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颤”到雪域高原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24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叶行舟副主任医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叶大夫,您好!我这会儿正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给您打电话呢!我的愿望终于实现啦,谢谢您!”
  打来电话的老张是叶医生之前的病人,一个严重房颤的患者,也是一个“老驴友”。经过手术之后,老张终于摆脱了病痛,实现了多年以来去西藏看看的愿望。
  
  “老驴友”患上了严重心律失常
  
  52岁的老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平时喜欢跟“驴友”们一起出去玩,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不过老张最想去的还是西藏,他把这个点留到最后,准备其他省份都玩遍之后再去。然而两年前,老张在一次旅行途中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心跳加速的症状,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过随后同行的“驴友”还是将他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老张,他可能有心脏问题。
  回到南京之后,老张又做了一系列相关的检查,随后被确诊为心律失常、慢性房颤。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张不敢再随便出门旅游,而房颤也是经常发作,并且越来越严重,快的时候心跳达到一分钟100多次,原来还能自行停止,后来要到医院治疗才能止住。这样一来,去西藏的愿望只能深埋在老张的心底,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
  
  导管射频消融术让他恢复健康
  
  老张经过朋友介绍,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
  叶行舟副主任医师了解老张的病情之后,对他进行了更细致的检查和诊断,认为老张符合新型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并且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这让老张非常高兴,立刻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叶医生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创的房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把一根很细(直径2.7毫米)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一般是股静脉)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这些部位也就是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它能量(如超声)进行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其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该科近年来数百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情况来看,阵发性房颤导管根治术的单次消融成功率在70%~80%,两次以上消融后可以达到90%。
  老张接受手术后的一年时间里,定期接受复查,再也没有复发。
  
  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打来电话
  
  2011年11月,身体恢复健康后的老张与“驴友”们约好时间,正式启程前往西藏。途中老张完全没有感觉心脏有什么不适,当他看见壮美的布达拉宫时,心情非常激动,也对帮助他摆脱病痛的叶医生充满了感激,于是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个电话。
  老张说,真没想到自己一个房颤患者,居然还能在海拔这么高、氧气缺乏的地方没有任何不适,实现自己的夙愿,真是非常高兴。
  
  房颤患者应该及早治疗
  
  叶行舟副主任医师指出,房颤是一个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加。房颤发生的初始阶段通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终止。许多房颤病人因症状不明显而未寻求治疗。
  实际上尽管没有症状,房颤也应该进行积极治疗,因为房颤会引起心力衰竭和中风以及其它器官的栓塞。房颤时到医院通过医生的听诊或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可以确诊。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就比较困难,可以在心悸发作时到急诊进行心电图检查或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等。
  因为长期用药治疗远期疗效欠佳,药物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以及甲状腺功能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健康带来问题,所以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国际上已有大规模临床研究提示,药物除颤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非常大,所以目前倾向于药物仅限于室率的控制。
  相比较而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的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型医疗中心,导管根治术已经成为房颤患者治疗的首选手段之一。
  
  叶行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处理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顽固性心力衰竭、严重复杂性心律失常等,为国内能独立开展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少数专家之一。主持开展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显著,已完成手术1000余例;同时主持心脏永久和临时人工起搏治疗,完成手术1000余例。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其他文献
1914年,印第安纳州里士满的韦恩·沃克斯公司把儿童座椅装到早期的汽车底盘上,这种卡车在乡间非常普遍,另有他用时可以拆卸上面的木质儿童座椅。在1927年前后,韦恩·沃克斯公司和其他公司开始生产全金属车厢,固定在卡车底盘上,这种车型被称为“校车”。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Cyr博士在纽约市召集了一个校车标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由洛克菲洛基金会赞助5000元美金举行的。当时美国48个州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与RAEB(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的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志物。方法应用双向电泳
校车事故频发不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更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2011年11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说: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2011年12月27日,距离甘肃省正宁县校车事故1个月零10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上就《校车安
《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座椅系统及其安全固定件的强度》、《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这四项“国标”虽为征求意见稿,但读后令人鼓舞。它不仅是我国就校车安全出台的第一部国标,亦是以人为本的具体的体现;这部融会贯通、呼之欲出的国标凸显了孩子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的主题,并为人们深化校车安全敞开了思路,催生出了一个校车安全链的诞生;它还为相关校车安全法律法规颁布奠定
点评专家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张克勤    一种罕见的怪病把大连姑娘夏秀玲变成了“木头人”。除了眼睛和嘴巴,夏秀玲全身的关节都不能打弯,她每天只能直挺挺地躺着或立着,她的吃喝拉撒全要由年迈的母亲赵兰英照顾。  秀玲患的是一种叫做“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疾病(现在也称其为“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增殖不良症”,英文简称FOP)。这种病被称为“骨病之王”,其患病率在西方约二百万分之一,目前
42岁的孙先生,曾精力充沛,工作不知疲倦。  可是,他当上乡镇领导没几年,就感觉白天工作打不起精神来,疲倦,看文件、开会和坐车没几分钟,就开始打盹了。  老孙纳闷,每晚倒头就能睡,一觉七八个钟头,怎么还休息不过来呢?  在妻子的催促下,老孙夫妻俩来到医院看病。  妻子告诉大夫,看他睡觉真难受,鼾声如雷,一会儿憋气几十秒,赶紧推他翻下身,他才又喘气。一夜如此,反反复复,让人揪心。  老孙晨起后感觉口
●姿势不良是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预防和减轻颈痛等症状  ●颈部主动训练可有效预防颈椎病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伍少玲副教授     如今,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时间使用电脑或伏案工作者常出现颈肩痛,严重者伴有手臂酸麻胀痛、上肢放射痛或头晕、头痛等。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白
近几十年来,影响人们长寿的原因主要是癌症、心肌梗死及脑中风。而在我国,脑中风往往比心肌梗死多,因此,如何减少脑中风的发生很值得研究。  前不久在巴黎召开的欧洲心脏学会2011年年会上,就有一份报告讨论了脑中风与晚饭后隔多少时间睡觉的问题。这是希腊某大学医学院的营养专家研究的。他们调查了1000位病人,结论是,晚饭后一小时以上再睡觉者较晚饭后即睡觉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要减少约2/3。如果再晚20分钟
如何应对感冒?感冒后,有人会通过泡热水澡、喝热汤等让自己发汗,有的人则大把吃药,甚至不惜打针输液,就为了能快点摆脱感冒烦恼。这些人们自以为有效的方式应对感冒是否真的管用?其中会不会存在某些错误认识呢?    大众观点:  感冒了泡个热水澡就好    专家解读:  重感冒时,越泡病情越严重    很多人都认为,感冒后,只要舒舒服服地泡个热水澡,再睡上一大觉,症状就会自然消失。其实,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适
许多糖尿病人一提起打胰岛素就“谈虎色变”,害怕“打上胰岛素会成瘾,再也不能撤下来,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转变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甚至有的患者因糖尿病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也依然硬挺着。由于惧怕打胰岛素,使糖尿病并发症例如心肌梗塞、脑卒中、眼失明、肾功能衰竭、肢端坏疽等发病率显著升高,甚至引起早亡或致残,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实,这是对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