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的三大特点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微、妥贴与方严,是杜诗的三大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今存杜诗1455首,抛开那些人所共知的忧国忧民的篇章不说,其余多数写日常生活的诗篇,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这一特点。
  杜甫身无官职,长期漂寓,很多时候面临的生活情境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但他偏偏又酷爱作诗。在此情况下,如何做到写景状物传神脱俗,互不重复,是一大难题。一般来说,客观型诗人都重描写,也能做到观察细微,但遣词造句却不一定妥贴,更不一定平中见奇,别出新意。另一些诗虽也做到了细微妥贴,但却流于浅近,更做不到方正严整,可见细微、妥贴与方严是难以达到的很高的境界,更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如何成功回避这对矛盾 杜甫的办法是重提炼,炼句、炼意、炼格,三者同时进行,炼句以炼意为基础,炼意以炼格为前提,总是让后者来统率前者,不单纯停留在某个方面。由于他的作诗思路跟众人不同,站得更高,所以达到了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不难发现,很多杜诗都以写景细微,用词贴切,形容巧妙著称,其佳句多为工整的对偶句,立意和措辞都不同流俗。覆盖范围很广,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人情物理,都有涉及。这些诗句,将人人都看得到、感受得到却写不出来的意思、境界、状态,以富有美感的形式呈现出来,读起来新意十足,余味无穷,这是杜诗最了不起的地方。虽然景句极多,但相互之间并不重复,愈出愈有,愈出愈新。
  例如其《曲江二首》,就以体物工细著称,并且于纷繁物态之中见人情事理。方回认为,此诗“第一句、第二句绝妙。一片花飞且不可,况于万点乎 ‘小堂巢翡翠’,足见已更离乱。‘高冢卧麒麟’,悲死者也。但诗三用‘花’字,在老杜则可,在他人则不可。”(《瀛奎律髓》卷十)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五三就此分析说,“一片花飞减却春”四句,“先追说花飞。一句初飞,二句乱飞,三句飞将尽,已飞一片,旋飘万点,俄而欲尽,所谓暂时相赏也。自初飞以至欲尽,无不经眼,所谓日尽醉莫相违也。”其二“穿花蛱蜨深深见”,“方云:残春,花已残,故用深深。‘点水蜻蜓欵欵飞’,方云:初夏,水已满,故用欵欵。‘传语风光共流转’二句,蛱蝶恋花,蜻蜓帖水,我于风光亦复然也。却反传语风光,劝其共我流转,杜语妙多如此。上篇前四句,下篇后四句,总极言流转之速,岁月不可绊,行乐乃为浮名绊,则是与风光交臂失之也。”
  从前人的这些分析看,杜诗的细微,主要体现在措辞之精当,用心之细腻。妥贴除了妙于形容,曲尽物态外,还反映在前后上下联的意脉承接自然连贯,通过不同的句式,将不同的意象贯通衔接。虽然律诗语言是不连续的,片段的,但诗意却是连绵不断的,整体看来意义安排妥当贴切,诗篇脉络流贯,格局严整。
  杜甫作诗,总是先格律而后句法。写景而能用心观察,下笔精细,对偶而能重视锤炼,营造气势,其诗自然能够做到细微、妥贴。《类说》卷五一引《续金针格》就谈到,杜甫作诗,“以声律为窍,物象为骨,格局为髓”。即先布置好格局,提炼好物象,再安排声律。这样就可以让作品工于描摹但不流于琐屑,物象缤纷但各有归属,且有严格的声律约束,如同排兵布阵,气势森然,读起来不仅景物有姿有态,诗中景物与作者情感也融成一片,看上去是先叙事,次写景,再抒情,但写景之中寓有情感,抒情之中夹有叙事,很难截然分开。不仅如此,一联之内,各联之间,在意义上也有前后关联照应,意脉清晰,章法具在,不显凌乱,寄托了作者的精神意蕴,这样诗歌自然显得既细微妥贴。不少诗虽然对偶句多,有骈俪气息,但用语巧妙,能化解排偶之痕,而且写景灵活,寓意深长,触事必见本怀,故虽闲题杂咏亦不为徒作。
  杜诗在炼句炼意之外,还特别重视锻炼气格,在炼格的基础上去炼意、炼字,即《诗人玉屑》卷八所说“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按照宋人说法,诗有意、味、气、韵四大要素,自东汉以下,各主一宗:
  阮嗣宗詩专以意胜,陶渊明诗专以味胜,曹子建诗专以韵胜,杜子美诗专以气胜。然意可学也,味亦可学也。若夫韵有高下,气有强弱,则不可强矣,此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世徒见子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自曹刘死,至今一千年,惟子美一人能之。中间鲍照虽有此作,然仅称俊快,未至高古。元、白、张籍、王建乐府,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然其词浅近,其气卑弱……近世苏黄,亦喜用俗语,然时用之,亦颇安排勉强,不能如子美胸襟流出也。子美之诗,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岁寒堂诗话》卷上)
  一首诗有了高远立意、宏阔境界做铺垫,加上格律严整,笔力雄健,句意清新独造,于萧散闲淡之中时见隽永之趣,为诗如此,自然气象不凡,方正严整。
