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草叶集》中的浪漫主义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jklm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叶集》的作者华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是十九世纪美国的一位优秀诗人。他热爱生活,同情劳动人民,渴望民主与和平。本文通过对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中“自我”、“自然”、“民主”等主题的论述,表达诗人对理想人类社会的渴望与追求及对人民的歌颂和热爱。从而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词:民主;草叶集;惠特曼;自我
  《草叶集》“用草一样朴素的语言进行创作”——“哪里有水,哪里有空气,哪里有阳光,哪里就生长着草叶”,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美国的形象,概括了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并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打破传统的束缚,开创了自由体的诗风,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惠特曼在《草叶集》歌颂民主自由,歌颂坚强宽厚,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草叶集》中的自我观念
  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生物,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自我主题贯穿了整部诗集的始终,诗人借助这一主题表达自己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惠特曼的自我粗犷又顽强。他被美国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称为“美国有史以来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最伟大的诗人”在《草叶集》的《自己之歌》中,诗人写道:“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我闲步,还邀请了我的灵魂,我俯身悠然观察着一片夏日的草叶。我的舌,我血液的每个原子,是在这片土壤、这个空气里形成的,是这里的父母生下的,父母的父母也是在这里生下的,他们的父母也一样,我,现在三十七岁,一生下身体就十分健康,希望永远如此,直到死去。”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是对自己的歌颂,而且也是对他人,对所有人的歌颂,诗人用自我,表现出一个大“我”,“自我”是全诗的中心形象,《自我之歌》的背景是整个美国。全篇歌颂的“自我”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了自由,民主与开放。同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人人平等的思想。惠特曼在是一个活生生肉体的人,他称自己为“肉体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个灵魂明澈的、灵与肉完美统一的人——灵魂的诗人。所以他说“我说过灵魂并不优于肉体,我也说过肉体并不优于灵魂”,“我歌唱肉体的诗人,也歌唱灵魂的诗人”。惠特曼式主人公粉碎了人类灵魂优于肉体这一道德旧观念,灵魂与肉体的平等共生才有生命永恒存在。这再次体现出惠特曼的平等主义。
  二、《草叶集》中的自然观念
  《草叶集》极力赞颂了自然的神奇、壮丽与伟大,他在《自然之歌》中专门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毫无顾及,以一种原始的活力叙说自然”。大自然具有灵性,大自然的一切无论是山岳、星辰、青草、小河都有“目的性”,它们无时不在做着向上的运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我 更不因为鳖只是鳖而说它是无价值的东西。”自然包容着自我,自我在自然中延伸。在他的《大路之歌》《自然之歌》《自己之歌》中都赞颂了美好壮丽的河山,描绘了草原、森林、旷野等一处处美丽景色。无不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自然盛景的热爱。惠特曼还赞美了由劳动解放的自然力量和由它创造的现代文明。他首次把“横穿大陆的电报机”、“强健而迅速的火车头”作为美的形象引入诗的王国。他心中汹涌澎湃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三、《草叶集》中的民主观念
  惠特曼的这部《草叶集》的主题是不能分而论之的,它所表达的每一种浪漫主义情怀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都相互关联,彼此依存。民主主题不仅仅体现在他歌颂家国的民主,人权的自由,更多的也孕育在,他对自我的歌颂,他歌颂人人平等,也体现在他对自然的歌颂之中,他歌颂万物平等。
  在他的《自己之歌》中他写到“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一个单一的个别的人。/不过要用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的声音。/……与男性平等,我也歌唱女性,/我歌唱现代人。“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合适,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对我自己的一切褒贬对他们也同样适宜”。惠特曼的民主精神首先表现在他的废奴立场上。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诗人的民主精神还表现在他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态度和立场上。
  理查德·蔡斯柯达认为这首诗主要是对于诗人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的描写和赞美,而他是通过一个个性即“我”来写的。可以说它是“我自己”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的发展,逐步与集体、国家、全人类乃至永恒世界相结合。英国现代批评家道·格兰特指出,诗人并非单纯写这一思想本身,而是把诗中那个“我”作为民主的最高榜样,他身上的“健康、力量、活力、信心,都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民主,为每个有同一理想的人所共享”。
  惠特曼的民主精神还表现在他诗歌的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豪放粗犷,奔放不羁,完全不受传统诗法的限制。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风--自由体诗。在他看来,“最好的诗就是具有最完善的美的东西——对耳朵的美,对大脑的美,对心灵的美,对时间与地点的美。”
  【参考文献】
  [1]惠特曼.楚图南,李野光译.草叶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李野光.惠特曼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ustin Kaplan ,Walt Whitman,A Life,New York,1980.
  [4]杨岂深,龙文佩.美国文学选读[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安然(1994—),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治理水污染,在瑞士苏黎世是有传统的——1860年,苏黎世人就从巴黎“取经”,建成了第一个污水处理厂。    在上海世博会上,瑞士的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三城将联合展示他们在水处理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诠释“改善水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观者可以看到,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如何净化城市里的每一滴水的。他们希望,能够与长江沿岸的上百个城市达成政府间的合作关系,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中国的城市进行水净化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亦是一名学者,凭借深厚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对中国语言文学的不懈研究,得以于清华大学主授“中国文学批评和陶渊明诗、宋诗等”。朱自清不仅对陶渊明的诗颇有研究,还在创作上深受陶诗的影响,并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气节,由诗而及人,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中华民族优秀士人的精神。  一  朱自清十分推重陶诗的地位。他曾在《日常
本文从文化词汇的界定与分类,及《京华烟云》中的文化词汇翻译及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出文化词汇翻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些启示.
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经CT或MRA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彩色超声检查资料,并与15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便为
期刊
强调“公众参与”改变了温哥华的发展轨迹,使温哥华成为北美地区少数几个没有高速路网的城市。    1967年,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的华人走上了街头,抗议市府规划的新高速公路建设。这条公路将穿过当地的中国城,很多商埠的生意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住在中国城的居民也会被迫迁离世代生活的社区。  然而,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少数族裔维权事件,中国城的游行开启了温哥华关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公共大讨论。参与抗议和讨论的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血透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成两组:45例对照组(基础护理)、45例干预组(个体化健康教
摘要:人类作为一种具有高级思想的动物,相互交流必不可少。谈判作为人类一种普遍的日常社会活动的交流方式,从古至今,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左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频繁的贸易来往使得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人才的重要性和创造性越来越被世界范围所认可,为了我们更加需要掌握商务谈判技能的优秀人员。本文从商务谈判的根本目标出发,分析商务
本文主要以散文“回家”为例,深入分析琼·狄迪恩所运用和亲睐的独特的写作技巧,拼贴、列举、迷宫句、共时性的语法、段落间的断裂和跃进、重复以及叠句。狄迪恩正是通过运用
伴随着国际社会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各国政府纷纷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我国政府早在200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走低碳经济之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