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正在不断推广,结合学院开展的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围绕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转段条件等要素,探索和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段培养方案的制订。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分段培养;培养方案;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82-02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种类型,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高职毕业取得高职文凭,本科毕业发本科文凭。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项目的前段专业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后继专业为南京邮电大学的网络工程专業。下面以该项目为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素: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转段条件等,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
  一、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
  培养方案的制订坚持以下原则:方案整体融合、课程有机衔接、培养自成体系、能力分段培养。
  1.方案整体融合原则。把本科的培养方案整体嵌入“3+2”方案中,原本科前两年的课程整体前移,根据高职的特点和分段培养的需要进行了部分调整。既能达到本专业的高职培养目标,又能达到本科培养目标。
  2.课程有机衔接原则。两个阶段的培养方案有机衔接,统筹制定前段专业与后续对口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保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以便学生完成高职课程后续本科阶段的学习。为保证本科阶段的教学,确定部分核心课程作为衔接课程。
  3.培养自成体系原则。专本分别制订阶段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方案相对独立,体现分段培养特征,学生完成高职培养计划后可以毕业、就业,也可以转段升学,出口灵活。
  4.能力分段培养原则。专科阶段达到专科培养目标,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完成专科学习后,可以选择就业,符合转段升学条件的可以选择升入本科继续学习。本科阶段达到本科培养目标,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二)学制和模式
  学制。学制五年,分为“3+2”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满足升段条件的可转入第二阶段学习。
  培养模式采取“3+2”分段培养模式。3年高职阶段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年本科阶段为网络工程专业。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均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出口。(1)第一阶段为3年,完成该阶段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可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颁发)。(2)转段升学审查:经过双方组织的资格审查,符合升段条件的可以升入第二阶段学习。(3)第二阶段为2年,完成该阶段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南京邮电大学颁发)。如条件符合学士学位,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三)专业培养目标
  “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两个阶段的培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才培养,又是按照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具有知识与技能延续性的人才培养。因此,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各自的人才培养规律,既突出各自的特色,又有机融合,体现连续性。
  根据高职和本科对接专业的人才需求,分别确定各阶段培养目标:
  1.在3年高职阶段,将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建网、管网、用网”的职业技能,能进行网络的设计和施工、配置和优化、运行监测和安全设计、企业级网络和各种应用服务配置、现代网络综合应用系统安装配置,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可以从事现代网络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在2年本科阶段,将主要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信息产业对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拥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技术,能在信息网络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课程体系
  实现高职本科衔接的关键是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必须重视课程的衔接,重点确定衔接课程(也称核心课程)及其教学要求。3年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技能证书”组成。2年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类课程”组成。两者有机衔接,形成了“专本课程衔接、知识技能递进”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注重应用、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基础理论知识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应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注重理论基础“足够、扎实”和实践技能“相对完整”的有机结合。
  本项目确定了4门通识教育衔接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物理学概论;4门专业基础衔接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核心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及考核基本要求由本科学校主导,与课程承担方共同协商、制定,考核由本科学校负责出卷、阅卷等工作。
  三、转段升学条件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结合“3+2”分段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双方协商共同制定转段升学条件。三年内取得高职毕业证书,并达到下列条件可进行转段升学。
  1.核心课程(即衔接课程)要求。高职培养阶段设立8门核心课程,包含4门通识课程和4门专业基础课程,每门课程的成绩均不得低于70分。
  2.外语、计算机能力要求。高职阶段须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高职阶段须通过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的考核或取得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380分以上(二选一)。
  3.专业技能要求。高职阶段应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1项。
  4.学分绩点要求。高职阶段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0(学分绩点计算办法按照本科学校本科生相关办法执行)。
  四、结束语
  为了保证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建议在项目实施中,同时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合作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本科学校往往同时开设多个“3+2”试点专业,涉及多个高职院校;另一方面,同一个“3+2”试点专业也可能与多个高职院校合作。因此,如果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对基础核心课程、外语等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各工作组内部的沟通协作机制。通过设立的工作小组,建立起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定期组织研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效率。
  3.建立试点项目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以利于后期的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1]苏宝莉,孙华林.“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9):124-125.
  [2]李建英.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合作机制与保障措施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
  [3]张园,李玲.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J].继续教育论坛,2014(4).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以确保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思想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在确保体育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在长跑运动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思想  随着体育被纳
在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利用朋辈心理辅导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使其可以向朋友、教师与家长倾诉心事,在教师与家长正确的引导之下,提升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来的,也是学生认识生物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有
期刊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开拓国际视野,为日后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但是我国大学的英语翻译教学依
经过多年实践,渐渐摸出一条经验,在高考前的一百天内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一定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复习,使中等、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After years of practic
期刊
德育对幼儿的整体素质起着较为重要的培养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既要注重幼儿的智力与能力的启蒙和开发,又要关注幼儿良好品德及性格的培养。幼儿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引领,组织学生、激发学生,注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地布置作业,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之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并有成就感。 Students are the
期刊
[摘 要] 从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出发,总结了微课资源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对微课优质资源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提出了微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对微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最后总结了该模式应用的必备条件和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微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80-02  一、引言  
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人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只关注教学的结果,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充满活力和灵气,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
摘 要:在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中如何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努力打造优良的班风、学风;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做好减负和补救工作。  关键词:班风;学风;兴趣;反馈;思想动态;学习效果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又快到九年级学生中考的时间了。本该说,我们老师该轻松轻松了,可我的心情是那样沉重。一些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