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人的发展思想的几个突出特点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人的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基本逻辑前提,但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表现为在所人有的发展中尤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在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偏重政治关系的民主化,在人本身的发展中特别注重主观世界的发展。这其中的贡献与局限,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人的发展 弱势群体 民主 主观世界
  作为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人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其基本逻辑前提。同时,作为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人的发展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带上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概括毛泽东这一思想的突出特点,无论是对于我们今天更清晰地理解毛泽东这一思想的贡献与局限,还是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是颇有意义的。
  一、在所有人的发展中尤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
  中国是个传统的封建农业国,封建社会得到了几千年的延绵、完善和加强,形成了被毛泽东称为“四大绳索”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大绳索”束缚的对象首当其冲是中国农民,因为农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生产者、最庞大的体力劳动群体。其中的夫权又直接针对广大的中国妇女。中国妇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不以阶级为划分标准,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封建家庭,包括本已弱势的农民家庭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压制,则主要是夫权外延功能的体现。这三类人群,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毛泽东一生的特别关注。如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说中国农民是“从前一切为绅士们看不起的人,一切被绅士们打在泥沟里,在社会上没有了立足地位,没有了发言权的人”;说中国妇女是“男子经济(封建经济以至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品。男子虽已脱离了农奴地位,女子却依然是男子的农奴和半农奴。她们没有政治地位,没有人身自由,她们的痛苦比一切人大”。所以,毛泽东在早年就呼吁教育改革,为妇女解放呐喊,大革命时期号召向党内同志:“要立刻下了决心,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他们向土豪劣绅斗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以工业为主导,以农民为基础”方针的提出,都包括着保护农民的考量在里边。还有他要求学校改革教学和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少年儿童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便于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自己;提倡社会给青年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要求增加妇女在政府和各级代表会议中的比例,等等,都体现出毛泽东对这三大弱势群体发展的特别关注。
  社会底层的解放和发展本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人学理论中,最能表征人的发展主旨的,要数《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强调的是“每个人”,而不是“某些人”或“某个人”。这一思想直指整个私有制时期人的发展状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充分,社会产品不充足,所以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被牺牲掉的一定是被压迫阶级,只不过,马克思恩格斯处于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时期,当时在西欧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工人阶级。这一点恩格斯早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就从工人与奴隶、工人与农奴、工人与(工场)手工业者的对比中作了论论毛泽东人的发展思想的几个突出特点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熊芳
  【摘 要】毛泽东人的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基本逻辑前提,但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表现为在所人有的发展中尤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在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偏重政治关系的民主化,在人本身的发展中特别注重主观世界的发展。这其中的贡献与局限,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人的发展 弱势群体 民主 主观世界证说明。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最受关注的是无产阶级,共产主义则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而妇女和儿童也更多的是被作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来关注的,因为他们是被资本廉价雇佣的女工和童工。
  然而,1949年10月以前的中国,人的发展程度却与同期的西欧各国存在着整整差一个时代的差距。套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说法就是,即使我们在1911年就否定了中国的清王朝统治,也并没有因此使中国达到法国1789年的水平。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时代错乱”。1911年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而中国人没有在这场革命中完成政治解放,农民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而且还是主力军;妇女儿童的地位也远未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那个高度。所以,当毛泽东这一代人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时,中国人仍然处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在这种压迫下,形成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底层结构:农民、青年人、妇女。农民家庭的出生与成长背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熏陶、中国无产级不得不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为自己革命的直接序幕,所有这些,使得以上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自然成为毛泽东的特别关注。当然,毛泽东这一特别关注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现代大生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最先进的阶级,其他的一切阶级都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传统农民毕竟是古代生产力而不是现代生产力的主要代表者,从历史尺度来看,他们终究是保守的,其发展的历史方向是大工业的方向,使之具有现代性。
  二、在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偏重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现实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先天固有的、永恒不变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关系的发展就不仅是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内容,同时也是其前提条件。社会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人的本质的发展程度。按人的活动领域划分,社会关系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毛泽东偏重的则是政治关系,致力于政治关系的民主化,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监督政府”,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争取民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也曾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从从事中国革命起就认定:“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不同的是,毛泽东从事的中国革命首先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民主主义革命。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革命,其直接目标是人的政治解放。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首要的、中心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建立民主共和国。因而,在属人的社会关系中,他就特别强调人们之间政治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曾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要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将来建立的新中国是“民主共和国”,通过“人民监督政府”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目标。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深植于中国两千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小农经济中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加之中国的现代经济发展迟缓,使得这种封建意识得以生存下来,并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显示出它强大的惯性力量。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因为当公有制基本取代私有制之后,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不再存在了,国家政府成为社会经济的实际管理者,一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出现——在国家机构中掌握政治权力的人与那些没有掌握政治权力的人之间的矛盾——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虽然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由于矛盾双方没有根本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但它关涉毛泽东关注的民主问题。这让毛泽东意识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胜利、社会主义者的胜利,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身永远胜利,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东西随时都有复辟的可能。笔者认为,毛泽东晚年对于“复辟”的忧虑、对民主的错误理解、对制度建设的忽视这些因素是激发“文化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
