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制度尊严,让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仝卓到陈玉钰,从陈春秀到王丽丽……教育公平不容侵蚀,高考信仰不容冒犯,
  必须给作恶者应有惩戒,以彰显法治立场与公平态度
  5月22日,因电视节目《声入人心》出名的歌手仝卓在直播中的一次“自曝”,瞬间让“直播现场”变成“车祸现场”:在讲自己的高考故事时,一不小心把当年为了考取心仪的学校,“通过一些手段”将往届生身份修改成应届生的违规操作“抖”了出来,“哈哈哈。最后还是没考上……我就上了中戏。”谈笑轻松甚至捂嘴偷笑的轻佻语气,不以为耻、公开炫耀的得意神态,触碰了公众最在意的高考公平,一时间引得舆论哗然、民怨沸腾。随后,有网友“起底”其父仝天峰任职于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这加剧了民众对该事件的腐败想象。随着教育部发声“坚决追查到底”,此事已经发展成了一起对维护考试规范具有标杆意义的典型事件。
  6月12日,有关方面通报仝卓事件调查处理结果。仝卓伪造应届生和党员身份,本人高考成绩无效、大学毕业证书被撤销。从通报“还原”整个过程可知,仝卓伪造应届生身份,果然是其身为官员的继父在暗中“加持”。从北京到山西、陕西,材料经过重重关卡,而关卡却形同虚设,利益者与权力者勾结,要应届便应届,要入党便入党……从仝卓继父仝天峰到临汾市教育局长、延安市人大副秘书长,匪夷所思的情节在权力操纵下一次次上演,弄虚作假的“神操作”让人惊愕不已!
  就在最近,另一起西南交大“保研”舞弊“被锤”事件也被广泛讨论。复盘此事,好一个“‘天才少女’从开挂到跌落之路”:出事前,陈玉钰是望尘莫及的“别人家孩子”,小小年龄就发表了“重磅级论文”,最终凭着“优异成绩”保送中科大。但“再美的泡沫,都是一刹那的花火”——不是她厉害,是她背后任职西南交大副教授的父亲厉害,请托同门师弟、教务处尹某,秀出了这么一波任性乱为的操作。可是,教育不是私产,怎么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私相授受?如果,“靠着大树好乘凉”,连“保研”成绩都可以改,那么学习的意义又究竟何在?
  与上述两桩事件相比,山东冠县农家女陈春秀的遭遇显然更令人痛心。她在今年5月要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填报信息时,意外地发現了自己16年前被人顶替上大学的秘密。陈春秀至今仍在疑惑:“为什么偏偏选中我?难道就因为我家在偏僻的小村子?”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对于很多出生农村或者底层的普通家庭来说,考学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然而,被偷走的人生,是顶替者与被顶替者截然相反的现实对比:顶替者陈艳平由此成了公务员,端上铁饭碗;受害者陈春秀却因学历受限,辗转打工,收入微薄,被推入人生下行线。受害者高考成绩546分没学可上,高考303分的人却顶替她上了大学。教育公平被破坏,也意味着个人公平、社会公平的流失。“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这是10年前媒体调查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时,贵州铜仁大寨村贫困农民张中周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曾经刺中了很多人的心。而这些舞弊案毁掉了那些寒门家庭“读书改变命运”的信仰,阻断了他们向上流动的通道,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这又是整个社会公平不能承受之重。而陈春秀已经失去的16年本应更美好、更光明的人生,又该如何计算得失?这个账,那分心痛,永远都无法衡量!
  尽管已经通过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成人高考,但已经36岁、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陈春秀,还是向山东理工大学提出了重新入学的请求。从校方以“无此先例”拒绝,到“积极协调,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人们更希望,对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事件的处理和补偿,应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案例——给那些朴素的追梦人最大的救济和补偿,是社会对他们的最大善意。
  但是,余波未平,又曝出同在聊城的王丽丽(曾用名王丽)24年前被冒名顶替上中专事件,顶替者陈伟系街道党委党员。而近两年内,山东省内高校就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
  连续曝出的多起招生考试舞弊事件情节恶劣,再次将公众的视线拉回到教育公平的问题上,让每一个信奉规则的人都深感焦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底线要求。如果连高考公平都无法不折不扣地捍卫,还如何塑造公众的高考信仰?
