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简史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题研究的开展,总是离不开对发现史的回顾与总结,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文章主要对东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梳理,旨在划分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历程,同时与水系流域分布相结合,注重于对东北地区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历史的梳理。
  关键词: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
  东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从行政区划上看,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的外围为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东北地区水系丰富,主要分为黑龙江流域、图们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1 起始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这一阶段旧石器考古地点集中在松嫩平原,此地区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数量最多,文化遗物较少。最主要工作的两处遗址是顾乡屯遗址和荒山遗址。
  1.1 顾乡屯遗址
  顾乡屯遗址处于松花江右岸一级阶地上,海拔125~140米,地理坐标为45°43′N,126°34′E。1931年,由我国北平地质调查所的尹赞勋、殷宝兴主持发掘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郊温泉河畔的顾乡屯遗址,俄国人B.B.波诺索夫和A.C.路卡什金等也参与此次发掘工作。通过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数量,证明了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由此开启了东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发现。1933—1939年,日本、俄国和法国学者先后对顾乡屯遗址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获得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制品。人工制品可分为两类:一是有使用痕迹的动物骨骼;二是石制品。石制品多用锤击法或砸击法打制,体型较小,种类单一,质地粗糙。①根据地质年代属于晚更新世,动物群的种类以及人工制品的文化特征和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顾乡屯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万~2万年。②
  1.2 荒(黄)山遗址
  荒山遗址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地理坐标为45°46′N,126°37′E。自1936年开始,俄国学者A.F.马良夫金等多次在荒山采集到动物化石和人工制品。1957年,B.B.波诺索夫对荒山遗址西侧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得动物化石和4件有打制痕迹的石块。1960年,游寿等发现了以猛犸象为原料的骨制品等。1964年,孙健中对发现石制品的地层进行分析,认定其属于更新世晚期的堆积。③通过石制品发现的层位的地质年代研究以及测年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荒山遗址的年代应在距今4万年左右。④
  2 发展阶段(20世纪70~90年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陆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遗址,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物。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2.1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
  2.1.1 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村西金牛山,海拔高度69.3米,地理坐标为40°34′N,122°30′E。19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在金牛山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辽宁省考古工作者于1974—1978年对该遗址先后进行四次发掘,共发现6个地点,分别为A点、B点、C点、D点、E点和F点。⑤A点和C点洞内堆积较厚,从上到下可划分为6层,根据地层年代可以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与中更新世晚期相对应,与北京人遗址上部堆积年代相同,可以认定金牛山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但年代问题仍然存在。①1976年,在A点上层发现一段人类肱骨远端化石,在C点上部发现2件磨制的骨器。
