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探寻未来共同体的三重批判视域及其现实启示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未来共同体的探寻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马克思扎根于历史发展事实,从政治哲学批判视域、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以及人类学批判视域入手展开了对既存共同体的深入剖析,确认了“虚幻共同体”、“抽象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辩证分析了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共同体的内在结构性要素,指明了未来共同体的实现具有逻辑合理性、现实可能性与价值指向性.马克思关于未来共同体的多维度审视及科学判断,推动了对世界文明共同体的进一步探索,这是使其共同体思想长期占据理论制高点且充满理论活力的关键因素.揭示马克思探寻未来共同体的多重视域,对指认出马克思关于未来共同体的认识合乎理性以及构建当代人类文明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A total of 96 non-duplicate male patients with urogenital infections from 2015 to 2016 were includ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urine group (n=60) and
会议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春小麦和燕麦的重要产区之一,属一年一作制春麦区.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1/4,产量占全国春小麦总产量的24.4%,小麦生产在本区社会经济中具
20世纪30年代初,长期的财权独立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利益纠葛使裁厘在东北的推行较其他地区更为艰巨.围绕裁厘问题,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在入关调停中原大战前后有着明显的态度变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资料和作者的调查资料,较全面地考释1883年8月12日签订《中俄科塔界约》的谈判和换约地点.一是认为界约谈判和换约地点不是在城镇,而是在乡村或牧场
1947年发生的西沙群岛事件是"二战"后法国企图重新介入南海诸岛的重要步骤,既是法国自1931年以后企图侵占西沙群岛政策的延续,亦与战后中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过程中准备不足和各部门缺少联动机制进而为法军提供可趁之机有关.在与法国交涉过程中,国民政府不仅始终坚持西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对法国侵占行为不做任何让步,而且还发现了法国编造"历史证据"的出台过程及法国所谓核心证据"嘉隆王插旗"说并非属实.这为国民政府依据1887年中法界约划设两条位于北部湾的南海断续线奠定了基础.
  北方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为害日益严重,化学防治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起到良好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抗药性问题初露端倪。进一步了解根结线虫抗药性产生与发展过程,明确全国各地
  小麦孢囊线虫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类,严重影响着小麦的安全生产.明确其孵化机制对于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同地理来源地小麦孢囊线虫的孵化对温
  2008 ~2010年,对广州市区榕树与榕小蜂共生体系中线虫种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描述和鉴定了该体系中Schistonchus的2个新种,其中一个来自仲恺农业
通过检索2002-2018年SCI、SSCI、CSCD和CSSCI收录的与科普相关的文献,选取72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在对科普概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引入传播学“5W”模型,构建主体、客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