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机、平板电脑是教育通信工具,更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现代化平台。文章立足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依托,分别从端正阅读意识、优化阅读时间、整合阅读资源、强化阅读效果四方面探索具体可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为载体的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关键词:掌上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笔者对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进行了实验性的教学探索,在自己所执教的班级成功开展“掌上阅读”,从中总结了四点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一、端正阅读意识,实现为我所用
  (一)教师和家长把好关,让手机、平板电脑成为单纯的阅读工具
  在掌上阅读中,手机、平板电脑是一把双刃劍,特别是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欠成熟,更需要教师和家长从中加以引导,避免出现学生玩物丧志的现象。
  因此,笔者和班上的学生家长达成共识,对配备给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一律不安装任何游戏软件;只保留QQ、微信,用于进行家校沟通;统一安装可以支持word、txt、pdf、excel等阅读格式的Office 2007;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私自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玩游戏、观看电影的学生,凡超过3次的,就没收手机、平板电脑一周。
  (二)学生提高认识,养成正确使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的良好习惯
  百学须先立志,工具的使用更是如此,得先了解其性能,清楚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为此,笔者在自己所执教的班级专门开展了一次名为《掌上阅读 让阅读如此有趣》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认识到手机、平板电脑携带方便、屏幕显示等优势,丰富了阅读的方式;明白网上检索、存储方便的功能,让手机、平板电成为一座阅读的宝库;同时,一针见血地告诫学生,手机、平板电脑也是现代的精神鸦片,如果不加把持很容易沉迷其中,不但不能为学习所用,反而会被其所误,不能自拔;从而帮助学生在心中点亮一盏明灯:科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进行课外阅读。
  二、优化阅读时间,实现化整为零
  (一)让阅读变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无奈情况——很多场合,有时间,也想阅读了,却没有书在身边,皆因书本不宜时刻携带在身上。而在掌上阅读中,手机往口袋一塞、平板电脑往背包一放,需要阅读时,掏出来即可,真是“手机在身边,阅读更新鲜”。
  今年暑假,小鸿跟随父母坐火车去内蒙古旅游,出发前,他下载了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存放在自己的手机里,旅游归来,他也把7部《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笔者很好奇,询问他是怎么看完的。他很自然地说:“在坐火车无聊的时候看,在景点排队时看,在酒店吃饭等上菜时看,很快就看完了。”在佩服他的阅读热情之余,还真感叹现代科技的实用性,试想,如果让他背着7本书在旅途中阅读,不用说看书,可能他连背都不愿意背,这就是掌上阅读的魅力所在。
  (二)有效地把零碎时间充分利用好
  客观而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留给学生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多,这就需要学生见缝插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自觉阅读,而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掌上阅读,让这种做法变得更加可行。
  笔者专门做过一个实验,曾经也在上一届执教的班级推荐学生阅读少年文学著作《青铜葵花》,可惜一个学期下来,班上完成整本阅读任务的不超过十个人,问其原因,都说“没有时间”。在开展掌上阅读时,笔者先从网上下载《青铜葵花》的电子书,通过微信统一发给学生,学生再保存在自己手机、平板电脑里,让大家自由安排时间阅读。三个星期后,全班52人,就已经有39人已经读完整本书,而且答案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
  “我妈妈每天开车接送我上学,我就坐在车的后座,拿着手机看,一天来回四趟,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
  “我们下午4:55放学,我爸爸5:15才下班,他来学校接我时已经5:30了,我就是利用这35分钟把《青铜葵花》看完的,而且手机时刻在身边,不用带书,就不怕忘记,所以,一天也没有落下。”
  “我妈妈每天接我回家后,还要赶着做饭,我就是在她做饭的时候,拿平板电脑看看,一天看一点,没几天也就看完了。”
  ……
  可见,手机、平板电脑就仿佛一条红绳,把一块块时间碎片串连成链,在课外阅读的养润下,如同珍珠般闪闪发亮。
  三、整合阅读资源,实现绿色、共享
  (一)充分开发网上资源,做到无纸张阅读
  在信息化学习大潮下,电子书已经越来越普及,几乎每一本纸质的书籍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电子版本,尽管有一部分需要自费购买。从课外阅读的角度看,电子书固然改变了阅读的方式,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内容,毕竟网络的资源比线下实体书店购买的书籍种类更多样,也更快捷。
  例如,笔者在班上布置10月份的课外阅读作业——自行看《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刚开始,家长们都反映,书店没有,在网上购买也几乎断货,笔者尝试在网上检索其电子书,发现在书包网可以下载txt格式的阅读版本,于是,建议家长下载到学生的手机、电子平板供其阅读。这样,既省了买书的钱,也大力推广了无纸张、绿色无污染的阅读方式。
  后来,一位家长对笔者说:“老师,之前你提议在班上开展掌上阅读,需要给学生配置一台智能手机,我们有点心疼多花一千多块钱,现在才发现,买书的钱也不止省了一千块,而且看到孩子们都喜欢上阅读,我们都觉得值了。”
  (二)充分利用传送功能,做到资源共享
  学习是一个需要合作、分享的快乐过程,课外阅读更是如此,在互通有无中,才会读到更多、更精彩的内容,在相互交流与切磋中,才会读出感悟、读书收获。为此,笔者专门设置了一个“班级阅读分享微信群”,鼓励学生平时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好书、好文章,上传到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时间安排自行选择阅读,对于具有代表性又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书目,就作为班里的统一阅读书籍,教师也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名小书探,几乎每周都能推出一本公认的好书,其实,学生不仅能阅读,还能辨别所读内容的质量,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   四、强化阅读效果,实现“阅读不忘、必有收获”
  (一)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摘录”的习惯,积累好词好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说掌上阅读不用动笔,但摘录还是必需的,而且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复制、粘贴”功能,操作起来比动笔更简洁、更高效。为此,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上创建一个名为《掌上阅读摘录本》的word文档,鼓励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精彩的、感动的、让自己耳目一新的词语、句子、知识点通过1、2、3……的序号摘录下来,并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温故知新”,真正做到有目的地阅读、有收获地阅读。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经过半个学期的坚持,班上学生不仅在作文里的遣词造句明显进步,就连平时的语言措辞也时常说出让人惊讶的话语,问其原因,都说是《掌上阅读摘录本》的作用。笔者曾经跟踪检查过一位学生的《掌上阅读摘录本》,第一周摘录了12条,一个月53条,半个学期218条,一个学期657条,与之相应的,他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力也直线上升,也很好地印证了一句名言——“越学习越发现值得学习,也就越努力学习”。
  (二)鼓励学生记录阅读感悟,分享阅读成果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强化课外阅读效果的有效措施,而微信的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平台都是学生书写阅读心得、抒发阅读感悟的最佳平台,笔者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看、所思、所感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既是内化课外阅读收获的学习途径,更是训练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其他学生则通过点赞、评论的渠道与作者进行沟通,往往会碰撞出意外惊喜的学习火花。
  例如,小鹏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以前,我们写流泪一般都会说‘泪流满面’‘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不停地往下掉’;今天,看《草房子》,读到‘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泪流到唇边了’这句时,对作者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居然可以把流泪写得如此传神。亲们,你觉得呢?”
