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套管保护下经皮椎间孔内镜扩大成形术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工作套管保护下经皮椎间孔内镜扩大成形术在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采用工作套管保护下行PELD术。观察椎间孔扩大成形及纤维环保护情况。比较手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MacNab方法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

椎间孔成形与纤维环保护良好。与术前比较,手术后不同时点患者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ODI均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12个月时疗效为优者70例,良者22例,可者4例,差者0例,优良率95.8%。所有患者未见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

工作套管保护下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无痛分娩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无痛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传统管理组和微信管理组,每组100例。前组孕妇出现疼痛时由护士通知麻醉医师处理;后组指导孕妇加入微信公众号爱心病房,通过微信平台宣教镇痛相关知识,分娩时孕妇或家属通过微信平台将疼痛信息反馈给麻醉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根据镇痛效果做出处理。比较两组镇痛后30、60、90、120 min时疼痛数字评分(NRS)、孕妇镇痛满意
期刊
慢性疼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其感觉神经功能发生变化,而感觉定量分析是一种评估感觉神经纤维功能的方法,因其简便、无创、经济及可靠的优势,可以作为慢性疼痛诊疗中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和疗效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对感觉定量分析在慢性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胸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使用PCIA情况将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164例)和联合组(194例),布托啡诺组使用静脉布托啡诺镇痛,联合组使用静脉羟考酮加布托啡诺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不同时段内PCA按压次数以及PCA总量;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术后6、24 h时静态VAS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注射阿霉素治疗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注射阿霉素治疗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 d及出院半年后VAS评分、自评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 d及出院半年后VAS评分降低(P<0.05),疼痛缓解率提高(P<0.05),QOL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毁损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 d、15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疼痛评分(VAS)、疼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服用止痛药情况及生活质量参数(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进行评估,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胸段椎旁阻滞(TPV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腔镜肾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腔镜肾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案随机分为联合镇痛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联合镇痛组采用胸段椎旁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静脉自控镇痛组单独应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镇痛组患者用超声定位T10~T11椎旁间隙,实时监测下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术后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μ
下肢溃疡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一种并发症,而类风湿性血管炎(RV)在RA诸多发病因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更多的抗风湿药物的应用,类风湿性血管炎性下肢溃疡发病率也有所下降。除了药物治疗外,威伐光系统(wIRA)在溃疡的治疗中也有帮助。本文报告1例男性类风湿性血管炎合并下肢皮肤溃疡患者,经wIRA照射治疗后显著改善。
目的比较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传统手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微创手术组,每组44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在X线机透视下确定腰椎病变部位,暴露腰椎间盘棘突,对病椎增生韧带进行切除。微创手术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利用X线机确定患者腰椎病变部位,扩大椎间孔距、置入椎间孔镜后,在椎间孔镜下清除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黄韧带。比较两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