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探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是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而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为高校美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三全育人”要求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美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审美性和艺术品味性,让美育实践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新高度,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非民族地区是指我国境内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非民族地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我国民族团结、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新时代非民族地区加强本地区民族工作,不仅有利于巩固本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本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本地区各族干群同心共筑中国梦,从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本地区各族干群的力量.非民族地区加强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新式民族分裂活动影响地区民族工作的实效力、敌对意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因势而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常态化管理,着重完善以危机预防、舆情应对、舆论引领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实现危机研判、舆情疏导和正面引领相统一,从而有效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从广义的城市化定义出发,村改居社区农民由于其邻近城市的区位条件,较早地以家庭为单位进入市民化阶段.从家庭视角分析村改居社区农民市民化的实现路径,为理解农民现代化路径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实证研究发现,村改居社区农民在生计模式非农化、社会关系城市化和文化教育城市化的家庭发展目标指导下,通过以代际支持为基础的家庭策略实现市民化.在这种策略之下,市民化生活呈现低度维持且高风险性的特征,建构的城市社会关系具有脆弱性,并且出现较为普遍的代际依附和教育竞争主动卷入现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深邃的大历史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三者之间的逻辑.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品格,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征程,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行动的指导,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继承和创新理论.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不仅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和时代性的重要保障,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上,遵循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孕育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一种意识形态影响力,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一定的话语方式,在传播、表达和知识再生产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对政党、对国家的认同.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一直以来备受瞩目.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年.站在意识形态阵地前沿的高校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尤为重视.在七一之前,各高校已经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初步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有效将党史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总体性状态.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对文明语义做出了科学解读及其文明形态的辩证分析,阐明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文明形态的标志.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理剖析的基础上,不仅肯定了资本及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作用,而且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呈现出较窄的社会限度及其野蛮性,科学预见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路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发展,持续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实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彰显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
从整体性意义看,文学与语言间的关系构成了当代批评理论特有的问题域.在它的规约下,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派别得以成为一个“特定共同体”,并在文学研究上经历了一个由关注语言自身的形式逻辑到聚焦语言活动特点的历史过程.把握这一问题域,不仅有助于阐明究竟是何种动因、以怎样的形式影响了当代批评理论的生发与演化,也有利于认知它在20世纪前后期的形态面貌和发展路径之间的异同.
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也会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施优化:一是围绕信息化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建立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三是利用长效信息加强学生数据库的构建.文章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阐述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变化,最后深入讨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从而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应用型高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因人才培养理念不同、政策资源向专业技术倾斜等原因,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存在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教师队伍有待优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型高校应该通过开发思政理论课、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融合网络思政等方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全课程思政化、加强实践教育等方式发挥应用型高校自身优势,建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进而推动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