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戏曲文化的传播形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戏曲艺术具有悠久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同时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诠释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戏曲文化的传播类型,有助于加深对戏曲文化的认识,促进各个文化体系的互相吸收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中国戏曲;传播;类型
  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在上古时代萌芽,历经各朝各代,才开始走向成熟。戏曲对说唱、百戏和古代歌舞等诸多伎艺因素进行了综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谓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无不散发着东方的神韵。戏曲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戏曲艺术传播类型,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中国戏曲文化的概述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表现形态,体现了人民的理想和中华民族的社会形态,并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进行着传承和渗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古韵极其浓郁,从古至今,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变迁,已经成为一门综合艺术,结合了舞蹈、音乐、表演和说唱形式。同时因为地域的差异,剧种也极为丰富多彩。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艺术的奇葩,戏曲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特色,目前已经 跻身为世界最古老的戏种,并与印度的梵剧和希腊的悲喜剧同样享有盛名,以三大古老戏剧文化而著称于世。
  经过长期的积累,中国戏曲从时间、题材和内容上,在社会的各个层次渗透,并且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活。中国文化和戏曲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二者彼此渗透,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时不刻都在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中国戏曲涵盖了风俗习惯、哲学和艺术等诸多元素,中国古代的史学著作,是中国传统戏曲剧本的来源,如《桃花扇》和《窦娥冤》等,这些剧目的历史文化背景极为深广,对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风貌进行了体现。通过人物的表现,对古代某一时期的文化进行了折射。同时,大量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融入到中国戏曲美学艺术体系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有着非常活跃的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理。而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其生生不息的血脉,就是民族哲学思想,从中我们能够管窥戏曲中“写意”艺术观。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和创作,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背景下滋养和生长的。由此可见,中国戏曲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传播戏曲文化可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且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吸收和借鉴各个文化体系。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戏曲的文化传播进行分析。
  二、戏曲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欧洲的很多传教士在16 世纪进入中国进行传教,传教士逐渐走入民众的生活。而当时在中国开始盛行各种戏曲声腔,尤其是在中国宫廷中,对外宾的接待,是采用戏曲的形式,这样国外开始深入的了解了中国的戏曲文化。到了 19 世纪中期,西方一些国家就开始公演中国戏曲。梅兰芳在1930 年访问美国,其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表演,使西方观众初步接触到我国戏曲文化,并从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梅兰芳精湛的表演不单单引起了西方观众的轰动,获得了好评如潮,同时,还使西方戏剧家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对中国的戏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审视。并且借鉴中国戏曲的运用手法,中国戏曲中的精髓曾让很多戏剧家受益。在当时,戏曲艺术的传播,不仅使西方观众对中国民族文化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还促进了中国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戏曲在20 世纪以后,成为西方戏剧界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戏曲文化的传播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西方舞台上,搬上了不同戏曲的剧种。西方观众通过与中国戏曲的接触,开始对中国文化由点到面的了解。由于中国具有丰富的戏曲剧种,而不同的剧种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着展现。通过初步认识戏曲,一些外国人来中国对戏曲文化进行学习,并由此对中国更加喜爱。而传播中国戏曲也不再停留于文化特色本身,而是通过戏曲的媒介,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魅力更深刻的了解。
  三、戏曲文化在国内的传播
  1.在国内传播戏曲文化的意义
  作为一门瑰丽的艺术形态,中国戏曲在国内被称为是“国粹”。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曲由于脱离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冷遇,甚至要一点点的淡出大众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就此将这门凝聚和沉淀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模式放弃,就会严重损害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国内传播当前的戏曲文化,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鼓励,同时,还应广泛传播。因为戏曲的流变诠释了人们的生活形态,所以戏曲创作要更好的贴近人们的生活,真正表现大众的喜怒哀乐,做到“长于情而疏于理”。所创作的戏曲剧目应是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且能够彰显戏曲艺术的特色。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中青年是核心力量,因此在传播路线上,应将重心放在对中青年观众群体的扩大上,只有这些中坚力量更深刻的了解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才能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大戏曲艺术在国内的传播,使人们能更多的欣赏到戏曲,并且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深刻的了解,使人们更由衷的热爱民族艺术文化。
  2、戏曲文化的传播类型
  随着迅速蔓延的互联网,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网络传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庞大,甚至达到了几十亿,而中国的网民人数,更是居高不下。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人数也在与日俱增。同时,和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多元文化共生、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由无数个有特殊内涵的、具体的的文化构成,各个因素之间又互渗体系,其传播功能和威力是无比巨大的。网络对网络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形势进行了营造,其文化特征极为鲜明。通过对当前戏曲艺术传播的分析,可以看出,戏曲文化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并具有以下两种基本的传播形式。
  一是资源提供型。就是对网络这个具有传播、检索和存储功能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如消息报道、网页和专门的网站,将和传统戏曲相关的文献梨园资讯等,在互联网上链接,供广大网民阅读和浏览,以更好的传播戏曲文化。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方式比较常见,采用Web1.0的技术手段是其实质,以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目前,有各种戏曲主题的网站,如中国戏曲网、长江戏曲网等,都已经完成了服务和资源的整合。但在用户体验、网站可用性以及服务质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完善。
  二是交流互动型。就是对互联网即时交互的特性充分利用,通过即时交流的方式,如和戏曲相关的论坛、在线博客等,对信息进行传播,实现戏曲的推广、交流和欣赏。这是一种利用Web2.0技术实现的传播方式,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票友。但网络交流具有更加宽泛的对象,可实现同时交流。其中,属于交流互动型的网络传播方式,包括了中国古曲网戏曲论坛和无为戏曲论坛等等。这些戏曲论坛具有繁多的版面,并且是包罗万象,能够吸引广大票友戏迷进行参与和关注,具有较大的活力和影响力。
  结论:由于戏曲的娱乐属性,决定了其生存方式主要是传播为主。目前多元文化交融,中国艺术艺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传播。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对网络传播的特性的充分利用,为进一步推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丽超.  略论传统戏剧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 新闻世界. 2011(06)
  [2] 李骏.  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戏曲元素研究——以《大闹天宫》、《哪吒传奇》等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3] 邵振奇.  论大众文化语境下戏曲与电视联姻的现实路径[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 潘先伟.  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J]. 四川戏剧. 2008(01)
  [5] 王勇.  中国古典戏曲精神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延续[J]. 电影评介. 2007(14)
  [6] 焦垣生,李华.  从大众传播视野看当代戏曲的振兴[J]. 当代戏剧. 2007(04)
  [7] 汪许莹.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谈现代电影中古典戏曲元素的妙用[J]. 艺苑. 2007(03)
  [8] 马骏.  浅谈电视手段在电视戏曲节目中的运用[J]. 中国京剧. 2006(07)
其他文献
摘 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抽象和复杂的人生体验,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来表达。而诗歌是隐喻最常出现的地方。所以本文在考察了大量的英汉爱情诗歌语料后,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多的异同。最后得出是文化因素导致了这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相似性和异同性。  关键词:隐喻;英汉爱情诗歌;文化因素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
期刊
期刊
Respecting the old and cherishing the young is on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and China has worked hardto build a large number of homes for the elderly.
期刊
新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不论是在办学规模、办学形式,还是教学改革,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
随着PLC技术的广泛应用,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也已成为电气自动化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本文简单介绍了进行PLC理实一体化的概念,介绍了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一些重要
The 3rd Beijing Forum on Human Rights was held on October 19-20 in Beijing.About 100 seniorhuman-rights officials and experts from 28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期刊
免疫机能是人体重要的防御机能,不同的运动强度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机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后人体免疫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能成为用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