  细微、妥贴都意义明白,易于理解,唯有方严需要稍加说明。方严作为一个形容词,在古籍中一般用于形容人的气质个性方正严整,凛然不可犯,至宋代朱熹,方借用于论诗。朱熹在评论北宋石介的名篇《筹笔驿》时,单一段话就用了三个方严,一则以为此诗“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二则谓“诗极雄豪而缜密方严,极好”,三则谓“其为人豪放,而诗词乃方严缜密”(《朱子语类》一四○)。此后,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一七、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七都予以借用,用于论诗。今日看来,方严作为一个诗论用语,指诗篇的艺术气象的方正严整,与诗篇的用语、造境、结构都有关,而和所用体裁关系尤大。

  杜诗之方严,首先是因为多用律体。律诗只有八句,篇幅有限。首联一般用于叙事,中间两联写景,尾联抒情议论,其细微妥贴主要在颔联和颈联。用宋人沈括的话说,一首小律诗如果想要“工之”,在选词造句上就必须能够“造微”,在细微处显出精致和功力。这表明造微是诗画等艺术品“入妙”的必要途径和集中体现。但细微、妥贴是来自律诗本身的必然要求,不唯杜甫一人如此,所以,仅仅强调细微妥贴并不足以显示杜诗的功力和水平。杜甫的不同点在于,他的五七言律诗极多,1455首杜诗,绝句和律诗在900首以上,占比超过70%。而且,很多首诗都不是用的单篇,而是组诗形式,常常以多首诗来咏同一事。翻开其诗集,但见数以百计的五七言律诗,大量整齐工整的对偶句式联翩而下,自然增强了方严感。加上杜甫还长于铺叙,写大场面,多重事象联翩而至,方严感又添一层。同时,杜甫还特别喜欢全篇对仗,一般的五七言律,只在颔联、颈联对仗,而杜诗的首联和尾联却也经常对仗。而且杜甫的对偶水平还要远远高于一般诗人,其对偶句既多又好,所用字词看上去如同威严统帅下的威武士兵,排兵布阵,气势森然。笔下的实词虚词,一个个都极富表现力,不仅句含蓄,而且意含蓄,甚至还有不少句子,句意都含蓄。多重因素叠加,使得很多杜诗,在细微妥贴之外,还显得特别方严。   所以我们看到,同样是唐代诗人,以古体古调见长的如陈子昂、李白、高适,其诗就没有方严感可言,原因就是律体用得少,也不重对偶,不尚布置。同样是擅长作律诗的名家,李商隐、刘禹锡、温庭筠、杜牧的律诗,其方严感也没有杜甫这么强烈,原因就是诗篇的整齐和精丽不及老杜,更没有杜诗的气势和笔力。
  具体落实到诗歌体裁,可以确认,杜诗最方严的多为五律,其次才是七律,五古七古只是偶尔一见,总之是以短章律诗居多,而又比兴精妙,富有余味。整体上给人以篇体简短,意味深长,气象萧森的感觉。这表明杜甫能够融细微的体物技巧和贴切的措辞功夫于精严的律体。一首短诗,工整而造于细微,细微处而能妥贴,虽然细微妥贴,但却不以绮丽害正气,诗中自然有一种方正端正之气。《梦溪笔谈》卷一四云:
  小律诗虽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至于字字皆炼,得之甚难,但患观者灭裂,则不见其工,故不唯为之难,知音亦鲜。设有苦心得之者,未必为人所知。若字字皆是无瑕可指,语音亦掞丽,但细论无功,景意纵全,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此类最易为人激赏,乃诗之《折杨》《黄华》也。譬若三馆楷书,作字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此病最难为医也。
  《诗人玉屑》卷一○《绮丽·不可以绮丽害正气》条引《 溪诗话》就此申论曰:
  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然文章论当理与不当理耳,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同入于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语。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老杜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绝妙古今。至于言春容闲适,则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欵欵飞。”“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言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原文如此)来。”其富贵之词,则有“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麒麟不动炉烟转,孔雀徐开扇影还。”其吊古,则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皆出于风花,然穷尽性理,移夺造化。又云:“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隔水奏笙簧。”自古诗人,巧即不壮,壮即不巧,巧而能壮,乃如是也。
  这里的巧指造语巧丽,别具新意,能道人不到处;壮指境界壮大,诗篇有壮气,寓小结裹于大境界,这是杜诗给人以方严之感的原因之一。
  其次,杜诗之方严,见于其所用篇体和句式。杜甫在造句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所得也不一,其中“有自然句,有神助句,有容易句,有辛苦句。容易句率意遂成,辛苦句深思而得”。(《类说》卷五一引《续金针格》)尽管多数佳句是辛苦深思所得,但却浑成自然,不露痕迹。所写之物虽然来自日常生活,但融入诗中,意思却不浅近。不少诗看上去境界幽深,笔触细腻,融情入景,自然不落俗套。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七《诗歌二·杜少陵》在列举了杜诗“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以下五十个名联之后,归纳说:
