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一位催眠治疗师说,除了那些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神经性心理问题的人外,来找她体验催眠的人的共同点是不认同自己,不接纳自己,不喜欢自己,内心普遍有恐惧感,而且敏感、多疑。这些心理问题如此普遍,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说社会层面的、家庭关系层面的,还有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等。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如何爱自己。我们周围的人、事、物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形象。因此,我们从父母的眼中、社会的认同中来判定自己是谁,并学习爱自己。
  那究竟该如何爱自己呢?真正爱自己的方法是什么呢?张德芬老师把它很具体地分为三个层面:
  和自己的思想相处,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和自己的身体有所联结,爱自己的身体。

倾听身体的声音 


  在这三项当中,最好操作的就是关爱自己的身体。我们跟自己的身体到底有多少联结,你的身体每天有没有在动,你吃的东西是否健康,吃得多还是少,你的身体得到了多少锻炼,多少休息,你每天有没有听自己的身体在和你说些什么?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跟自己的身体联结是真正爱自己的一个方式,就是在你的生活中每时每刻,能够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状态,这很重要。如果你能够随时随地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的振动频率,那就说明你是和自己有所联结的,你跟自己的内在也是有所联结的。
  我们常说要活在当下,其实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活在当下。你此刻就可以试试看,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自己的左脚在哪里?它此刻的感受又是什么?这就是回到自己内在的一种方式。
  我们经常说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可是如果你不能回到自己的内心,不能跟自己的身体联结,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把眼光投向身外,去要、去索取,你就得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无法归于自己的中心。

呵护内在的情绪 


  第二个爱自己的层面是关于我们的情绪。情绪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的认可与面对,需要我们去看到它,承认此刻我的情绪很沮丧,当下的我觉得很愧疚,现在的我觉得很自责。
  张德芬老师说:“人生有很多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人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也是让我们受苦的特性—“趋乐避苦”。每个人都想要快乐,每个人都不想要痛苦,所以一碰到痛苦,就像手碰到火一样,“哇”地跳起来,大喊救命,说自己一定要快乐,自己不能待在痛苦的状态底下等等。有时候,我们需要体验痛苦这种状态,允许自己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带着一颗谦卑臣服的心,不用任何花招和取巧的方式去面对情绪,就在这个情绪之中去接受它,试试看,你的感受会不会改变。”
  爱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把正向能量倒回自己身上的做法。你越是抗拒和排斥某一种能量,那种能量就会因为你施加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和顽固。面对这些情绪时,我们要学会能够和它安然相处,那就是接纳它,允许它燃烧我们。
  爱自己不是拒绝别人的所有要求,不是不去感受任何情绪。爱自己是为自己划好界限,不让别人侵犯,与此同时,我愿意和自己内在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把这种情绪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接纳和包容。当你学会和自己不喜欢的情绪相处之后,你的人生会更加自在,更容易做一个快乐、自信的人,这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学会觉察自己不良的思维模式 


  还有一个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去觉察自己的思维。当你能够回到自己的身体之后,当不好的情绪来临之时,你要学会退后一步,去检视这个情緒和思想。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形成的情绪模式,会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行为和一些事情,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诠释。而这种诠释,只会带来更多我们不喜欢的负面情绪。
  比方说,一个人是怕打扰你而不来找你,可是你可能会诠释为“他不想念我,他不在乎我,所以他不来看我”。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模式会给自己找麻烦,什么时候你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思维模式的谬误了,才有能力去改变。我们的情绪就像调频电台,为什么有时候怎样调都调不过来呢?其实是受制于我们的想法。
  我们大脑里的思想每天都非常密切地在影响我们,它也在掌控我们的喜怒哀乐。一件事情你怎么想,决定了你怎样去看待它,也决定了你接下来的情绪反应。这些都是发生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所以我们很少有能力去检视自己的思想。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扭转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个正面的思考,那朵乌云就会镶上了金边,事情自然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爱自己,疗愈自己的灵魂


  我们人一生下来就会有一定的性格倾向,像外向、内向、悲观、乐观等。然后,我们后天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定好一些游戏规则,从而给我们创造种种价值观和信念。但,走上心理成长的道路,可以帮助我们一点一滴地找回真正的自己,发挥自己的专长,完成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目的:疗愈自己的灵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撤机相关性肺水肿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撤机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与药物性抗凝治疗.方法 收集并分析2020年2月9日至2020年3月29日期间收治于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
小涛坐在咨询室的单人沙发上不停地玩手,他的父母坐在沙发的侧方,他用背部移动沙发,假装成一匹马,动作如此的大,以至于沙发开始移动位置,发出“吱吱”的摩擦地面的声音。尴尬的父母,困惑的孩子  他的父母显然对此场景感到无奈和尴尬,爸爸起身,红着脸想把他固定在椅子上,嘴里发出低沉的怒吼:“听话,不准动!”妈妈则急忙解释:“老师,小涛很难管教,我带他去医院看过,医生说他有多动症。医生让吃药,我们怕吃药有后遗
期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际交往中,善意的玩笑、幽默可以增近彼此的关系,但是过大的尺度和没有边界的玩笑就会伤害到他人。漂亮不是我的错  来访者小洁(化名)说一位女同事曾以开玩笑的方式,实则却带着酸酸加嘲讽的语气跟她说:“你长得这么漂亮,其实不用这么辛苦出来工作,找个有钱的男人养你得了,哪像我们长得这么普通,只能认命地工作。”  小洁说:“我真的非常生气,长得漂亮就非得找个有钱的男人养我
期刊
<心灵奇旅》是一部美国3D动画奇幻喜剧冒险片,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  虽然是一部动画片,却非常具有想象力,将现实中的人的灵魂会去的两个地方“来世(TheGreatBeyond)”和“前世(TheGreatBefore)”变成了可以对话的场所。“来世”是人死了之后,灵魂往生的地方;“前世”是未出世的灵魂,在这里锻造,锻造好了,然后去人世投胎。  这两个地方是如何跟现实生活联结起来的呢?  主人公
期刊
目的 分析国内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系统查阅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以“甲型H
目的 在达到撤机标准并接受序贯降低呼吸机参数的机械通气患者中,比较动态监测能量消耗(EE)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呼吸浅快指数)对于撤机成功率的预测性.方法 研究共纳入2018至20
2019年的某天晚上,社工們的朋友圈被我的社工段子刷了屏,一时间燃爆各大社工圈。也许是这种“1分钟短视频”用诙谐幽默的方式介绍社工职业和社工日常让人耳目一新,一经发出便轰动了“抖圈”社工。  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工师工作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及尝试。  如何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赋能?如何做好可视化的社会服务?这些问题让我对社工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好奇新鲜事物,做好社区推广  做社区社工的第二年,各种繁复的
期刊
在学校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常用途径之一。心理咨询师与来访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不仅是进行有效心理咨询的前提,更是心理咨询师为来访学生提供专业支持、提出适当建议的前提。  那么,如何与中小学生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中小学生建立咨询关系的不易之处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主要由心理教师来完成,而心理教师也要负责学校整体的心理健
期刊
目的 评价6种常用重症评分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MIMIC-Ⅲ公共数据库提取2001年6月到2012年10月需要重症监护且出院主要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