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治疗急诊室股骨骨折患者疼痛的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急诊室股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后疼痛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股骨骨折患者57例,年龄29~87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均在急诊室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记录股神经阻滞注药前、注药后10、20、30 min时患者VAS评分,注药10 min后VAS评分未明显下降者增加闭孔神经阻滞。

结果

34例患者股神经阻滞组注药后10、20、30 min时VAS评分(4.2±1.2、2.6±1.1、2.4±0.9)明显低于注药前(7.3±1.7)(P<0.05),增加闭孔神经阻滞的23例患者,8例注药后20、30 min时VAS评分(4.1±1.1、3.8±1.2)明显低于注药前(8.0±1.6)(P<0.05),15例患者注药前后VAS评分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急诊室对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疼痛缓解有较好的效果,对股骨上段骨折效果并不太满意。

其他文献
下肢溃疡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一种并发症,而类风湿性血管炎(RV)在RA诸多发病因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更多的抗风湿药物的应用,类风湿性血管炎性下肢溃疡发病率也有所下降。除了药物治疗外,威伐光系统(wIRA)在溃疡的治疗中也有帮助。本文报告1例男性类风湿性血管炎合并下肢皮肤溃疡患者,经wIRA照射治疗后显著改善。
目的比较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传统手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微创手术组,每组44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在X线机透视下确定腰椎病变部位,暴露腰椎间盘棘突,对病椎增生韧带进行切除。微创手术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利用X线机确定患者腰椎病变部位,扩大椎间孔距、置入椎间孔镜后,在椎间孔镜下清除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黄韧带。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工作套管保护下经皮椎间孔内镜扩大成形术在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采用工作套管保护下行PELD术。观察椎间孔扩大成形及纤维环保护情况。比较手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MacNab方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椎间孔成形与纤维环保护良好。与术前比较,手术后不同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主动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与主动功能锻炼,西药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与主动功能锻炼。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以肩关节功能活动积分(Melle)评定肩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和2个疗程后的VAS评分与功能活动积分和总有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对呼吸的影响。方法肋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和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前者采取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后者在静脉镇痛泵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肋间神经组低氧血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带状疱疹疼痛患者60例,病程<3个月,数字评分法(NRS)评分≥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组和无激素组,每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行责任神经阻滞及皮损区浸润治疗:颈椎、胸椎、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无激素组分别用浓度为0.4%、0.4%、0.8%利多卡因5 ml;激素组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3 mg,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选择性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胸肋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肋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0例,年龄50~74岁,体重45~90 kg,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脉冲射频组(PRF组,n=20)和脉冲射频联合医用三氧注射组(PRF-O3组,n=20)。PRF组依据其带状疱疹及疼痛区域神经节段分布范围行DSA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PRF-O3组给予相同的脉冲射频治疗,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注射小剂量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关节镜诊治术患者120例,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R组、DR组、SR组(n=40);手术结束时,分别关节腔注射羟考酮2 ml(3 mg)联合0.25%罗哌卡因18 ml(OR组)、地塞米松2 ml(5 mg)联合0.25%罗哌卡因18 ml(DR组)和生理盐水2 ml联合0.25%罗哌卡因18 ml(SR
目的评价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医用三氧大自血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30例,年龄30~50岁,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医用三氧大自血法治疗组(B组),每组1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1)、治疗后10 d(T2)及治疗后3个月(T3)的TPRI、VAS评分、PPI、HAMD、FIQ及压痛点个数,同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
目的探讨吗啡复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鞘内连续注射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癌痛患者80例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为鞘内泵入吗啡组(A组)、鞘内泵入吗啡复合右美托咪定1.0 μg/ml组(B组)、复合右美托咪定1.5 μg/ml组(C组)及复合右美托咪定2.0 μg/ml组(D组),每组20例。记录4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吗啡剂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获得满意镇痛后的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