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浅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小结、课外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学习。创设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成功的保证,反思小结是探究性学习的升华,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和拓展。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活动,是已有认知结构的必要发展和重新组织。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与环境的“同化”或“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欲望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突出鲜明、目标明确。如教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哪些图形?书桌面是什么形状?作业本的每一张是什么形状?然后提出问题:若把长方形的一张纸剪去一角,会出现什么形状的图形?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探索状态。
  
  二、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究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探究的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性学习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否则探究性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我提出问题后便引导学生探究:先做一做,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再想一想,1、你能用三角边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请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4,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指的屏幕的宽吗?那它指的是什么呢?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手、眼、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这样做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合作交流,巩固探究的性学习的成果
  
  學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产生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学习的想象力。
  初中生不服输,好胜心强,是开展合作交流的有利条件,事实上有些探究结论不去争论、不去辩解是很难弄清其庐山真面目的。对于有些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争一争、辩一辩,学生是能豁然开朗的。
  
  四、进行反思小结,使探究性学习成果得到升华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艰苦的探索,得到的结果虽有些杂乱无章、有对有错,但却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教师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的予以全面否决。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论准确的告诉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对探究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不是安排学生自学教材,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引起思考,有所发现并提出猜想,再通过讨论,加以推理论证,从而总结规律。在课堂小结时,再启发学生反思前面观察思维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五、注重迁移拓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学习了《公园有多宽》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长为宽的3倍,面积为21000平方毫米(图上的数据),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自编估算内容,并估算出结果。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检验探究结果,有助于强化搜集、处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探究学习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教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一种重要的课堂表现形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探究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不断丰富和探索。下面谈谈我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以往教学方式的根本不同,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应当是
期刊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的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如我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力是小学生一种本能,教育主要是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对个性的造就来说,教育的秘诀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与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数学教学需要学生想象,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曾经在教育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小学生这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无论是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编排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还需要认真研究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把握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    一、既尊重教材又注重开发教材    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有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意识,积极地用好教材这一“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
期刊
数学教师最大的困惑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但确有部分学生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考试卷子上的许多题型都是多次讲解反复练习过的,可他就是答不上,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据我2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认为主要原因还在教师自身上,不是教材的吃不透,也不是讲的不好,而是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牛不吃水从牛角上按不下去”,教师是外因,而学生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最朴素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培养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选择、编制应用题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期刊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终达到的目标。“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提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数学课,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全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引入的方法比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    一、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可以唤起某中动机,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挈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故事或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合作学习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从而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