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道德教育挑战,教师准备好了吗?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发展与人类道德变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科技发展要求强化道德的建设。中国教育学会荣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我们当今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引起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自身的变化。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有所下降。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科技发展为道德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人们过上文明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也影响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工作者的坚持真理、献身精神、合作精神,都是一种道德力量。至于当代人们的物欲扩张、尔虞我诈等非道德行为,并非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恰恰是因为道德教育的缺失。”[1]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类应重建教育环境,增进道德共识。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柳在乾认为,“为了促进世界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遵循其宪章规定:‘战争在人们心中滋生,那么对和平的保护就必须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来’,并且以知识与道德的联盟为基础重建被战争破坏的教育。今天,我们正经历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关于‘道德’的评判,何为‘对’与‘错’,以及‘理解’与‘尊重’的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
  一、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不仅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机遇,而且也产生了诸多严峻的挑战。教师如能理性地认识这些挑战,善于分析其成因和可能后果,将有利于其更好地承担自身的伦理使命。
  人类社会正迈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学校在面对道德教育的挑战时,应深入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WFUCA)副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无序状态,亟待清理整顿,但以无序来整顿无序反而会加重无序,甚至会产生新的无序,这就更加凸现出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种种危机的阴影笼罩在人类的头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从长远看,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锐利武器是教育,是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这就突出了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深远意义”[3]。
  学校应该深入分析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问题,明确教师面对的伦理教育挑战。尼泊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德巴·比尔·塔帕列举了伦理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如年轻人的诚信与责任、领导力和人格发展的社会价值与唯物主义观点、众多宗教伦理道德中的性别歧视、文化习俗的误解——认为传统已经过时、南亚恶习并不被惩罚的现象、年轻人对伦理的叛逆、教育更趋对高精尖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对积极态度的培养、暴力和负面影响的增加、力量的全球化趋势、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侵蚀、学生缺失组织纪律性及教师缺失责任感等[4]。
  信息通讯技术(ICT)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师教育等方面日益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教育的面貌,使教与学的方式出现了根本的变革,新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共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副局长约瑟夫·恩古认为,ICT与课程的融合所带来的优势远远大于其劣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加速了教学内容的传递,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效率。ICT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挑战,如期望与愿景的矛盾、以ICT为基础的指导准备不足、教师的抵抗心理与惰性、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结构的欠缺、文化与教学方法的冲突[5]。
  二、教师须不断强化自身的伦理使命
  面对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道德责任,强化伦理使命,致力于培养全球道德公民。学校教育的首要责任是育人,要努力引导儿童、青少年学会做人与做事,成为有道德、有规范的合格的社会公民,积极地承担国际道德责任,获得具有“普世伦理”的道德护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示范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国际道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教育最重要的道德使命是育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诚实的、会与人沟通与合作的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任务。顾明远先生强调,“从青少年个体发展来讲,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因为他们将来要走向社会,只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工作和生活。因为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关系的杠杆。”[6]
  全球伦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培养全球道德公民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使命。学校要力争给全球青少年颁发“普世伦理”的道德护照。2013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执行理事会第33次常委会通过了“佛罗伦萨全球伦理宣言”和“全球伦理国际日”建议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席乔治·克里斯托菲德斯指出,“学校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是WFUCA‘全球伦理行动计划’的主要优先项目。富有灵感和热情的学校教师,可以激活年轻人与学生意识到他们个人的能力和为促进所在社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和平文化作出的贡献”[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欧洲联合会主席丹尼拉·波佩斯库提出,“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是年轻一代通向未来世界的栋梁,创造了相互沟通的机会,构建了欧亚年轻人之间坚实的交流渠道,让他们彼此更接近,也缩短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把欧亚的力量调动起来,在团队精神的指导下,向世界展示以道德诚信为根的忠诚。我们需要教导年轻一代如何为‘全球道德教育’的建设作好准备,因为‘全球道德教育’不是建立在狭隘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真正的全人类的价值观基础上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应成为具有如下目标的机构:可以为全球公民颁发‘普世伦理’的道德护照”[8]。
  品格教育是促进青少年价值观、伦理规范和道德养成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为年轻人建立有道德伦理的个性。教育是年轻人个性形成的有效手段。鉴于全球不道德倾向日益增多,品德教育已成为很多国家优先考虑的项目。德巴·比尔·塔帕认为,“品德教育能提高儿童的内在能力,为他们的同龄人、家庭和社区的福祉作出积极的贡献,有助于整个人类大家庭在一个更有正义、和平、同情、希望和尊严的环境中茁壮成长。”[9]   在儿童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示范责任,德育专业化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教师德育专业化既是一个时代性命题,也是一个世界性命题,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学术校长尚克·D.巴哈特认为,“道德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质的相对性,道德的定义往往比较模糊。只有当学生们认识到该做的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时,只有当他们意识到道德理念与经济价值的高低无关时,只有当他们意识到道德与该做的事情有关时,这才标志着学生们真正地接受了道德教育。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课堂内外,教师都要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在个人行为中融入道德教育,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10]。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提出“教师德育专业化”这一命题,对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教育性质保障与德育实效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充分实现教师的‘德育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教师德育专业化’这一命题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11]。
