章而备求之一人”,也就是以“理学”“经济”和“文章”的综
方苞文集版本颇为复杂,而笔者新发现的《望溪先生文偶抄》汇评本,或是现存唯一的方苞文集汇评本。该本为程崟、王兆符编纂、官献瑶刊刻,它保留了方苞文集初刊时99位评论者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