  1984—1993年,吕遵谔等又组织四次发掘工作,主要集中于A点。这一阶段的发掘收获颇丰,发现了一批丰富的人类化石,其中有一件头骨保存比较完整。经初步研究,确认该头骨化石属于一位成年的女性个体,自此“金牛山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通过这一阶段的发掘,对A点的地层堆积划分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划分的地层中发现人类化石的第6层现应属于第8层的顶部,地层堆积自上至下共可以划分11层。这次不仅发现了人类化石,还发现了用火遗迹、石制品和具有人工痕迹的碎骨等种类丰富的遗存。金牛山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原料较为单一,器型较小,多使用锤击法和砸击法进行剥片,以背面加工为主,器类简单。用火遗迹共发现13处,11处为灰堆,2处为灰烬层。灰堆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灰堆中存在烧骨,且结构有保存火种的措施。通过ESR测年检测人类化石,热释光测定地层年代,可知金牛山遗址的年代平均值为距今28万~26万年。②
  2.1.2 庙后山遗址
  庙后山遗址③位于辽宁省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的庙后山南坡的洞穴里,地理坐标为40°14′N,124°7′E,海拔高度为60米。1978年,工人在此地开山采石时发现该遗址。同年6月,辽宁省博物馆等对其进行调查和试掘,发现了一批动物化石、石制品和一颗残缺的人类牙齿化石。通过对肿骨鹿和三门马等动物化石的分析,推测其应属于中更新世动物群。1979—1982年,辽宁省博物馆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对庙后山遗址的地层划分、堆积成因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遗址划分为上洞和下洞,后经发掘发现应属于同一个洞穴堆积,自上而下共可以劃分为8层。根据发现的动物群化石的特征、测年数据以及地质年代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包含1~3层的堆积,没有任何遗物发现,古地磁测定年代大约距今73万年;第二阶段包含4~6层的堆积,含有中更新世动物群化石和人类化石以及人工制品,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40万~14万年;第三段包含7~8层,含有晚更新世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测年数据显示年代为距今10万~1.7万年。庙后山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多数采用锤击法和碰砧法进行剥片,碰砧法产生的石片占主要地位,砍砸器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工产出的,其中带有修理把手的砍砸器是庙后山遗址工具中的特色。
  2.1.3 蛟河新乡砖场遗址   蛟河新乡砖场遗址位于吉林省东北部的蛟河盆地北缘拉法河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43°48′N,127°20′E。1991年,吉林大学在吉林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次年复查,并未进行系统性的发掘。两次发现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均是从地面采集的。石制品剥片使用锤击法和碰砧法,工具有砍砸器和不规整的手斧。地层划分根据砖场取土的剖面观察,可划分为6层。对遗址中发现的猛犸象牙化石进行铀系法测定,其年代为距今6.2万年左右。④
  2.2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该阶段的旧石器晚期遗存集中发现于黑龙江流域。
  2.2.1 呼玛十八站遗址
  十八站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的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52°25′N,125°25′E。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呼玛县境内野外调查时发现该遗址,通过调查共发现4个地点,次年对该遗址进行系统性的发掘,主要发现了数千件的石制品。⑤2005年在发现遗物最丰富的75075地点西侧布方,出土石制品38件。地层堆积可以划分为4层,对4个层位的底部均采样进行光释光测年,综合结果分析,其年代距今2.5万~1万年。呼玛十八站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原料多为燧石,使用锤击法和砸击法剥片,器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器型较小,且出现了压制修整技术。
  2.2.2 榆树周家油坊遗址
  周家油坊遗址位于吉林省榆树县西南,处于松花江和拉林河之间,地理坐标为44°43′N,126°21′E。1951年,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师生在此采集到三块人类化石以及一件石片和一批动物化石。1956年,裴文中教授等在此调查时发现一枚幼儿臼齿,根据出土地点,将发现的人类化石称为“榆树人”。吉林省地质研究所与吉林省博物馆在1977年对该遗址进行小规模的发掘工作,先后共发掘7个地点,动物化石的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地点还发现了石制品和骨制品。石制品使用锤击法体型较小;工具以刮削器为主,多是劈裂面向背面加工。榆树周家油坊遗址出现了成型的骨器,上述两处遗址均是发现了具有人工痕迹的骨骼,有铲器、尖状器等,分工细致。根据第一地点的碳十四测年估计,榆树周家油坊遗址应距今7万~4万年。①
  3 繁盛阶段(21世纪以来)
  该阶段的旧石器考古工作大部分为集中的区域调查和发掘,对某一区域内旧石器遗存进行整理和比较,从而进行文化类型区分和文化发展源流分析。
  3.1 黑龙江流域