  以上皆少陵句法,或以豪壮,或以巨丽,或以雅健,或以活动,或以重大,或以涵蓄,或以富艳,皆可为万世格范者。今人读杜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随群尊慕而已,莫知其所从也,因摘数十联,表而出之,其佗殆不胜书,姑举其概,善学者固可触类举隅矣。至若“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野船明细火,宿雁起圆沙”,“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如此者,人能知之,今不复录。
  很多杜诗,同一句是情中景,景中情,赋法而兼有比兴,比兴中有赋物。宋人笔记、诗话就多次谈到这一点。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下“秦州杂诗”条说:“‘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此晚唐佳句也,然子美‘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则留人、送客,不待言矣。”
  《鹤林玉露》乙编卷四《诗兴》:
  诗莫尚乎兴……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于此而意寄于彼,玩味乃可识,非若赋比之直言其事也。故兴多兼比赋,比赋不兼兴,古诗皆然。今姑以杜陵诗言之。《发潭州》云:“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盖因飞花语燕,伤人情之薄,言送客留人,止有燕与花耳。此赋也,亦兴也。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赋而非兴矣。《堂成》云:“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乌飞燕语,而喜已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若“鸿雁影来联塞上,鹡鸰飞急到沙头”,则比而非兴也。
  《杜诗详注》卷二二《发潭州》仇兆鳌分析诗意曰:
  上四潭州景事,下则发舟而有感也。送客但花飞,留人惟燕语,本属寥落之感,却能出以鲜俊之辞。
  下文又引杨慎《丹铅录》云:
  贾岛诗,“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二句,为平生之冠,而集中不载,仅见于坡诗注所引。今按杜诗“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实贾句所本,而何仲言诗“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则又杜句所本。固知诗学递有源流也。洪仲曰:此诗三四托物見人,五六借人形已,此皆言外寓意,实说便少含蓄矣。
  这番话,道出了此诗成功的奥妙在于长于寄托,赋物象而兼比兴。虽然偏向于细处着笔,有细部景观物态的精准表现和赋物写景的工整精致,但在大处立意,格局开合,笔力雄健,辞气严正,形成了既细微妥贴又不失端方严整的艺术感觉。这个结论,不仅适合于此诗,也适用于全部杜诗。
  (作者系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科技大学古代文学教授。)
其他文献
托乎提·巴克,维吾尔族著名翻译家,新疆鲁迅研究学会前会长。他青年时期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宣传进步思想被捕入狱,受尽了各种酷刑。就在他绝望时,一位好心的狱卒送给他一本鲁迅的《热风》,鲁迅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他,鲁迅的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心。出狱后,他如饥似渴地四处寻找閱读鲁迅的著作,并萌生了将鲁迅著作翻译成维吾尔文,介绍给广大维吾尔族读者的强烈愿望。  1952年,他奉命调至国家民委,参与了中央民
政治生态是当今一个热门词语,但许多人只是把它与官场生态画等号,却不知,政治生态既包括了官场风气,也包括了社会风气。二者互相影响,共同构建起一个时代的政治生态。  笔者在曾国藩研究的过程当中深刻感受到曾国藩及其同时代人为了改变当时的政治生态所付出的良苦用心和努力,可以说,曾国藩在十年征衣中开辟了另一个战场,进行了一场移风易俗的战争。因而,我在《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九州出版社2015年版)中,就想着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笔者通过向武健老师请教,提高了对“生活中的算法”的认识。经过本案例的反复尝试,也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算法对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案例背景    为参加武汉市优质课比赛做前期准备,笔者选择了一个“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状”的活动任务来设计和组织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如何用技术来为学校活动服务,在活动中体会处理信息的过程与步骤。教学对象为五、六
