濊貊研究综述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濊貊是古代广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族系,同东邻的肃慎系民族、西邻的东胡系民族,以及南邻杂居的汉(华夏)民族共同组成古代东北的四大民族系统.①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先是濊成为古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治下的主体民族,然后随着貊东迁而来,濊与貊融合为一个民族集团,再逐步衍生出夫余(扶余)、达末娄(豆莫娄)、高句丽、沃沮等分支,并且夫余和高句丽成为濊貊中建立政权并先后雄强于东北亚的古代民族,其他濊貊则不断被夫余和高句丽兼并融合,并且同时也被其他周边的肃慎系民族、东胡系民族、汉民族甚至三韩民族吸纳,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其他文献
1947年发生的西沙群岛事件是"二战"后法国企图重新介入南海诸岛的重要步骤,既是法国自1931年以后企图侵占西沙群岛政策的延续,亦与战后中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过程中准备不足和各部门缺少联动机制进而为法军提供可趁之机有关.在与法国交涉过程中,国民政府不仅始终坚持西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对法国侵占行为不做任何让步,而且还发现了法国编造"历史证据"的出台过程及法国所谓核心证据"嘉隆王插旗"说并非属实.这为国民政府依据1887年中法界约划设两条位于北部湾的南海断续线奠定了基础.
  北方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为害日益严重,化学防治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起到良好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抗药性问题初露端倪。进一步了解根结线虫抗药性产生与发展过程,明确全国各地
  小麦孢囊线虫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类,严重影响着小麦的安全生产.明确其孵化机制对于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同地理来源地小麦孢囊线虫的孵化对温
  2008 ~2010年,对广州市区榕树与榕小蜂共生体系中线虫种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描述和鉴定了该体系中Schistonchus的2个新种,其中一个来自仲恺农业
通过检索2002-2018年SCI、SSCI、CSCD和CSSCI收录的与科普相关的文献,选取72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在对科普概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引入传播学“5W”模型,构建主体、客体、传播
对于未来共同体的探寻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马克思扎根于历史发展事实,从政治哲学批判视域、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以及人类学批判视域入手展开了对既存共同体的深入剖析,确认了
核心观点:一人打对手十拳,不如十人同时打对手一拳,这就是分时模式万“拳”齐发的威力!分时传媒,以其独特的大视野、大格局的营销模式开创了户外广告的新天地,打造了中国户外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类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禾谷产区,已知澳、欧、美、亚、非五大洲50余个国家均有发生,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大麦、燕麦、莜麦、黑麦等禾谷
  穿刺巴斯德菌(Pasteuria penetrans)寄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生防因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该菌难以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大量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作物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植物寄生线虫为害也在不断加重,每年造成的世界农作物损失率约为12.3%,成为农林业生物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