  进入21世纪以来,大部分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主要是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少部分是某个流域的考古调查或因施工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再由省级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和系统发掘。
  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始于2006年,在延边地区调查时发现了安图沙金沟地点②、立新旧石器遗址③等;2008年对海浪河流域进行专项调查时发现和确认旧石器遗址8处,主要有杨林西山遗址④等;2016年5月对穆棱河流域进行专项调查,共发现20余处旧石器地点,详细研究并发表简报的有13处地点,分别是位于穆棱市境内的四平山第一地点⑤、靠山东山地点⑥等,位于鸡西市的梨树河口东山地点⑦等;2017年4月19—29日,对牡丹江-绥芬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2处,详细发表简报的只有7处,位于绥芬河流域的只有东宁岭后北山地点⑧,其余六处均是属于牡丹江流域的范围内,有北安南山地点⑨等。
  3.1.1 桃山遗址
  桃山遗址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呼兰河畔的桃山上,行政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林业局,地理坐标为46°54.765′N,128°12.643′E。201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桃山遗址,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展开发掘工作。⑩两次发掘面积共为36平方米,但发现的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共发现石制品2925件、陶片56件、装饰品以及备料4件、植物果壳1件。桃山遗址的地层可以划分为4层,2、3、4层均发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石制品原料以凝灰岩为主,类型以石片和断片为主,主要使用锤击法进行剥片和修理,但也发现了细石核、细石叶以及带有压制痕迹的刮削器等石制品。工具的种类丰富,有凹缺器、钻具、端刮器、斧形器和锛形器等。陶片发现于2、3层,数量不多,尺寸小,破损严重,都为夹砂陶,质地粗糙,以素面为主。AMS14C测年结果的绝对年代数据为:第4层年代为距今1.92万~1.65万年,第3层为距今1.52万~1.4万年,第2层为距今0.56万~0.5万年。k
  遗址年代的跨度比较大,年代与地层划分明确,处于晚更新世末期向全新世早期的过渡阶段,环境变化剧烈,古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随之改变,蕴含着不同时期丰富的文化特征。
  3.1.2 西山头遗址
  西山头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地处绰尔河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46°43′46.25″N,123°00′40.32″E,海拔高度184米。该遗址是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17年5月对嫩江支流—绰尔河流域调查时发现的,同时对该遗址进行小規模的试掘。这次试掘共发现一处用火遗迹、10231件石制品以及少数动物化石。从地层剖面来看,西山头遗址的文化层可以划分为3层,石制品均出土于第3层。石制品原料主要为优质流纹岩和凝灰岩,硬度高且岩质细腻,但节理较多,这也是石制品中断块、断片数量多的原因。工具种类丰富,多数是以石叶或细石叶加工而成,主要有尖刃器、钻器、刮削器和砍砸器。从发现石制品的统计数据来看,体型较小的石制品占主导,石叶、细石叶以及细石核的存在,说明该遗址存在细石叶技术。通过地质年代以及对骨骼样品的检测,该遗址的年代为距今2.8万年左右。①石叶和细石叶共存,说明西山头遗址正处于石叶技术向细石叶技术的过渡阶段,是东北地区目前发现处于过渡时期最早的遗址。   3.2 图们江流域
  2002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延边地区各级博物馆配合下,对图们江流域进行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6个旧石器地点,有下白龍地点②、珲春北山地点③等。2004—2007年,和龙市境内发现了5处旧石器地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和龙大洞遗址。图们江流域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大多数是以黑曜岩作为石制品原料。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东村,处于图们江与其支流红旗河汇合的三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42°08′36″N,128°95′05″E。2007年8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和龙市博物馆组成的石人沟联合考古队,为探寻黑曜岩产源时发现该遗址,同时进行了试掘;2010年6月,再次进行调查和发掘。这两次工作仅发现了石制品,数量种类丰富,原料以黑曜岩占绝对的主导,石片和断片占多数,体型较小,体现了古人类对优质原料的利用程度很高。工具有刮削器、雕刻器等,大多小而精致,修理主要以压制法为主,加工的方向也很多,如正向、反向、交互加工等。地层堆积自上而下可划分7层,2007年的发掘样品的碳十四测年为距今21350±120年④,2010年的发掘样品的碳十四测年为距今2.1万年左右,应该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⑤
  3.3 辽宁地区