  但是,毛泽东关于社会关系、政治组织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前提而非结果的观点,“人民管理国家”“人民监督政府”的主张,等等,不仅在当时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途径,就是在今天为我们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非常有启发的。
  三、在人本身的发展中特别注重主观世界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类的角度看,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是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即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的高度协调一致。就个人而言,它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作为个体的人在各方面的发展,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它是人本身的发展,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终其一生来看,在人本身的发展问题上,毛泽东特别注重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并为此提出了“改造主观世界”的哲学命题并付诸实践。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曾把人的精神性看做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只有精神生活而无肉体生活,主张“观念造成文明”。相应的,青年毛泽东认为改造中国必须从改造人心入手,盼望中国出现托尔斯泰式的大哲学家、大伦理革命家,“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他自己也积极投身于这种改造人心的活动。这种观点和做法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主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也并未放弃其“人心改造”的主张。如果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念在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么,他的整个未来观的信念则依赖于“新人”的出现,而“新人”的出现又依赖于对人的思想和道德的改造。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们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两大任务: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其中改造客观世界还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并说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所不同的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能够较好的保持着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发展、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之间的应有张力;建国后则更多地把主观世界的改造看做是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把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看做是第一位的东西,而把人物质方面的、客观方面的发展看做是第二位的东西。这集中反映在他关于“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领导者和建设者的设计上以及“六亿神州皆舜尧”的美好夙愿中。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观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把这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理解成经济决定论则是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未来共产主义制度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相反,他们强调,人们必须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即是说,社会主义新人的出现是共产主义社会到来的重要前提之一。按照这一观点,就不能在社会主义阶段把一切工作的目的理解为尽可能快地发展物质生产力。而毛泽东重视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发展,与马克思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将有助于调解中国现代经济发展手段和未来社会主义目标之间的矛盾。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是: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不忘记我们的理想?如果把社会主义同现代化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等同起来,如果把社会主义的目标单纯地理解为发展生产力,那么,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呢?因为,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未来的社会积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如果我们不注意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会被理解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更不是人的发展理论。所以,毛泽东在这一个问题上的错误不在于强调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而在于,他忘记了人本身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关系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基础和根源。至于单个人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
  [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其他文献
针对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因控制点较少或通视条件困难而造成测设不便的现状,指出采用无定向导线可解决控制点少及通视条件困难等问题,并采用无定向导线条件平差法进行了平差计算,分析了它的精度,用实例证明这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线路测量方法。
从公路路基、公路路面、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和路面防护等方面就如何延长公路的使用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提高公路的运输效率和节约修建养护费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美学上经常讲距离效应,说的是要观察和认知某种事物,有一个最佳的距离。比如看油画,太近了,只看到模糊一片,只有与画面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有最好的视觉效果出来,这叫“距离产生美”。  由此联想到师生交往中也应该有个适度的距离。师生距离过远,导致心灵隔膜:师生距离过近,产生审美疲劳;师生关系忽远忽近,则游离了美的本质。那么,师生间的距离该如何把握?    一、合理安排空间距离    1 把握好学生座位的
建湖县庆丰中学是由八个联办初中合并而成。本世纪初学校经历了初中生源急剧膨胀,又快速萎缩的过程,同时学校高中部又停止招生,可是学校师资还停留在初中生源高峰期和高中部正常运行状况下的一个高水平。教师严重超编。在生源膨胀期为了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学校临时将原村小的小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全部调入初中任教,再加之学校当时相当数量的老民办教师。因此,无论是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还是教师的水平,都处于一个非改革不可
针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三超”现象,结合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从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几个重要环节论述了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点,并指出技术与经济
摘 要: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上网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其在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在教授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时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本文从激发学生守法意识与创新精神,端正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渐渐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方面
由于大学教师对教学学术理解片面,只专注于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进行科学研究,从而造成大学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1990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博耶提出“教学的学术”,引起大量学者探讨研究。但是中国对教学学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造成中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学学术型教师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大的问题。故本文将从教学学术型教师的角度分析思想
【摘要】文章从“新工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培养定位,总结了目前人才培养的三点共性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定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多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力求完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年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8
【摘 要】高校中实践教学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经管专业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创新改革,找到高校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以ERP实验室为平台对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ERP模式遵循“ERP实践教学——学生模拟公司实训——学生到企业的相应岗位进行实习”的模式,以求能够构建更好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實践教学创建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关
2005年10月20日早晨,我校青年教师支名嫒在上班途中被电动自行车撞了。但支老师仍坚持一瘸一拐地走进校园坚持上班。  每天看到支老师行走在校园内不方便的身影,我内心总会涌起阵阵感动。对这样优秀的教师如何表扬,对这种精神如何弘扬,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在学校校园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老师,你让我感动》。  最近,每天早晨7点多钟,每当我在校门口或校园内和支名媛老师碰面时,我内心都涌起阵阵感动。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