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就精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美华小学)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班主任,用“心”营造环境,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让班集体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方沃土,让学生在努力中成就精彩。
  关键词:创造性;内化;激励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振兴,所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我当班主任,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班集体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方沃土。
  一、活动启迪,让学生有内化的殿堂
  小学生喜欢发问、好奇心强,班主任在课内外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思考、追根问底。对此,我以活动为载体,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从中受到启迪。首先,用心设计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可以是问题式班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设置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对照改正;品读式班会,找与行为习惯培养相关的书籍,师生共读,让学生在共享中共进,在感悟中内化。其次,结合各大节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中队活动,凡是组织活动,我都会让全班同学一起出谋划策,我发现当学生都成了这一系列活动中的主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强了,孩子们逐渐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改掉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二、互帮互助,让友情成为感化力量
  同学的帮助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我现在所带的班中有个学生小吴,他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幼稚、刻板,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此,我采用“全班总动员”,从他在课上回答问题入手,因势利导,把他编排在一个氛围最好的学习小组,时时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当发现他的言语大部分只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少与别人互动、聊天,很难表达适当的反应或情绪时,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建立类似的情境,明确地告诉他,或利用角色扮演教他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表现适当的行为。通过努力,小吴的表现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为同龄人的同学,在帮助小吴时,他们竟能像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像老师一样关爱着小吴,他们在互帮互助中也提升了自己。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既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氛围,让学生行有可依
  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我想方设法地让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在公布栏中重点落实“守则”“规范”,时刻提醒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的人”;在评比栏里让学生用便条签写自己的进步,树立榜样;在其他空位上张贴学生的照片,并附上几个字的说明,如“我投稿成功了”“我们的小组最棒”“我们是环保小卫士”……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善用激励,让学生“争章夺星”
  充满爱心的鼓励使整个集体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每带一个班,我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启用强调过程的评价模式,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的“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参与学校的“星”级评比,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赏识进步,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育人的过程是艰辛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从强化到内化,从他律到自律,使习惯成自然,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老爸”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常态化。如,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把自己每天养成的好习惯记录好放入记录袋中,定期拿出来晒一晒,学生通过全程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又有了自己下一步的进步计划。教师要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得好的时候,更要以赏识为主,激发、巩固学生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学生腾飞。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用“心”营造环境,用“力”培養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会在努力中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杜喜亮.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杨波.德育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
  [3]吴小海,李桂芝.班主任九项技能训练[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弘.翘起你的大拇指[M].广东南方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玉霞,女,就职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美华小学,研究方向:如何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
  编辑 彭 锁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爱的事业。我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支持协作是基础;严慈结合效果好;以身作则塑形象;联系家长重沟通。  关键词:爱;支持合作;严慈相济;方式方法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善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多年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教师也更为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核
概念是在头脑里形成的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情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是概念。  赖丽华老师也在讲座中提到: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分数的认识
摘 要:小学英语是学生整个英语学习的开端,也是学生夯实英语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化手段步入英语课堂,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生动了起来。解析在智慧教室的課堂中英语教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信息化;智慧教室  一、创设真实语境,锻炼语言能力  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对学
摘 要:传统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导致我国教育长期陷入高分低能的怪圈。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养的更高要求,我国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科学作为一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科学学科的宗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实验探究给小学生体验、求真的机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 要:我校开发的《杏品育人 浸润童年》少先队校本课程,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引导,以传递道德力量为重要载体,通过“道德滋养灵魂”的德育理念,用充分的时间、有效的实践引领全校队员在“三大活动、三支团队、三个阵地”的推动下,共同奏响一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丽乐章。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少先队;校本课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孟子》,如今指一个人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快乐。我校《杏
摘 要: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课堂形式,提倡让孩子们利用现代信息、通讯、媒体等教学移动终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交互式一体机能够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也能为教师的教与孩子们的学提供平台。教师使用交互式一体机来开展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交互式一体机;助力;小学课堂  交互式一体机集电脑、白板、视频展台、投影、音响等多媒体
摘 要:如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更有数学思想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师应该理性对待数学课堂,坚守简单、真实的教学,追求简约,做到评价语言简练,教学方案简化,练习素材精简,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简约教学;高效;小学数学  我们所说的“简约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的有效教学也应注重“简教简学、灵动灵性、实教实学、实效高效”的师生和谐状态。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不断地应用于实践。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找出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旨在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随着人们对学习的重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转变。老师由课
当前,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观念陈旧,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写作条件和空间,指导学生习作缺乏原生态、个性化的味道。这就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相违背,与“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创意表达”的要求不相符。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围绕主体需求提