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到00后:青少年两性情感观的演变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98122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出生于不同年代的高一学生(从90后到00后)在心理课上观看同一段视频,认知情感反应各不相同。由此,可管中略窥探青春期两性情感观的现象学演变。其中,1992至1993年出生的高中生,把情感需要、行为表现和外部规则高度混同在一起,整体处在“尚未分化”时期;1997至1998年出生的高中生,对青春期两性之间的懵懂好感是承认和接纳的,但关注的重点仍聚焦于对抗“反对恋爱”的外部规则;2001至2002年之间出生的高中生,在个体文化兴起的背景下获得了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对抗外部规则的压力减小,关注点回归到了个体自身,开始以两性亲密关系主体的身份审视自我,评价关系。
  〔关键词〕课堂观察;心理课;两性情感观;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9-0058-03
  电影《爱情麻辣烫》中的视频剪辑《声音》,讲述的是高中生王艾因为声音,喜欢上了同班女生荷玲的故事。他细心搜集了生活中各种特别的声音,把它们和荷玲朗读课文的声音、放声大笑的声音合在一起,做成一盘录音带,送给了荷玲。在录音带的最后,他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也喜欢这盘录音带,就请在星期一穿上那天在百盛时穿的白裙子。”白裙子洗好了,晾晒在阳台上,荷玲望着白裙子发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电影上映于1999年,录音带也是具有年代感的物品,但是因为时长适中、角色贴近,情感描摹尤其细腻刻骨,被很多心理教师所喜欢。我不但多次听闻身边的中学教师同行使用这一媒材,还在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中职校)心理活动课大赛上、钟志农老师主编的《心理辅导课优秀课例实录与点评(中学版)》书中等多个公开场合见到过它。
  作为高中专职心理教师,我从2007年左右开始在青春期两性情感教育课堂上使用它。因为教师的个人偏好与媒材的精准匹配,这段视频连续“服役”超过10年,但在10年后它不得不“下岗”。因为随着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的变迁,课堂不得不做媒材的更迭。而正因为这段媒材跨越了10年,所以它又一不小心成为准心理实验中的自变量,让我有机会观察到出生于不同年代的青少年(从90后到00后)在心理课上观看同一视频的认知情感反应差异。在此做一个现象学的呈现,管中略窥青春期两性情感观的演变。
  在课上运用这段媒材时,尽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有所调整,但是每次播放这段视频之后,我都会和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你觉得接下来会怎么样?”这个开放提问的用意,在于满足学生观影之后的“完形”需要,唤起他们的代入情绪,为话题展开作基础铺垫。而学生的回答,折射的正是他们自己或同伴的两性情感观或经验。變化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仅以三次有较显著变化特征的教学反思为蓝本概述之,时间分别是2007年、2013年和2016年。教学对象都是上海市某区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
  一、2007年的课堂:1992至1993年出生的学生
  2007年观影后,我抛出“接下来会怎么样”的问题。这批出生在1992年到1993年之间的学生给出了他们的回答,部分摘录如下:
  “他们可能会偷偷摸摸交往吧,希望不要被父母和老师看到。”在我追问为什么“偷偷摸摸”交往时,学生补充道:“不好意思啊,当然不敢公开承认。”
  “成绩可能会下降,你看女主角荷玲不是一直在发呆吗?注意力根本不集中,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了。”
  “老师,这个就算是‘早恋’了吧,哈哈,万一真的在一起的话,很容易那个的……老师,我说不出来。”
  “他们可能会没朋友的,我们都会给他们创造单独相处的空间,嘻嘻。”
  ……
  学生们有的拘谨,有的在试探,也有的很兴奋。他们会自觉地把懵懂的两性之间的好感,等同于恋爱;会用“早恋”这样携带价值判断属性的词语;会把“恋爱”与负性的行为后果联结起来,包括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业、封闭自我、减弱集体意识、诱发性行为、损害身心健康等。
  这一时期,学生谈论两性情感,与其说是反映了自身真实的情感需要,不如说是在呈现内化外部规则之后的自我要求。他们来不及审视情感本身,而是把情感需要、行为表现和外部规则高度混同。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两性情感观整体处在“尚未分化”阶段。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社会舆论、价值导向有关。价值导向的例证之一,是2007年一位运用这段媒材参加上海市中小学(中职校)心理活动课大赛的教师,她在赛前试讲时一直以“远离‘情流感’”为题使用这段素材,直到正式比赛时,才把课题改为“大话‘情流感’”。这节课后来获得了一等奖。从“远离”到“大话”,或许正映射着教育导向的悄然更新,这也为后一阶段青春期教育实践者观念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二、2013年的课堂:1997至1998年出生的学生
  接下来的几年,课堂上支持高中生恋爱的声音在增加。以同一主题“高中生是否可以谈恋爱”的辩论活动为例,之前认为“不可以谈恋爱”的反方人数居多,到了2013年,居然整个班级、全部42位学生都站队“高中生可以谈恋爱”!这批学生多出生在1997年到1998年之间。
  而在观看完王艾与荷玲的故事之后,学生们的回答也呈现出了类似的倾向。
  “女生呢其实是想穿白裙子的,但是女生的爸爸不是发现她魂不守舍吗,就悄悄地跟踪他们,然后他们就被拆散了。”
  “他们俩也许会交往,不过后来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走在一起,太过明显了,就招来了班主任。班主任轮流找他们谈心,各个击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与上述两种表述类似的回答还有:因为“白裙子被妈妈洗了”“录音带被发现了”,所以女生没有接受男生的表白。