晚年冰心。  冰心对儿童视角的运用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其作品中的话语特点、意象运用多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在注重儿童本位的同时,以儿童视角和儿童思维来构思作品。在其作品中儿童角色的代入,使其能站在与儿童相类的高度,达到进入儿童世界与儿童进行精神交流并丰富儿童世界的目的。壹  冰心在五四时期以其具有特色的儿童视角并以书信的形式打开了儿童精神世界的大门。五四时期“儿童”这个概念开始被一些新文化先驱们所注意
中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运动的舞台……它所承诺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最保守的帝国得以彻底振兴……  中国是一个具有无穷精力之民族的故乡,它如今之伟大和未来之繁荣都足以令人仰慕不已……  只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就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据一个主要的位置……  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预言。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尚处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之时,有个美国人却预言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振兴。一百
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是力与美的呈现,是生与死的交响,是官与民的狂欢。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其一生主要活动范围即今湖北、湖南地区。今湖北秭归是其故里,今湖南汨罗是其沉江地。全国各地的端午民俗文化,就其与屈原的关系来说,以湖南汨罗与湖北秭归两地的端午祭屈民俗文化最紧密、最典型。湖南汨罗端午祭屈民俗文化  汨罗是端午源头,龙舟故里。楚顷
《尚书》又称《书》,是记录上古三代政事的文献,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史书,其内容主要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大的部分,从文体上看又有典、谟、誓、命、诰等的区分。《汉书·艺文志》总结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大体符合实际,《尚书》大多是君王、大臣间的对话,所讨论的内容即是如何治理国家与社会。政事纲纪:《尚书》与中国文化  作为先王政典,《尚书》在中国历
我以为,“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最核心的概念,三主旨都与“良知”有关:“心即理”,主要想说“良知即天理”,“天理体现在人的良知中”;“知行合一”,主要想说“良行与善行天然地统一”;“致良知”,主要想说“坚守、完善与深化良知”。  “新心智科学”(Science of Mind),见于美国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认知科学家坎德尔。他认为,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了“心智科学”;心智科学再与脑科学(神经科学
平常我们总是充满了期待地把将要来到的世纪、年、月、日称为新的,有意识地在平常的时间顺序中加上改良或革命的涵义。中国古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希望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新的,都有意义。  但新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中国古代有个朝代就叫“新”,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时间很短,没能持久,也没有搞出什么新名堂。  评价历史上一个时期,一个运动,一个人物,要看他有什么“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留给后人。每年
Excel提供的窗体。相对于Word只提供了文字型窗体、复选框型窗体和下拉型窗体,Excel提供了十种窗体:标签、分组框、按钮、复选框、选项按钮、列表框、组合式列表编辑框、组合式下拉编辑框、滚动条、微调项,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窗体与宏。在Excel中执行“工具/宏/录制新宏”命令,可以录制宏并设置名字或快捷键。在Excel中插入窗体“按钮”时,将弹出“指定宏”对话框,用户也可“录制新宏”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