  三、进一步丰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要体现同一性和包容性,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实践,回归生活。育人是全体教师的责任,道德教育与教学不可分割,学科德育要突显学科的内涵与特色。履行育人职责,必须加强教师德育专业化建设,这是保障教育性质、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顾明远先生把道德教育概括为“五个方面”和“四个正确对待”。“五个方面”包括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劳动和科学,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与诚信待人的精神。“四个正确对待”包括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与正确对待自己。顾明远先生强调,“道德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调节器。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重要的是要实践,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应有的道德精神。因此,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12]。
  建立全球伦理,培育全球公民,道德教育要注重同一性和包容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二者不可偏废。陶西平指出,“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应当突出强调‘同一性’(规则意识)与‘包容性’(尊重意识)的全球伦理,培养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和谐的首要条件就是同一性,大家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遵守共同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如果决策者依照规则决策,办事者依照规则办事,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世界也就会变得和谐。和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包容性。差异是客观存在,任何外在的力量是不可能消除事物和人的差异,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性构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个性,形成了全人类多元文化的局面。因此,道德教育既要有包容多元的胸怀,又要有尊重多元的意识,更要有调适多元的能力,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良好局面”[1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布“教育第一全球倡议”新五年计划,指出其中的“三个优先领域”是让每一个儿童能上学、改善学习质量与促进全球公民建设。联合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倡议对各国及地区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组织正在通过赞助手段开展委托教育项目,以支持全球公民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
  当今世界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教师必须应对这些挑战。印度LK辛哈尼亚教育中心主任辛格认为,“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应该依赖于视野、动机、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教师行为。教师必须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创造参与和激励一流的教室环境中,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形成鼓励创新的奖励制度,提供道德模范案例,使学生能够在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他们的未来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4]。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从学科德育、特别是数学德育的视角,阐释了教师的育人责任以及学科德育的内容与途径,指出“学科德育的第一要素是教师。教师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人物,承担主要的责任。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数学教育观。数学学科德育必须依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突显数学学科德育的内涵与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唱高调。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共同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任。同时,它还肩负着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数学思维方法的启迪、数学文化与数学精神的培养等。教师应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作为其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学科德育必须坚持教育与教学的不可分割性,切忌另起炉灶,油水分离”[15]。
  南京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从生活德育论的视角阐述了学校德育的境遇、主题和未来趋势,指出“生活德育有自身的现实境遇,那就是世界、人和教育的技术化与机械化。教育回归生活,实际上就是回归人及人性本身,是教育领域的‘人本主义’。生活德育论或道德教育回归生活都是德育领域‘人道主义’的体现。生活德育有自己的鲜明主题,即如何理解生活、道德与道德教育。学校非生活化的严峻现实是生活德育论面对的巨大挑战,如果这一局面不能扭转,生活德育论也许就真的没有未来了”[16]。
  四、教师要以最佳实践改善学校道德教育效果
  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需要教师们凝聚共识、积极实践。道德教育是伦理实践的智慧和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联合会秘书长安纳特雷萨·罗蒂尼拉介绍了意大利学校在德育课程中运用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实践的程序,如带有互动研讨会或苏格拉底式自我意识哲学对话的各种形式的儿童哲学。这一方式可以帮助家长、教师和学生在面对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时,个体能够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对话、认知、推论、道德思想进行评估,发现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给予处理,使之成为主题。该项目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所有的主题都基于道德文化而构建,并将其转化到社会实践中,这是对知识和智慧进行积极传播的表现[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罗马尼亚联合会主席丹妮拉·波佩斯库介绍了罗马尼亚“麦哲伦时刻项目”的情况。“麦哲伦时刻项目”是科学、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和谐结合的产物,以全球普遍接受的关于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为核心。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校与教师跨文化间对话的意识,认识到与文化和科学遗产的代表们沟通最佳做法的重要性,旨在推行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方法,突显欧洲文化和科学遗产。“麦哲伦时刻项目”中的杰出人物将成为未来从事研究活动的年轻人的导师。   葡萄牙教科文协会主席若热·奥利维拉介绍了艺术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与实践思路。艺术是道德与技术、课程、教师融合的基础因素。“艺术在个人与自我内在关系,以及在人群外在关系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这里的‘艺术’并不是狭义的艺术,它包括每个人的表达,它是情感的语言,是无声的语言,是潜意识的语言……它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艺术不是唯一促进改变的因素,但却是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我们也要明白群体的重要性。我们谈论的不是病理学意义上有同样问题的一些人,而是作为经历过同样的不舒服、不快乐、绝望时刻和生理及心理不平衡的人群。这种情况下,被融入即是被保护。受到保护使得自己能够展示真实的自己,也能够看到别人的真实展现,在这种动态的互动中,艺术体现了它的本质,允许主体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尝试与改变。”[18]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袁爱俊主任介绍了“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的实践案例。这一项目汇聚了北京市40所中学的290多套纸艺服装,分别以“墨韵华夏”、“凤凰古城”、“青铜时代”、“贴身的建筑”、“陶瓷文明”等主题对文化遗产进行诠释与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世界遗产,去欣赏、去揣摩,提炼出精髓,并转化到服装设计中。“当他们把遗产的美剪裁到纸艺服装中时,世界遗产便不再是只供欣赏的精美图片,而成为融入心灵的文明记忆。在由遗产向服装的转化中,青年人的身份也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传承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世界遗产的未来。”[19]
  五、教师要为学校向道德回归作好准备
  1.教师要善于在困境中寻找德育发展的机遇
