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高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unken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创造能力的艺术学科。而审美能力的提升与美术的学习有着紧密的关联,为学好美术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高中美术教学的开展来帮助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提升
  高中美术的课程内容与目标与其他课程有较大的区别。高中其他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而高中美术属于一门艺术类的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感悟、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美术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还能学会认识、欣赏生活中所蕴含的美,为学生绘画创造做好铺垫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起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收获。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学生只有对事物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的察觉到生活中包涵的美学,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的实际开展做了以下的探究。
  一、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想要完善高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审美教育。所谓的审美教育:通过科学的美术教学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感悟自然或是生活中所蕴藏的美,以此来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并在学习和感悟过程中提升审美的能力,培养高雅的情操。一直以来,审美与美术相辅相成,审美教育与美术教学也有着着深厚的渊源。基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老师应当将审美教学渗透于日常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审美教学和训练,学生应当具备这样的审美能力:1、学生在欣赏事物时应当具备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接受理解能力、艺术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2、学生在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
  通过审美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时获得对自然事物或是人物的美的体验,通过享受美来净化自身的心灵。在对待现实时,能够以超凡脱俗的眼光来看待世事百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批判社会现象,以理智的态度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琐碎事情。据此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变得更为成熟和完美,这对于学生未来的立足和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妥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课本教材内容的传达是学生获取美、感受美的一项重要途径。基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对教材课本要做到充分的熟悉和掌握,了解教材布置的意图和反应的内容,根据高中美术学习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教材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老师可以以原内容为主,做出适当的取舍,形式内容都可以做出适当的改动,搭配有规律的色彩,让教材内容得到最优化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感悟到美的体验。同时,老师还应当注意到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尽量照顾到大家的需求,让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在教学时,单纯的教材内容和美术知识的分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老师可以创造具体的情境环节。每一项美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分析作品的背景和背后所包涵的典故。例如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或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作品的典故内涵,以及作者创作作品时的趣味小故事。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不仅仅局限于图画所表达的内容,还会根据了解的内涵和典故,加入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也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感悟。同时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必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三、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是自然中的课堂,生活中孕育了无限的美景。从植物到动物,从静态景象到动态景象,生活中总会有新奇独特的形与色的存在。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全新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开发出探究的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多学会观察自然,善于观察,拥有一双慧眼,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内心深处感知美的存在。例如,在欣赏《印象主义》时,老师可以抓住机会,带领学生去欣赏秋天的景色,到自然中感受浅淡的云天,厚厚的落叶堆积的地面,枝头上飘零的红枫,感受秋天的清冷中蕴含的一丝丝让人心旷神怡的凉意。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校园内四季中花木的生长与枯萎,从中获得不一样的自然感悟。
  四、引导学生评论,表述内心的想法
  一些美术教师认为高中生掌握的美术知识欠缺,欣赏的美术作品也十分有限,因此不赞成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论。其实不然,高中生在经过了小学、初中的知识沉淀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美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感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对一些美术作品做出评论,抒发内心对艺术的所思所想。同时老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观,例如对于齐白石大师的作品,学生会由衷的赞叹,但是对于梵高等画师的作品学生欣赏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针对不同风格的画派,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普及工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评价作品中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对于艺术的学习和感悟,学生需要有一双懂得欣赏美的慧眼。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探究,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生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跟随老师的步伐,细心观察和感受无处不在的美的事物,这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悟到美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朱永洁.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五原则[J]. 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11)
  [2]李永波.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素质的培养[J]. 科学教育. 2007(03)
  [3]施永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欣赏的思索[J]. 科学教育. 2006(06)
其他文献
【摘要】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人们认可,在大力建设终身教育模式的背景下社区教育悄然兴起,相比之下历时已久的中职教育则在社会转型中不断修正历史积弊。开放、灵活的社区教育与应试式传统教育模式区分开来,为中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绝佳的合作对象。通过联合开办社区学院等方法,将中职教育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既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教育条件,又为中职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势必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穿孔性阑尾炎 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和减少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方面的价值,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收
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分娩护理工作中行责任助产和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时段的到我院行无痛分娩的84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有放疗指证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术后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上的临床效果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配,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实施颈
【摘要】“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它要求教师站在生命的高度,用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学生是活跃的个体,课堂是互动的载体。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形,教学的生成性,在预设中逐步展开,在互动中彰显活力,在疑问中稳固升华。教学的生成,意味着心灵的成长,它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鲜活、灵动的画面,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生成 教学 灵动 创造 疑问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舞蹈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通过引用以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对舞蹈教育的普及以及如何创新我国舞蹈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具体的从舞蹈教育体制改革、舞蹈教育模式创新、舞蹈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思想的转变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我国现今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
探讨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外科患者护理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手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进行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减少和防治流感疫苗接种反应中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来我院接受流感疫苗 接种的 96 例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