  在21世纪,辽宁地区进行的旧石器考古调查主要是对鸭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进行的考古调查。2011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辽宁省本溪和桓仁两县进行了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8处,但详细发表简报的只有6处。本溪县范围内发现的有香蘑南山地点⑥等,桓仁县范围内发现的有闹枝沟牛鼻子地点⑦等。
  同年4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沈阳地区的康平和法库两县进行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详细简报的有11处,如康平县范围内有杨家窝堡后山地点⑧、老山头旧石器地点⑨等,法库县内有黑山头地点⑩、柏家沟西山地点k等。但是,年代的确定只能依据文化遗物所处地层堆积、石制品的特征分析及与周邻地区其他类似遗址的比较,没有确切的测年数据。次年4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再次对沈阳市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0处,其中农大后山地点为其中文化内涵较丰富的一处。
  农大后山遗址位于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果园和百草园黄土岗地上,地理坐标为41°49′35″N,123°33′49″E。于2012年4月调查发现,发现石制品201件。l同年,对其进行试掘,发现211件石制品,数量虽少,但石制品类型丰富。原料利用也较为丰富,以石英占大多数。石制品体型较小,工具有刮削器、雕刻器等。剥片方式采用锤击法,加工以单向为主。地层可划分7层,文化遗物主要发现于2~5层。该遗址地层的绝对年代经光释光测年、古地磁测年等数据综合分析,第2层为距今3万~1.5万年,第3层为距今5万~3万年,第4层为距今7万~5万年,第5层为距今10万~7万年,第6层为距今11万年,第7层为距今12万年以前。m农大后山遗址的时间跨度较大,目前仅发掘了49平方米,后期的工作还可以再进行。
  4 结语
  东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共发现了百余处已经确认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多处属于旷野遗址,少部分为洞穴遗址。文化年代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对构建东北地区旧石器考古时空框架有一定的帮助。各个阶段在不同的区域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东北地区的石器工业,根据文化特点、技术特征以及遗址分布区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大石器为主的工业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区域;二是以小石器工业类型为主,分布在中部丘陵地带;三是分布于西部草原地区的以细石器工业为主的类型。随着东北地区旧石器材料的丰富,对石器工业的区域性特征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根据发现的石制品的技术特点以及不同工业类型的分布,从区域划分工业类型—不同时段石器工业发展特点的转变,从早期较为原始的技术产品到晚期细石叶技术的出现,技术上的发展变化体现在不同时段。①
  随着调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量的增多,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主要体现在整体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方面。虽然东北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材料丰富,但是各个区域的考古工作的进展程度却大有不同。从流域分布来看,辽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在时间序列上较为全面;但黑龙江流域发现的大多数遗址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中期遗存仅有一处,早期遗存尚未发现;图们江流域发现遗址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鸭绿江流域除了庙后山遗址,大多数遗址在年代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旧石器遗址的数量虽然丰富,但时间跨度不完整,这一点仍需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多元化发展和研究。例如,从图们江流域发现的以黑曜岩为原料的遗址进行区域性研究;对石器工业的划分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旧石器遗址发现较少的区域,如大兴安岭地区等进行系统性的考古调查等。注重信息的全面收集和精细分析,更加准确地推测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属性以及人类生活模式,才能够明确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进步。
其他文献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已成定论。《南京条约》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实质性方面,特别是割地赔款等内容,这是英方使用武力形成的对清方的不平等。该条约还存在另类不平等,体现在清方谈判人员追求在中文本的称呼、格式、措辞等方面表现出清方高于英方一等,以维护清朝皇帝的面子,掩盖谈判人员的无能,以及淡化该条约不平等的实质。《南京条约》中文本是由英方译员翻译的,一些措辞形似显示大清皇帝居尊的口气,以顾全皇帝的脸面,使条约更容易被清方接受。但这些不对等翻译只体现在中文本之中,丝毫无损英方所获得的实际