  教师要在迎接道德教育的挑战中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既要满怀信心,又要具有忧患意识和道德紧迫感。机遇往往和挑战同在,“道德圣地”是不存在的。教师与其一味地抱怨道德教育环境的复杂,不如多从困境中寻找德育发展的良机。
  2.教师要努力实现教育学生做人和做事的统一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做事是做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做事,强化其正确做人的内在动机,二者是密不可分、不可割裂的。
  3.教师要把传授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要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使美德观念内化于心,使美德品质固化为行;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美德知识和理念教育,提升青少年对德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巩固美德教育的实践效果。
  4.教师要实现培养国家合格公民和国际道德公民的统一
  学校道德教育要加强其内容的同一性和包容性。学校德育内容既要有共性,又要突出个性,符合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实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造福国家和民族。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学校德育培养具有国际道德意识和品格的世界公民变得日益紧迫。
  5.教师要把育人与律己相结合,建立儿童、青少年道德成长共同体
  在面对道德教育挑战与履行自身伦理使命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师德境界,积极发挥道德示范的作用。道德不是教师呵斥学生的鞭子,而是点亮自己心灵的灯火。教师只有心存道德敬畏感,严以律己,不断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和育人能力,才能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动权。
  6.教师要把自主实践探索与国内外交流相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德育既要以自我为主,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形成本土特色,又要善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服务于自主实践。在开放环境下开展学校德育已成必然趋势。由陶西平先生倡议、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等大力支持的“2013欧亚学校道德教育论坛”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席乔治·克里斯托菲德斯所说的,“我深信,这次盛会必将提高与会者对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为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供在全球伦理问题上有益而充分的信息。”[20]
  注:2013年7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倡议的“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汇佳教育机构举行。本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欧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工作委员会等主办,以“面对道德教育挑战:教师准备好了吗?”为主题,围绕德育挑战、教师使命与责任、教育内容与途径、德育实践效果等进行研讨,近20个国家及地区、36位国际组织代表和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位代表参会。“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是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一个高层次、大规模的亚欧学校德育国际论坛,为学校道德教育开启了新的视阈,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鸣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钱丽霞研究员,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秦廷国博士、田毅松博士和王琪老师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6][12]顾明远.科技、道德及青少年道德教育[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21.
  [2][7][8][20]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13、15、16.
  [3][13]陶西平.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22.
  [4][9]德巴·比尔·塔帕.伦理教育面临的挑战[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39.
  [5]约瑟夫·恩古.中学课程改革与教学中应用ICT所蕴含的伦理信息[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23.
  [10]尚克·D.巴哈特.道德教育与教育者的责任[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27.
  [11]檀传宝.论教师德育专业化[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41.
  [14]辛格.探究印度学校道德教育有效途径[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67-68.
  [15]吴正宪.数学教育给与学生的该是什么?——数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责任与作用[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44-45.
  [16]高德胜.生活德育:境遇、主题与未来[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29.
  [17]安纳特雷萨·罗蒂尼拉.意大利卢卡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经验[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100.
  [18]若热·奥利维拉.通过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伦理教育的全球视野[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85.
  [19]袁爱俊.穿在身上的遗产,融入心灵的热爱[A].2013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2013:78.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介绍了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ECS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讨论了对断路器的电寿命和机械寿命进行在线监测的有关问题,最后指出增加对断路器的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功能是ECS的发展方向.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方法]选取情报学CSSCI来源期刊的作者为研究对象,以性别、职称和学位为作者身份信息的主要构成部分,以论文数和基金
电网的飞速发展,变电站的加大投运,电力设备数量的骤增,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次数增多,离的要求越来越远.对电力设备检修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微机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是一种根
[目的]比较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为期刊编辑今后制定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各10种,收集期刊的被引半
荷兰rn荷兰13所大学、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以及各科研组织都支持开放存取,特别是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目前DOAJ收录荷兰OA期刊67种,OpenDOAR收录荷兰OA仓储44种,这些机构库全都
各有关单位:rn为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要求,切实加强我国数学科学研究,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
期刊
摘要:以成都主城区配网实施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工程为依据,从选型、一二次设备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实现配网中性点由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改为经小电阻接地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  作者简介:杨晓涛(1964-),女,四川自贡人,成都电业局继电保护所,工程师、高级技师。(四川成都610021)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
[目的]探讨高质量特刊对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内容质量与影响力的作用,探寻通过组织特刊提升期刊质量与知名度的内在机制与规律.[方法]基于《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5年来特刊组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助力地方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潜能.[方法]从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传播、科研人才培养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rn大家好!阳春三月,我们相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参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以下简称“期刊研究会”)2018年度课题研讨会.rn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