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肥料的合理利用技术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eic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栽培技术,作物遗传育种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土壤营养测试,植物营养诊断等内容。
  【关键词】不同时期;肥料;特性;合理利用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运用施肥技术对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将更高,因而施肥环节不可忽视。在现实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发现和找出问题,研究其对策,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使用对农作物增产有显著的提高,但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贫瘠板结,污染地表水,地表植物被破坏,土壤沙化速度加剧,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所以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作物产品品质逐年下降,环境逐年污染。所以要想达到高产的同时又要讲求产品的绿色、安全、营养、放心、保健,就必须要做到合理施肥,我这次将从各个角度阐述怎样做到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主要是:“混、深、喷”。
  “混”,即多种肥料混合使用。几种肥料混合使用,即节省劳力,有提高肥效,如:硫酸铵与过磷酸钙混合,即可消除磷酸铵的生理酸性,又能提高过磷酸钙中磷的有效性,给作物同事提供氮磷养分。腐熟的堆肥,猪牛栏淤等有机肥可与所有的化肥混合。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防治磷的固定;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吸附氨,防治氮素挥发。但不要把未腐熟的有机肥与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速效肥料与含钙肥料,以及难容性磷肥与碱性肥料等混合,一面养分损失或降低肥效。
  “深”,即深层集中使用。除大量草秆还田做基肥外,一般根部基肥活肥量少的基肥都宜采用条、穴、点等方式基肥(耕层或主根附近深10--15厘米处),施后立即覆土或灌水,以加大局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便于作物今早吸收,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喷”,即后期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将水溶性肥料或生物性物质的低浓度溶液喷洒在生长中的农作物叶上的一种施肥方法。可溶性物质通过叶片角质膜经质外连丝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而进入植物体内,用于补充作物生育期对某些营养元素的特殊需要,或调解作物的生长发育。其特点是:1、作物生长后期,当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或难以进行土壤追肥时,可采取这一方法及时补充养分;2、能及时矫正作物缺素症,即土壤缺乏某些养分(如某些微量元素)所产生的不良现象,如“花而不实”、“穗而无粒”等。3、在作物生育盛期,当体内代谢过程增强时,叶面施肥能提高作物的总体机能,加快体内营养物质的转运与积累,实现生产力的提高。4、必要时叶面肥可与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一并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不同作物的营养特性不同。研究表明,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研究表明,禾谷类作物、叶菜类蔬菜对氮肥的需求量比较多;豆科类作物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多;专用复合肥、叶面肥等肥料品种,就是针对农作物的需肥特点,为提高某一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效果而设计产生的。
  谷类作物和叶菜类蔬菜需氮肥很多,但豆类作物则需氮肥较少,因为它们有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需要的营养也不同。玉米对各种营养的吸收有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出苗后7天左右(即三叶期),氮的营养临界期一般晚与磷,往往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幼穗分化期。玉米的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到抽穗初期。也就是说,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培肥耕地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技术手段,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以前人们常说:“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意思是说,肥施得越足,收成就越好。如今随着科技的普及,种田技术已入户到田,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盲目地施肥,对自家责任田里的土壤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根据“诊断”结果“开药方”并按方抓药。以便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让农作物吃上“营养均衡套餐”,以上说的这些就是咱们国家目前大力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及意义: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利用适温,适时施肥。生产实践表明,在0--32度的范围内,作物吸肥功能逐步下降。如水稻最适宜的水温度是30-32度,棉花最适宜的土温是28-30度,玉米为25-30度,因此,高温季节应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料,适量配施化肥,并要做到以水施肥,高温季节还要防止“水肥高峰”的相遇,引发作物前期旺长,后期早衰。
  根据作物的需磷特点合理施用。通常情况下,作物苗期吸收磷素较少,但是对磷反应敏感,此时是大多数作物磷素营养临界期。苗期对磷的吸收能力弱,当种子中储藏的磷已消耗尽,缺磷会直接影响作物根系和苗期的生长,形成弱苗造成减产的隐患。多数作物生长前期对磷的要求迫切,生长后期要求较差,这些作物施足磷肥做种肥或底肥尤其重要,还有些作物在生长的中后期对磷的要求仍比较迫切,如棉花的接铃钱期,大豆的开花结荚期,应注意此期磷肥的追施。
  要做到合理施用,充分发挥其肥效,去与氮磷肥配合使用的前提下,应该掌握好,施于喜钾作物上,作物种类不同,喜钾能力也不同,豆类作物对钾肥最敏感,使用后增产显著。薯类、西瓜、棉花、果树需钾量也较多。和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肥最敏感,而对水稻、小麦施钾肥,相对来说则增产较少。
  春小麦在进入三叶一心期时,每亩追施硝酸铵25公斤。追肥后浇第一次水,以后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浇一次水,在扬花期用除虫精粉防治粘虫,亩用量2-2.5公斤,用1500倍液的乐果乳油防治蚜虫。
  玉米出苗后要及時间苗,当玉米长到三片叶时间苗,每穴留一株,长到8-9片叶时,给玉米追施第一次肥,每亩追碳酸氢铵20-25公斤,追肥后增土,玉米抽穗期追第二次肥,每亩追碳酸氢铵10-20公斤。
  参考文献
  [1]《农村科技》
  [2]《农业知识》科学合理施用肥料
  作者简介
  孔伟,单位: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政府,1977年2月出生,女,汉族,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农村技术推广工作,研究方向,培养农作物的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他文献
羔羊白肌病亦叫肌肉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非传染性疾病,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硒和维生素E。此病的发生可以降低羊的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针
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学界存在两种代表性却又对立的观点:马克思、新剑桥学派所主张的“日益恶化论”和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理论”。通过对马克思相关理论的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母牛产后12h后胎衣仍未排出就认定是胎衣不下。导致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包括奶牛本身胎盘结构、营养状况、个体差异、各种应激等。尽管
【摘要】配电网络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直接和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都必须通过它来保障和实现。在实际的配电网调度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电网检修以及故障排除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操作。由于缺乏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同时缺少对于检修配电网故障的辅助决策系统,进而造成短时间现场操作人员找不到故障位置,从而延长了电网开关闭环、故障检修等配电网调度管理的周期。本文将主要分析配电网调度操
【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更好的体现建筑的节能效应成为建筑设计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中主要针对平面体形设计这一方面,来谈谈建筑的节能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平面体形系数的相关概念,指出了平面体形中节能设计的原则,并就体形形态的节能控制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体形;节能设计;控制措施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也逐渐增大,市政建设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改革开放到当下,我国的市政建设从无到有,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运营。市政建设长期缺乏维护和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造成建设质量不高。新型融资模式的出现,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局面。本文是基于BT投融资模式下,对当下政府投资单一局面提出的新
【摘 要】在同步发电机中,有两种不同的转子形式,即凸极式与隐极式。其中隐极式转子主要应用在极数少且转速高的发电机中,对于转子的机械性能要求较高,并且对转子成型线圈的质量要求很高。而目前在我国的工业制造水平以及工艺技术而言,在发电隐极转子成型线圈的制造方面,还较为落后传统,制造工艺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适应发电机的转子需求。现本文就以变频调速同步电机为例,来介绍隐极式转子成型线圈制造工艺的改进措施和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在养鸡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水平及免疫技术不断提高,使典型鸡新城疫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急性暴发性典型新城疫病越来越少。而以下面就免疫鸡群发生非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造林工作的同时,造林成活率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造林技术作为林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发育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状况,我国电力系统不断更新,坚持与时俱进,从思维模式和系统规划上不断吸取新的观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