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学美术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sw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美术教育同行:
  久违了!很久以来,我总觉得有好多话要和大家讲,但总无良机。今适逢这辞旧迎新、元旦即将来临之际,终经昼思夜想,良思许久,冒昧地以这封公开信的形式作为我的开言之作。
  人常说:人不亲得行亲。虽然大家身处异地,互不相识,可是网络世界却有效地缩短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平添了相互之间的情谊。隐约中仿佛听到了这样一种发自肺腑的呐喊:美术教师蓄势待发的时刻来到了!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压力与挑战相互并存,大家理应学会在拼搏中求生存。美术教师更要以“履霜,坚冰至”之心态,践行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之中。同样要以超乎寻常之理性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尽力做好待发之准备。步入专业成长之路,脚踏实地的积累与实践,以至厚积薄发。相信我们美术教师一定能够独辟蹊径,开垦出一块独特的疆域,彻底改变中学美术园地那种“贫瘠”、“荒芜”的现状,中学美术教师也同样能成就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那么,在高中新课改的洪流中,是袖手旁观,还是摩拳擦掌;是指手划脚,还是推波助澜,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之中,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呢!这便是我们每一个有志于中学美术教育的老师首当其冲需要深思的问题之一。
  时下,在高中新课改的浪潮中,构建有效课堂全力打造精品课堂,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全新话题。我们作为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想让每个学生真正喜欢上美术这门课,还需要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付出百倍的努力,用真诚去点亮学生心灵的苍穹,燃起其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这段不寻常的行程中,能够充分地张扬自己的思想个性,发挥各自的艺术特长,展现其综合才能,提升自己的艺术才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处于人生的辉煌时期的我们,要善于抓住时代的契机,攻坚克难,对其教育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恰到好处的实现“教”与“学”的成功对接,努力做一名真正受师生爱戴的好老师!这也许是我们倍加再思之二。
  “鸟欲腾飞先震翅,人要发奋先读书。”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教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成了为人之师,教书育人乃我们的神圣职责,培育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终生的追求。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需要较强的教学水平与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对美术特有的情愫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情愫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由内而外的自然演化,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专业素养,是使学生获得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形成学生爱学、乐学,老师爱教、乐教氛围的良性循环。可谓为之力行之三。
  同样,方法也至关重要。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就是向心力的作用,方法的重要性。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从事着最富智慧与神圣的艺术,人类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它,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它,难道我们连学生最基本的心结也打不开吗?我们就甘愿坐以待毙自甘其后吗?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每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甚或被学生误解时,能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是否聆听他们的心声,是否将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女般宽容,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现实中,是正视问题,知难而进,还是得过且过?作为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好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此谓为之坚持之四。
  确切的说,充其量我们只不过是学生人生驿站的瞬间引领者,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对学生持之负责的态度,决不轻言放弃,使学生放任自流。尽可能多的给他们以关怀,以理解、关心、扶持、宽容,以厚重之素养与灵活多变的方法,使他们在养成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消极学习为积极思考,除去良莠不齐的杂草,跨越失败的陷阱,化腐朽为神奇!
  诚然,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而旨在教育与引导,秉承适度、渐进原则形成其对艺术感知的独特领悟,进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引导他们对于自然生命的感悟,启发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培养其高尚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乐业积绽底气,学习滋养元气,创业造就灵气。作为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也应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真正实现对“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此喻为之追求之五。
  展望未来,信心倍增。让我们相互交流,彼此往来,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中学美术教育更加美好的家园!用我们智慧的头脑、辛勤的汗水,共同浇灌美术园地中有待成长的万千花朵,喜迎中学美术教育前景广阔的未来!
  顺致节日的问候!
其他文献
首先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家孔子说过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在紧接着好之者突出乐知者。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要我学";而"乐之"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要学"。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热爱学习。不同的人在同
期刊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化设备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凸显了强大的优势。美术的直观型、美观性等特点,要求美术教学需要借助一种功能性很强的设备进行反映,从而引起视觉的共鸣。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网 络、幻灯机、投影设备的应用,使得广大学生能更加清楚地认知写生对象、理解美术作品。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强大的教学优势,使其应用领域逐渐得到扩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1 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可以激
期刊
【摘要】教师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喜爱生物课,教师寓教于乐。  【关键词】教学模式;新课改;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体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中,教育家赞可夫批评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情绪是忽视的,他非常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既要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又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情绪生活。而另
期刊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为何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语文学习必须抓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①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②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③各种活动的大力开展;④作文等写作活动的不断加强;⑤对本地人文知识的了解;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⑦各种媒体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语文;兴趣;培养  1 农村初中学生为何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1.1 教育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语
期刊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文章认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要联系教材实际,紧紧围绕“教材”这个“本”进行教学;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思想问题;三是要联系社会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  【关键词】思品课;理论;联系;实际;做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
期刊
作为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个性特征都不相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锁,这就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所以找准了心锁,就找到了关键。因此,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就如何找准不同学生的心锁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略陈管见。  1 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
期刊
多少年来每年都有大批体育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去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如何指导是实习生是各类学校体育指导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教育实习工作的要求、难点以及多年指导实习生的经验,在从教三十几年中我的体会是:  1 言传身教,帮助实习生实现角色转变。  指导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生的模仿对象。指导教师的言行,常常给予实习生最直接的感受。我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是热爱教育事业,有高
期刊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教”,这句话蕴含着现代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现代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贯彻系统的整体优化原则,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密切配合,协同互动,教学方法优化选择、合理组织,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结合,使教学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氛围)达到优化建设。总之,现代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各要素合理组合调配,追求整体效应。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
期刊
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
期刊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人所皆知,教师行业的特点就在于教师的教育手段是和教师的人格融为一体的。因此,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必须有人民满意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使人民满意呢?笔者认为,具有正气、静气、仁气、才气、文气、神气、锐气、稚气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1 正气  教师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