  6月29日,山东通报陈春秀、王丽丽两起被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结果,共46人受到党纪、政纪和国法处理。其中,顶替者陈艳萍被注销学籍、解除聘用合同,陈伟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陈巨鹏、陈艳萍父女,陈丙苓、陈伟父女共四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只是这几起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对所有涉及教育的违规操作,都必须拿出“零容忍”的姿态,去追查,去纠正,这是对教育公平与规则意识的应有维护。
  ●媒体评点:一个仝卓,一个陈春秀,他们相似的经历是同样涉及一起不公平的高考事件,但因为两人的身世、背景不同,他们又站在了“不公平”的两端,一个成了破坏规则的受益者,另一个则沦为了不公的牺牲品。当这样的两起新闻同时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更是五味杂陈……无论中考、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都攸关千千万万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其组织过程是否公平,录取环节是否阳光、公正,直接关系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试金石,也是社会正常运作的柱石。每个为陈春秀、王丽丽呐喊的网民,也是在守护着自己那份对社会的信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这样的中国才是我们期望的中国。(王言虎《新京报》;沈彬,澎湃新闻))
  ◎话题拓展:被偷走的梦想,被践踏的人生;公共资源岂能为“学二代”定制;教育公平;社会正义;保护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通道;恪守法治,让高考制度像大理石一样坚硬……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东方网、微信公众号“侠客岛”等)
其他文献
一次,我站在马路上,看到马路旁边的果园里果农正在给树施肥,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已是深秋时节,树上的叶子几近落光,果实也早就摘完,为何这个时候还要给树施肥呢?  后来我在果农那里听到了答案,在他们心中,果树也是有生命的,甚至是有孕期的。  春天,果树经历开花、授粉,开始孕育一个个小生命,到了秋天,满树的果实把树累得压弯了腰。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孕期,果实得以成熟。果农说,他们在摘蘋果的时候,看到果树累成
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对长江的感情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住在长江三角洲的人,对于长江里所产的三种鱼都很熟悉,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我老爸对我讲过这三种鱼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渔民捕这三种鱼的都是同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鲥鱼头小身子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鲥鱼只要向后一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鲥鱼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鲥
“我是将近百岁的老人了,所懂的只是诗词。”2020年9月10日,中国教师节,已96周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坐在轮椅上,回望近百年诗词人生,讲述“弱德之美”,她说:“我最后的一个希望,是要把中国传统的‘吟诵’整理完,留给后人。”  当日,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教师节特别展映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依循旧例,叶嘉莹先生也为南开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传播中华诗词魅力。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这一课,人员较往年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增强美育熏陶”“增强文化理解”。美育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灵活动,是人类围绕着对美的感知、鉴赏与创造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升月落、草木枯荣中感受时间的律动,在蝉嘶蛙鸣、风吹叶动中聆听自然的和谐,在衣食住行、日用伦常中把握社会的脉搏,这
这是一个本来就不容易被公众和社会所知的特殊的领域,基于数学难题保障其安全性的现代密码学是1976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一种先进的密码被设计出来后,要破解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设计一种新的密码大约需要8年的时间。密码学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设谜”与“猜谜”过程的创立和破解中发展的。许多年来,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两大密码,是由美国标准技术局颁布的基于哈希函数的MD5和SHA-1。这两种算法的厉害之处
唐朝诗人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不仅会写,而且似乎能打。  比如李白,一写自己的青春期,就是“經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到处呼朋引伴,仿佛弟兄好几个,排成一排横着走,把人行道都堵上。所谓“奋烈自有时”,大概就是动辄一句“你瞅啥”,治安事件随时就要发生。  李白这样的诗不少,什么“千里不留行”“深藏功与名”,都是他说的。要是有谁得罪了他,那么“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花掉
韩愈说:“推陈出新。”他提出只有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  埃·哈伯德说:“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他认为模仿永远比不上独创。  可是,如果没有陈,新的基础何在?如果一味出新,脱离了规则怎么办?  村上春树告诉我们:“所谓独创,不是别的,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仿。”写出个性,写出自我,固然精彩。可是,如果我们没有经历长时间积淀,如果我们仍然缺乏
假如你有880万元存款,却身染重病、来日无多,剩下的时光你会怎么度过?  弥补遗憾?及时行乐?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选择。而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孩子已经自立了。他选择将8809446元积蓄全部捐出,无偿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看到盧永根用颤巍巍的手掏出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忍不住热泪
学者崔卫平曾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行走的名片,以个人价值,嵌国家宏图,方可助力骁腾之国。  且以个人之独特,展国家之内涵。  一个有内涵的国家,就应包涵多种声音。80后们为中国加入WTO而欢呼,世界正向中国走来。90后们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而骄傲,中国的成就令世界惊叹。00后们早已习惯了G20峰会里灿烂的烟火,世界变成了一根网线的距离。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性,
中国人最忌讳的数字是4,因为谐音是“死”,最喜欢的数字是9,因为谐音是“久”,生命长长久久,幸福久久长长。而《生命里》,却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纪录片。  这部由吴海鹰导演、万茜解说的纪录片,从临终关怀的角度,耗时6000多个小时拍摄,真实记录了四十多位临终者的温暖故事。拍摄中,他们摒弃了推拉摇移的渲染方式,基本都是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不想因为机器去干扰他们的情绪,打扰他们的生活,或者去刻意渲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