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模式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谅模式作为西方一种著名的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分析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可知,其提倡的基本内容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向上、功能上和客体上有着高度的契合度,对创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应用型高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因人才培养理念不同、政策资源向专业技术倾斜等原因,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存在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教师队伍有待优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型高校应该通过开发思政理论课、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融合网络思政等方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全课程思政化、加强实践教育等方式发挥应用型高校自身优势,建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进而推动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是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而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为高校美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三全育人”要求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美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审美性和艺术品味性,让美育实践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新高度,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也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了解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征,探究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思路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更好服务于双一流高校建设.应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基本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等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整体差异与局部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总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比其他类型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总体较低,且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根据调研结果,提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青年群体的典型代表,其健康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将自身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他们的建言献策也将对社会的思想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表面化、情绪化、实用主义等问题,如何引导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红色基因”为视角,在研究红色基因理论内涵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探析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中积极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需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中就要灵活地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吸引力,并且实效性得到增强.文章先概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并指出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必要性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平台建设,最后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国家治理软实力的突出特征.学界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使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及其当代价值日渐凸显.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局限性缺少理性反思.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视角,可以深刻认识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为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基础之上来谈论人的存在,而人作为生活世界的主体始终与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观念上和情感上以及具体的物质上的改造,最终构建一个真正属人的世界,从而形成对这个生活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人通过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践,在这个生活世界之中审视、观察和确证着自己的存在,最终这个生活世界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力量而真正成为人的世界,同时人在这个生活世界之中获得了更高意义上的价值存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其中“对象性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思想,它是构成整个马克思生存论哲学的重要基石.马克思正是以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活动”和费尔巴哈的“感性活动原则”为思想素材,通过对两者的双重扬弃,构建起“对象性活动”的分析框架,说明了主客体及其对象性关系.同时开启了以实践批判活动的“新世界观”,使哲学真正立足于人的“现实世界”,确认了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应然关系,为人类如何改造世界提供了新思路.
启蒙运动消解了西方传统宗教神学,确立了以主体、自由、理性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性原则.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理性逐渐异化为工具理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科学技术话语转变为知识型,成为了禁锢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面对现代性的危机,哈贝马斯为现代性进行了辩解.他认为虽然工具理性造成了人的异化,但是理性并不等于工具理性,不能完全抛弃理性.他主张重建现代性,同时面对传统理性发展的困境,强调用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为人们摆脱技术统治重建生存世界提供工具,在语言学与哲学的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现代性困境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