  认为荷玲会穿上白裙子的学生说:“女生可能会接受这个男生的表白吧,他们还约好考同一所大学,然后永远在一起了。”当被追问“你为什么会这样预测”时,一些学生会给出他们的社会学习经验:周围有亲友或学长就是这样一边恋爱一边考上大学的。
其他文献
长江北面靠近黄海入口处十二公里的地方,相距不远流淌着呈丁字状的两条河,这两条河一条叫四丈河,另一条叫八丈河,当地人可能是根据河面的宽窄随口叫的。它们和大海相通,随着黄海的潮汛而涨落,河水也就有些浑了咸了。每当夜晚或早晨,河面总会起一阵迷雾,到太阳升高的时候才消失得无影无踪。河的两岸长满了芦苇和乱草,别的没有,只有这两样。  大概是接近黄海的缘故吧,一到天气回暖,河滩看上去满眼都是白花花的盐霜。那浑
摘 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为研究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般认知,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购买转因食品的意愿,获得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及可信度等,分析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态度情况,以及民众对政府监管的态度。  关键词:转基因;公众认知;信任度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
最近一次见到吴数德是去年底。他以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身份来京参会。进门时,隐约听见吴数德正对自治区重竞技中心负责人说:“我们的队员年轻,正走上坡路,里约奥运再论高低。”原来二人正在谈论仁川亚运会上的事:广西女将钟雪纯最后关头没能掀翻三届奥运会冠军日本吉田沙保理……  吴数德是上世纪70-80年代体坛名将,中国第一位成年举重世界冠军,曾先后3次打破世界纪录,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得主,5次当选“全国十佳运动
小的时候  总是渴望有很多的鞋子  这样  我就可以走出更多精彩    然而长大后  却希望只有一双鞋子  这样  我就可以走出一个永恒
〔摘要〕以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主人公朱朝阳为例,探讨导致他心理产生问题的诸多因素,如缺失的父爱、窒息的母爱、糟糕的同伴关系、反社会倾向等,提出将父母离异的影响降到最低、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对策,探讨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建设问题。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心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3-0077-03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大概是 “二战 ”后社会科学定位现代历史的不刊之论。可近二十年来,历史学和历史社会科学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术语,比如民族 —帝国(nation-empire)、多民族帝国(empire of nations)和帝国民族主义(imperial nationalism),似乎说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帝国、帝国主义的关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相反,历史社会科学已经出现了一个从研究民族
〔摘要〕学生小刘在音乐演奏比赛前出现紧张、焦虑、无法正常演奏等状况。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后采用呼吸放松法缓解其焦虑,用想象法让其沉浸在音乐氛围中,用阳性强化法鼓励其积极行为,缓解了小刘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比赛中正常发挥。  〔关键词〕中职生;赛前辅导;放松疗法;想象技术;阳性强化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47-03  一、求助者资
〔摘要〕沙盘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游戏。沙盘游戏治疗特别适合儿童,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儿童的表达能力差,借助沙盘游戏这个工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儿童表达内心世界、宣泄情绪。心理治疗游戏化,很容易让儿童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指导,儿童就能够投入。游戏能使儿童感到安全,从而减少阻抗。本研究尝试运用沙盘疗法,辅导一名屡遭家暴的小学男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阿尼姆斯原型  2010年上映的3D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好莱坞怪才导演蒂姆·波顿十分富有创意的又一作品,其灵感来自于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两部作品。在他奇思妙想的构架下,这部给观众带来无数惊喜的迪士尼3D电影对原著做了很大改动,在传统的“爱丽丝仙境漫游记”外面套上了一个“成长”的外壳。影片虽仍处处透着童真的欢颜,但
有两种世界观一直无法和解:一种是末世论,另一种是世俗的物质主义。奇怪的是,它们在今天竟走到了一起。与此同时,人类两个南辕北辙的目的—消极地苟且偷生和积极地增强生命强度,也就是犬儒主义和唯意志论,也从过去的两个世纪开始殊途同归,并分别在二十世纪的上下半叶达到了各自的峰值。在二零一二年末,“让你在绝望中相信上帝的”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对玛雅人末日的娱乐性恐慌,成为这奇怪的世界文化图景中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