  下面一众同学的回复更是妙语连珠:
  “为什么会泪流到唇边呢?因为主人公忘了擦;为什么不擦呢?因为他太伤心了,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在哭。”
  “为什么作者不写‘泪流到嘴里’呢?这样,通过泪水的苦涩来衬托心情的苦涩啊?”
  ……
  这样互动式的学习交流,无形中把课外阅读从“读”推向“想”的階段,进而深化到“用”的层面,学生自然从中得以锻炼与提高。
  教学实践成功证明,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掌上阅读是科学、可行的,在创新课外阅读开展方式之余,还在端正阅读意识、优化阅读时间、整合阅读资源、强化阅读效果四方面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让课外阅读不仅精彩纷呈,而且效果喜人。
  参考文献
  [1]王敏红.微信公众号与阅读活动的开展[J].江苏教育,2016.(01).
  [2]黄汉军.电子书——阅读教学的新对象[J].小学语文教育,2016(05).
  [3]李红婷.网络新时代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读写算,2017(02).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立足学情,关注过程训练,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一致,这样才能优化作文教学。文章以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版)为例,先阐述如何立足学情,再阐述如何关注过程,最后阐述如何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目标分类和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为优化作文教学探索出实践性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立足学情,优化作文教学  (一)问卷调查,摸清底子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调
不冬的彩色铅笔头差不多都写完了,我拿出卷笔刀逐个削了一遍,然后把铅笔屑倒进垃圾桶。在铅笔屑飞进桶里的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它们好美,就像彩色的蝴蝶在飞旋,灵感一下子来了——垃圾桶不是它们的去处,应该把它们留住,为我们的亲子艺术添彩!  把我的想法对不冬说了以后,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几乎天天催我玩铅笔屑的游戏。好吧,选定了今天晚饭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做铅笔屑手工吧。  材料非常简单,铅笔屑,胶水和彩笔(
民间爱用维生素B1片碾碎溶于水喷涂皮肤来驱蚊,但是没有广泛的研究显示该方法有效,蚊子照“亲”不误。  夏天最烦人的不是炎热,而是蚊子。尤其到了晚上,烦人的蚊子就会在耳边嗡嗡作响,拍拍翅膀飞走时,还给宝宝的脸蛋、胳膊、大腿上留下数个红肿的大包。    家长们面对可恶的蚊子,也是不断在升级防御中,但是——  在蚊子包上涂抹维生素B1、洋葱、大蒜,掐十字,能止痒吗?  被蚊子叮咬后,又肿又痒怎么办?  
小孩子蹦跶一下真的没有危险吗?当然不是。  在运行中的电梯里跳跃,造成的瞬间冲击力是非常恐怖的。  前阵子,朋友发给我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等电梯时玩耍,无意中把手放在了电梯门上,随着电梯门打开后惯性移动,最终导致女孩的手被夹进了门缝里抽不出来。    仅仅长达一分多钟的视频,隔着屏幕的我依然倍感焦心,一度不忍心看完。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提到:电梯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
10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他已在家里做家务活挣零花钱;14岁,同龄的孩子备战中考,他已在课余时间摆地摊卖孔明灯“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去年,罗敬宇19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大学报到,他则手拿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公司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在父母的“纵容”和支持下,九零后的他,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品味了创业的艰辛,也享受了学业与事业齐头并进的甜蜜。  小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同情心;“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受欺凌的孩子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
【摘 要】 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估算能力是数学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数学估算能力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提高的,离开“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些过程主要指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关键词】 估算能力;数学概念;方程解法;问题解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
摘 要: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和尊重他人,让学生获得乐观自信的同时培养其责任心和道德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学会合作学习。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在当今社会中,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人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
【摘 要】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阅读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指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十分值得数学教师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阅读;有效策略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教学中,教师
数学是贯穿着整个学校学习的一门主要学科,而应用题则是这门主要学科的中轴骨。学会解应用题,数学成绩就不会差。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孩子,认为应用题是一个让他们极其头疼的题型,尽管老师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训练,但是也不见得效果很好,家长们也很因此发愁。可以说,应用题是中小学孩子前进过程中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如何教会孩子解应用题,家长们可以考虑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去辅导。  摆正观念 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