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塞儿的车

来源 :儿童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开车去上海,在中环路遇到堵车,车行缓慢,因为提前了半个小时出发,所以不急,在自己的车道内缓慢前行。
  车流走走停停,各车道未免有行有停,当我们的车道在行的时候,旁边车道未动,总有心急的车加塞儿进来,我们车道停下来的时候,又有车加塞儿到其他车道。
  我前面有一辆车,车颜色比较特别,就这样变来变去,没一会儿,真从我面前消失了,大概走远了吧。不过,这辆车的确很特殊,以致我不但记住了其外形,而且如果再看到其车牌,我一定能认得出来,反正车行太缓慢,我闲着也是闲着,顺便练练记忆力。
  车流依然缓慢,各车道行行停停,面前忽然又出现了那辆车,还是在急急地加塞儿。过一会儿,又在我面前消失。
  半个小时后,终于过了拥堵地段,车子一下子加起速来,开着好爽,下了中环路高架,前面是红灯,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发现,那辆不断加塞儿的车就在我前面,和我一样在等红灯。
  其实,人生之路和现实中的路没什么两样,有的人就像那辆急急加塞儿的车,费尽心机、冒着碰车的危险,想找个快捷之道,先他人一步或几步到达目的地,有的人,按照规矩,不心急,以应该的速度走着人生之路,甚至沿途还欣赏着有趣的风景,最终发现,大家还是一起到达。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一位秀才,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了,他心灰意冷,执意不再参加考试,并且从此一蹶不振,这让家里人很着急。一天,一位大师路过秀才家,家人急忙请求大师对秀才加以劝慰,化解他那颗冰冷的心,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大师来到秀才的房间,见秀才正坐在火炉旁边发呆。他走上前,对秀才说:“学生为何不愿再科考?”“我几次科举不第,早已心灰意冷。”秀才对大师说。大师无言,环顾四周,看见一盆水,便端起水对秀才说:“
期刊
今天傍晚,我给我们家的妙妙猫洗澡了。  我先围了一条大人煮饭用的围裙,然后往水池里放水,等水装到池子的四分之一的时候,我就把妙妙放到水池里,打开水龙头,先用水不停地冲,然后挤了一点儿沐浴露在它身上,洗出泡泡了,再用水冲干净。  正在洗的时候,一不小心,我手没抓紧,妙妙瞅中了这个空儿,突然抖了抖身子,把水抖得我满身都是,还有泡泡呢,不过我暗自庆幸:还好,我围了围裙。可是这只“可恶”的妙妙猫,又先后瞅
期刊
印象里,妈妈身上总有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小时候偎在妈妈怀里的那种甜蜜,是长大后妈妈亲自为我烧制菜肴的芳香。  这些与众不同的“味道”,连同妈妈用心烧制的菜肴,一起慢慢地滑入我的喉咙,感受到的和体会到的,都是一丝浓郁的香甜。  小时候,我对饭食很挑,以至于每次看着细胳膊细腿的我,妈妈都会偷偷抹泪。我那时因为年岁小,一直不懂一个母亲的心。总是在妈妈“多吃点儿”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声中,反
期刊
小学篇  1 《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  小猪波波飞系列是由国内绘本作家高洪波原创的图画书,在第50届博洛尼亚书展上获得了不少赞誉。绘本选取了孩子熟悉的春夏秋冬的一年生活场景,主要描写了波波飞和他的朋友之间的一些趣事。在故事里,这只小猪真实、亲切、机智。最重要的是,他非常乐观,富有幽默感。他的故事真实、轻松、不说教,滑稽的动作和困窘的遭遇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2 《三毛百趣记》(彩图注音
期刊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
期刊
单位举办讲座,请了专家来授课,据说这位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国内专业领域里很有影响力。当这位专家出现时,讲堂内窃窃私语的人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安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位专家相貌的奇异——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啊,五官争先恐后,拼命向中间挤,像一张纸被揉皱了那样。  我感叹于造物主的不公,居然能把人造成这个模样。我敢说,我还从没见过这样一张让人无法淡定的脸。  面对台下一张张惊讶的脸,专家却很淡定,一
期刊
这个星期天正好是母亲节,学校为我们准备了一项特别的体验活动——让我们每人保护一个鸡蛋,做一回鸡蛋的父母。在一天一夜的时间中,我必须时刻陪伴着鸡蛋,保护它让它免受伤害,从而体验母亲的辛苦,接受感恩教育。  回到家中,我立刻从冰箱中拿出一个圆溜溜、坚实的蛋,我用彩笔给它画上了可爱的脸蛋,一个漂亮的蛋宝宝立刻呈现在眼前,瞧,还真神气!我用软软的卫生纸给它布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期刊
费城的7月是炎热的。时隔57年后,我仍然能够感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57年前7月的一天,我和5个小伙伴玩儿腻了弹子游戏后,合计着玩儿些新的花样。  “嘿!”内德说,“我们好久没有爬山了。”  “对,爬山去!”一个伙伴喊道。  我犹豫不决。那年我只有八岁,我渴望像伙伴们那样去表现自己的勇敢和朝气。但是,我八年中的大半时间都是在疾病中度过的,而且妈妈不准我玩儿危险游戏的警告,时时禁锢着我的行动。  “
期刊
11月28日是美国的感恩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为感恩节大餐忙碌着。节日的氛围和与家人欢聚的喜悦,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大街上,路人行色匆匆。在人们的印象里,眼神里透着愉悦的,往往是往家赶的幸福人;而神情落寞,步子沉重,眼神游移漫无目的行走的,是没人等待的孤单人士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其实不尽然,在纽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老人、孤儿、癌症患者、乞丐、单身人士、以及流浪者,他们正兴冲冲赶往
期刊
我又梦见了家乡的芦花。  我们村子南面有一大片芦苇塘。芦花盛开的时候,天气渐渐凉了。远远望去,苇塘里就像是下了一场大雪,又似白云落下来,当有风吹过的时候,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家家户户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好看得很。  小时候,冬天我是不穿棉鞋的,也没有棉鞋穿,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但我有茅窝子,就是用芦花和布条儿或麻绳打成鞋帮,鞋底是用木头做成的,前后留有高跟,走起路来,哒哒地响。  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