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沙乡年鉴》中“大地伦理”学说的中庸智慧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自然随笔与哲学论文集《沙乡年鉴》中描绘出了一幅自给自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与中国古代归隐山林、自耕自种的小农经济社会颇为相似.他在自然与人类社会文明中找到了一条出路,寻求了一种平衡.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学说中的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儒家中庸思想体现出的返璞归真、和谐共生、中正变通等不谋而合.基于此,文章分析《沙乡年鉴》中“大地伦理”学说的中庸智慧.
其他文献
如今,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包装、广告、产品标志、家具、家居设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设计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将艺术设计与数字化设计结合起来,调整办学理念、重视实践,和企事业单位紧密结合,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人才,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基础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
随着智能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日益频繁,媒体对他们认识世界、树立“三观”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从云会议、云课堂到社交媒体内容的智能推送,智能转播技术与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青少年也正在通过社交媒体形成对各种事物的刻板印象,其中就包括性别刻板印象.文章研究智能媒体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分析当代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状态,同时,提出未来应该如何改变智能传播技术以消除偏见,旨在发挥社交媒体在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
《苗族史诗》英译本采取的是三语对照的编排方式,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为西方世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全景呈现,极大地促进了贵州苗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其翻译方法也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民族典籍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主要从深度翻译的视角出发,研究《苗族史诗》三语对照版中英译部分的文化阐释,以期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典籍与口头文学作品外译提供一些参考.
无论是司法界还是学术界,对于我国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并无一个统一适用的标准或者答案.文章从实用艺术作品概念、国际及我国立法保护举措入手,总结出我国认定实用艺术作品独创性的标准,以解决实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中国大运河作为代表性的文化空间,蕴藏着华夏的诸多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化循环理论与文化隐喻理论研究运河文化空间里的标识,从文化基因、标识特征与文化隐喻、受众意义与模式的再建构对文化空间的文化进行分析,找出文化空间特征,进而从文化空间特性、文化基因等方面进行保护.
文章以司法案例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游戏在著作权方面存在司法混乱的原因,并重点分析其在著作权法中的界定,最后从规范的完善以及现有规范的运用角度分析网络游戏作为作品在著作权方面的保护路径.
文章通过论述设计、医学及技术之间的关系,试图说明技术在医学科学中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设计的创新,医学是一种人体生理科学,需要大量技术作为动力对其进行革新和创新.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设计在医学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试图阐明设计、医学和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紧密关系.通过三者关系的阐述说明医学科学天然存在设计基因,技术是设计与医学的前提,并对设计及医学所阐述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医学科学离不开人性化的设计和技术的进步,三者不可以分割,需要从辩证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
日本美术史学者对禅宗画追根至中国唐宋的研究,引发了中国画史上是否存在禅宗画的争议.梳理“墨戏”一词在出现之初的使用情况,从原本隶属于文人画大概念下的文人墨戏概念中指出其禅宗渊源.墨戏是在北宋苏轼、黄庭坚等一批外儒内禅的居士文人与惠洪、仲仁等禅僧的交往中产生的,诞生之初便具有禅宗的精神内核,是禅宗思想指导下的绘画实践.
智慧教育是教育教学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深入融合的必然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式和新发展趋势,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深度发展.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对2011—2021年这十年间与智慧教育相关的424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环境构建研究、技术支持研究和学习、教学方式改革研究等四个方面.基于以上发现,文章提出若干开展智慧教育实践的建议,如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发配套的教育资源
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举行郊祭大典,君臣斋戒,期间七名翰林学士在翰林院斋宿期间雅集,王绂据此而绘的《斋宿听琴图》成为明初翰林雅集图的代表.王绂此画是元末以来的江南文人山水图式的延续,审美趣味上追求平淡简远的基调,这和永乐初期的翰林心态有着密切联系.参与雅集者多以清高孤寒的形象示人.他们都是洪武朝旧臣,都曾亲历或目睹明太祖朱元璋治下的各类党锢连坐,这也颇能窥见雅集者的审慎心态.出于描摹琴声的需要,参与雅集的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模拟魏晋六朝古诗的拟古倾向,诗歌内容呈现出对儒家君子品格和美政的向往,平淡简远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