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夹闭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3例。动脉瘤颈夹闭术28例,单纯动脉瘤包裹术2例,动脉瘤孤立术2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8例,轻残1例,重残1例。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积极手术治疗;Hunt-Hess分级Ⅳ级伴有颅内血肿者应抓住时机积极手术;开颅手术夹闭术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发部位,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30-31.7%。大脑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复杂,前交通动脉长度不定,一旦发生动脉瘤,手术夹闭有一定难度,术后也容易发生并发症。非手术治疗出血后30天死亡率为45%,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1-2],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我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以来收治前交通动脉瘤急性期患者3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病人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1.5岁。32例中29例均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阳性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3例表现为昏迷。按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3例。
  二、影像学检查
  32例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和头部DSA检查。
  CT平扫:32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表现为鞍上池高密度影,合并或不合并前纵裂或额叶血肿,2例鞍上纵裂有等密度类圆形动脉瘤影像,7例伴颅内血肿形成,4例血肿破入脑室伴梗阻性脑积水早期表现。
  全脑DSA造影:32例造影病人中8例不配合采用全麻气管插管,24例采用局麻。共发现前交通动脉瘤32枚。
  三、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行DSA发现动脉瘤后立即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手术时间均在动脉瘤破裂72小时内,手术入路选择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进入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其中28例行瘤颈夹闭,2例行包裹,2例行孤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止血管痉挛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支持对症处理,对于呼吸困难者应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均给予脑保护剂、“尼膜同”防止血管痉挛、预防感染、补液、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
  32例均行开颅手术夹闭,术后1例一侧肢体一过性轻瘫治疗后恢复,2例术后小面积脑梗塞,其中1例无明显临床表现,1例偏瘫,死亡1例,为Hunt-HessⅣ级患者,死于难控制肺部感染。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无一例术后二次出血发生。其余均恢复良好。
  讨 论
  动脉瘤破裂发生后,通常会出现SAH 后严重脑血管痉挛所致并发症以及动脉瘤二次破裂出血等情况,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因此一旦发现应尽可能早期手术,这已经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有研究[3]报道,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其二次破裂出血的高峰期是首次出血后的24 h 内,而且二次破裂出血的致死率可高达
  75% ~ 80%。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发病率较高、危险程度较高的一种,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其破裂及引发的脑血管痉挛对患者影响较大,同其他颅内动脉瘤一样,主要治疗手段同样是手术,但因为其解剖学结构的特殊性,动脉瘤形态各异,在治疗上与其他动脉瘤有一定不同,手术难度更大,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也更大[5-6]。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尽量减少脑牵拉瘤体和尽早充分暴露载瘤动脉近端为基本原则。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选择手术入路。一般选择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高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指瘤颈超出蝶骨平台水平13 mm、埋入前纵裂内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对于高位动脉瘤,若不需要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可选择采取纵裂入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行手术夹闭时,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肿胀的存在,有时不可避免的要强力牵拉额叶以暴露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容易导致脑牵拉性损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在近期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下,经纵裂入路分离牵开两侧额叶并非易事,很難显露两侧A1段并进行临时阻断。所以大部分前交通动脉瘤均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对于术中颅内压较高病例,可以使用脱水剂、过度换气、穿刺侧脑室提前释放脑脊液等方法,使脑组织松弛,从而避免过度牵拉额叶。尽量充分显露前交通复合体周围血管后再分离瘤颈,必要时可切除部分直回以利显露,选取合适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必要时多个动脉瘤夹对瘤颈塑形,若前交通复合体全部瘤化无法塑形时或“水泡样”动脉瘤无法夹闭时可采取包裹方式,当双侧A1、A2均发育良好,前交通动脉长度大于4mm,且无分支发出时可予孤立后切断。结合临床与影像诊断,对Hunt-Hess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积极手术治疗。对Ⅳ级伴有颅内血肿患者除处于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不稳时,可考虑抓住时机积极手术,早期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Phillips TJ,Dowling RJ,Yan B,et al. Does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in 24 hours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J]? Stroke,2011,42(7):1936-1945.
  [2] Elijovich L,Higashid RT,Lawton MT,et al.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intraprocedural ruptur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CARAT study [J].Stroke,2008,39:1501-1506
  [3] 赵继宗. 神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87-493
  [4] Drazin D,Choulakian A,Alexander MJ. Congenital absence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a patient with a ruptured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J].J Neurointerv Surg,2010,2(3):208-210.
  [5] 程安林,冯雷,刘鹏,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20-22.
  [6] 王和功,王志强,秦志勇,等.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2):175-176.
  
其他文献
摘要: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改革要注重师资建设、教材编撰。课程改革要多管旗下,关注教学效果,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管理质量,以服務学生就业为指引。教学改革尝试要大胆果断,广泛学习,注重效果,切实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关键词:护理;基本;技术;改革       护理基本技术是护理教学的骨干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实践能力,改革势在必行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就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随访意义。方法:对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口服诊断剂量2-5mCi131I后2-7d行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以寻找甲状腺残留组织和转移灶,检查结果与同期Tg值、螺旋CT、MRI成像、超声等辅助资料相比较。结果:131I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病灶66个,131ISPECT平面显像发现病灶47个,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现场干预对预约门诊量的影响。方法:将234例在门诊候诊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等候就诊,干预组候诊时给予现场干预。结果:干预组复诊预约就诊量明显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现场干预可明显提高门诊患者复诊预约就诊的数量。  关健词:现场干预;预约就诊;门诊       患者预约就诊的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患者就医,减少患
期刊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的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是該病最主要的根本治疗手段,由于术中动脉瘤极易破裂出血,手术风险性很大,手术的成功不仅要求医生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求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手术取得最安全最有效的效果。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6月成功地完成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0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脓毒症的的临床诊断依据,探讨其预后判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根据AAP及SCCM诊断标准,将3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A组,30例非脓毒症患儿分为B组。按照患儿脓毒症严重程度,将A组脓毒症患儿分为两个小组,14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A1组,其余16例非严重脓毒症患儿为A2组。对A1组、A2组、B组进行PCT(降钙素原)检测,并检测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桡骨远端陈旧性C3型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陈旧性C3型骨折患者34例,所有样本均接受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并于术后联合应用外固定支架,拆除外固定架后给予腕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本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与不良事件,并于正常腕关节开展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29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A组88例术后第7天行高压氧治疗,1次/天,10天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B组64例术后第2天静滴神经节苷脂注射液60mg加生理盐水250ml,1次/d,14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C组77例联合应用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方法同A、B组。治疗3个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快的转动,糖尿病與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两者均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不得不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且糖尿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显著增加了多种癌症的发生,其中胰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糖尿病;肿瘤;高血糖;发病机制       ⑴胡文清研究资料显示:1糖尿病
期刊
摘要:目的:浅议双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12例拟诊肺栓塞的患者行双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运用。以观察肺动脉栓子累及的部位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患者16支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存在形状不同的充盈缺损影,栓塞血管以肺动脉主干为主4支(左侧3支,右侧1支);叶动脉5支;段及亚段动脉3支,单支动脉栓塞4支,其影像表现主要为造影剂充盈缺损,呈偏心
期刊
摘要:激素类治疗对象是炎症,是控制或改善炎症造成的器官损害。因此,其剂量的确定或时间的长短应以炎症的程度或器官受损的程度而定,准确、全面地认识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充分地发挥其效能,使患者得到最合理地治疗。  关键词:皮肤科;激素类药物;干预       一、皮肤科激素类不合理用药  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它好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