互联网场景利用智能技术耦合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嵌入个人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购物、社交、娱乐、获取资讯等提供了行为背景框架.在被智能技术“微粒”化解析的社会中,互联
清代文坛来自古文家一侧的关于文道关系的论述颇为丰富,素来为学界所认知。但来自骈文家一侧的文道关系论述,如果忽略他们以“自然之道”来阐述骈文的名分与体性的这部分内容,实为理论认知上的缺憾。六朝审美思维中以刘勰为代表的“原道”模式,汲取老庄和玄学的自然观,以“自然成对”和“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来证明文采与偶俪显示“自然之道”。这种“自然之道”的思想智慧及其审美应用,随着清代骈文学的复兴,得到了清人的积极回应与发挥。尤其清代中期以降,对“自然之道”所能预设的骈文理论视野,有了进一步的阐说与开拓。清人归向自然之道
摘 要:格林兄弟收集整理而成的童话集本名为《儿童与家庭童话》,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常被划入儿童文学之列,但它最初却并不是为儿童而是为成人而作。原因可从格林兄弟对其进行意义建构的背景与过程中得知。对此原因的探讨有助澄清中文“童话”与德文“Mrchen”的关系,从而也为理解《格林童话》为何是德意志民族之诗、教育之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格林兄弟; 童话; 神话; 德意志; 儿童  中图分类号:I516
摘 要: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四川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受道教发展历程的影响,四川道教摩崖造像在不同时代各有其特点。文章结合考古资料与道教古典文献,探究隋唐时期四川石窟及摩崖造像的表现特征。四川道教石刻以天尊像为主,三清与老君造像也开始逐步出现,加上隋唐时期宗教政策鲜明的时代性,出现佛道合龛与女真造像,侧面反映出道教在该时期开始向世俗化发展。  关键词:摩崖造像;道教;神祇特征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存在制度改革、管理改革和参量改革三种基本路径;我国的医疗保障进入以病有良医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参量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主要路径。要论证以上观点,需要系统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参量体系及其目前改革的基本状况,并从扩大筹资规模、控制待遇过快增长、优化支付结构和提升管理效率等四个方面分析“十四五”期间医保参量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最后提出医保参量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关键对策。
意识形态在现代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在不同的现代社会系统中凝聚共识,起到塑造不同群体、构建与群体相配套的总体性信念并引领具体实践的功能.意识形态还能同现代国家形制的诞生和存续发生密切关联.作为总体性实践理论,国家意识形态不但在国家的统一、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维系共识的功能,还能有效地引领国家范围内的总体性实践.不过,由于国家在现代世界中拥有最高主权地位,国家意识形态对于特殊性的坚持也是引发国家间分歧并造成某些世界性纷争的根源.理解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和相对独立性,解析其理论构成环节
1912—1934年四川地方政治形态的演变是循着"军饷—税收"框架展开的.江津商业档案展示了民国初年"地方动乱—赋税归零—财政军事化"的基本框架.借助便捷的金融工具,军饷与地方税收似乎在形式上脱钩,表面仍维持一个现代国家正常的财政体系,但实际上,金融工具却加强了其军饷征收的便捷性,反而促进了财政军事化进程.黔军进入江津以后,原来的"军饷—税收"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军饷—杂捐"结构.地方税收加重,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将轻税时代商帮与商会活动的性质视作商人自治的话,那么在以重税为特征的"军政一体化"
采用KLEMS方法分析中国工业TFP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并结合Domar加权体系分析各工业部门对整体的增长贡献。研究发现=1978-2018年,各工业部门总产出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长来源主要是中间投入和资本投入,但在高新制造业部门,TFP的增长贡献度约为30%,超过资本投入;工业增加值在整个时期的年均增长率为12.43%,其中4.40%来自TFP增长率,后者对前者的增长贡献度为35.37%;要素再配置效应对TFP增长的综合贡献度为7.81%,政府对资本分配的过度干预导致其效果远甚于对劳动分配带
摘 要:元代龙泉窑在继承宋代优良制瓷工艺技术和其雄厚的瓷业生产基础上,成功烧制出了大型的青瓷器皿,标志着龙泉窑烧制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文章以元代龙泉窑文化背景为对象,研究探讨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相互的影响关系,对元代龙泉窑青瓷文化背景进行探析,为进一步了解元代龙泉窑发展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龙泉青瓷;龙泉窑;元代;艺术风格  0 引言  在龙泉大窑和金村的古窑遗址发掘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